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许鹿希:邓稼先妻子,苦等丈夫28年,如今93岁仍住在60平米老房子

许鹿希:邓稼先妻子,苦等丈夫28年,如今93岁仍住在60平米老房子

2022-09-18 21:12:44

2021年,一位年轻的记者来到北京花园路1号院的一座老房子前,敲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那醒目的墨宝“两弹元勋”,以及下面小桌子上邓稼先先生的雕像。这里就是邓稼先先生的故居,而他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就是93岁高龄的许鹿希女士。

邓家和许家都是书香门第之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许鹿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院时,邓稼先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助教。

在大一的时候,许鹿希对一些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清晰,她经常把错题总结下来请教助教邓稼先,邓稼先也倾囊相授,接触的时间久了,两人互生情愫。

有一次邓稼先去自己姐姐家的时候,发现许鹿希一家就住在隔壁。聊天过程中,许鹿希的父母也对邓稼先十分欣赏。只要发现邓稼先去姐姐家,许鹿希的父母就会做好丰盛的饭菜邀请他们姐俩一起过来。在双方家长的促进下,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1948年,邓稼先被告知要前往美国留学。感情要好的两人十分不舍,邓稼先临行前叮嘱许鹿希一定要等自己回来娶她。邓稼先在美国主攻核物理,他勤奋刻苦,只用了23个月就考取了博士学位。邓稼先学成后,拒绝了美国的开出的各种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

回国之后,邓稼先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迎娶许鹿希,这场婚礼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段佳话。婚后二人的生活甜蜜而幸福,先后生下女儿邓志典和儿子邓志平。

邓稼先酷爱户外运动,也很爱跟孩子们一起玩儿。周末他经常带着许鹿希和孩子们去公园玩,跟孩子们捉迷藏、抓蛐蛐,一玩就是大半天,累了就躺在草坪上晒太阳,一家四口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夫妻二人的感情也更加深厚。然而没过多久,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1958年8月的某个傍晚,邓稼先下班回家后一反常态,没有先去陪孩子玩儿,而是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神情凝重。许鹿希猜到邓稼先心里有事,但是她也没有言语。

直到夜深人静,孩子们都睡着了,邓稼先才缓缓地说自己接到了国家的任务,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许鹿希顿时明白了这就是丈夫晚上沉默的原因,于是询问丈夫要去哪里,去多久,可以写信么,得到的都是邓稼先的摇头不语。

许鹿希明白丈夫工作的保密性质,但是丈夫现在的闭口不言让她意识到这次工作的艰巨性,于是询问这件事是否值得,得到邓稼先的肯定答复,为了这件事死了也值得。

许鹿希知道邓稼先已经做了决定,于是说了句“家里有我”,就默默地去给丈夫收拾行李。邓稼先看着忙碌的妻子,知道自己这一离开,妻子不仅要忙自己的工作,而且要负责打理整个家庭的事情,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双方均已年迈的父母。邓稼先心里涌起了浓浓的不舍和心疼。

邓稼先走后,许鹿希把工作和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白天要在医院主持手术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孩子,其中的艰辛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睡着以后,许鹿希都深深地思念着不知身在何处的丈夫,只能拿出全家福,深深地凝视着照片中的丈夫,希望他尽快完成任务,早日归来。

但是许鹿希万万没想到,这一等就是28年。在这28年间,邓稼先也回过几次家,但是每一次回家都匆匆忙忙。

有时候正赶上许鹿希在做手术,等她赶回家的时候,邓稼又已经走了;有时候见面了,也是邓稼先在收拾必需品,连顿饭都来不及吃,更加无法坐下来互诉衷肠,就登上了等在楼下的车再次离开。

许鹿希在仅有的时间里,赶紧把家里的好东西都给丈夫装进包里,宽慰丈夫,不要担心家里,让他安心去做大事,不能辜负国家的信任,更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短暂的重逢就像给许鹿希打了针强心剂一样,她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一边毫无怨言地扛起生活的重担,一边满心期待着下次的重逢,更加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完成任务,下次重逢后就再也不必分开。

