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司棋与尤三姐:爱情悲剧的登峰造极

司棋与尤三姐:爱情悲剧的登峰造极

2022-09-17 21:15:19

在此之前,我对于《红楼梦》的阅读和心得体会,基本都是从人物个体的角度出发。今天,我想做一个新的尝试――其实,这也是我在无经意间形成的一个想法。不拘于词藻的华丽,用词的拘谨,就像是一种谈话间,记录一下我对曹雪芹先生和高鹗先生对于爱情悲剧描写所形成的那一种偶然的默契,以及对于爱情悲剧新的看法。

仔细了解《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曹雪芹先生公认的《红