1964年9月底,邓稼先的母亲突然病倒,许鹿希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躺在病床上,嘴里一直在念叨着什么。在一旁照顾她的许鹿希凑近婆婆嘴边,听到了丈夫的名字,瞬间泪流满面,抱紧老人答应她马上去找人。

可是出了医院,许鹿希迷茫了,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丈夫,只能去找邓稼先的领导钱三强。

此时正是原子弹研制成功的最后时刻,钱三强听到这个消息,沉默了一会儿,回绝道,“纵使现在天塌下来,邓稼先也不能离开。”许鹿希听到这里就明白了,国家比自己更需要邓稼先。她没有多说什么,只叮嘱钱三强千万别将邓稼先母亲病危的消息告诉他,以免他分心。

顶着压力回到医院之后,许鹿希不敢对婆婆说实话,怕老人承受不住,只能安抚老人说已经通知了在外地出差的邓稼先,他过几天就回来。听了儿媳妇的话,老太太这才安心养病。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大西北上空升腾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他马上又投入到了新一阶段研究中。此时钱三强告知他母亲病危的消息,邓稼先马不停蹄地乘坐飞机赶到医院,终于见到了母亲的最后一面。

办妥了母亲的后事,邓稼先才发现一双儿女已经长大,女儿已经10岁,儿子也8岁了,都被教养得很好。再看着自己深爱的人,已经青春不再,生活的重担磨去了她的稚气,岁月在她的脸上雕刻了几道皱纹。

邓稼先很是心疼爱人的付出,但是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唯有继续努力研究,为国家的核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到了新闻报道后,再看到匆匆赶回来的丈夫,许鹿希隐约猜到了丈夫这些年到底在做什么。她知道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但是她也明白这是丈夫的使命,她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家庭,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邓稼先再一次准备出发,作为一名医生,许鹿希深知核辐射的危害,她对丈夫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小心。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邓稼先再一次事故中,不幸被核物质所辐射,并在随后的体检中被查出多项指标超标。

许鹿希在邓稼先回家后偶然发现了这份报告,罕见地发了脾气,并要求丈夫必须暂时离开这个岗位,马上进行治疗。邓稼先沉默不语,他深知妻子对自己的担忧,但他更加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研究工作耽误不得。

第二天,邓稼先默默地收拾行囊准备回研究基地。眼见无法说服丈夫,许鹿希只能把药品和生活必需品交给丈夫,强忍心疼和不舍,再一次目送他远行,她已经记不清这到底是他们人生中多少次分别了。

当邓稼先光荣地完成任务,结束了与妻子长达28年的分别时,他是拖着病体被护送回来的。常年遭受核辐射的邓稼先被紧急送往301医院,最终被确诊为直肠癌,最多还有一年生命!

看到诊断书后,许鹿希泣不成声,多年的隐忍与等待在此刻爆发,苦等28年等到的重逢,却是她最害怕结果。看着伤心欲绝的妻子,邓稼先心疼不已,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却是辜负了妻子。

在最后这一年的时间里,邓稼先忍着病痛,将毕生研究记录下来,并上交国家。许鹿希放下工作,专心照顾丈夫,协助丈夫整理资料。

许鹿希陪邓稼先领完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项大奖——两弹元勋。人们都知道邓稼先是“两弹之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荣誉获得得如此的沉重。

邓稼先去世后,许鹿希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一双儿女抚养长大,继承父亲的遗愿,为国效力。在许鹿希的教导下,邓稼先的儿子邓志平攻读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也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直研究与机械专业相关的课题。

女儿邓志典曾经响应国家号召,知青返城时最后一个回来,凭借自己能力,出国留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对比父亲轰轰烈烈的传奇事迹,两个孩子可能不想要像父亲一样的生活。他们只想有自己的家庭,过着幸福而又平淡的生活。这些英雄的子女,总是承担着比我们更重的压力。

邓稼先先生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他去世后,国家想对在他背后默默付出28年的伟大女性给予补偿,让许鹿希搬离那个60平的小三居,换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却被她拒绝了,只因为这里有她和丈夫的回忆。

直到今日,屋里的家具摆设都没有变过,还是当年的样子,这样仿佛还能感受到丈夫陪伴在自己身边。虽然33年的婚姻中只有短短的五年相守时光,但是这5年却可以让她怀念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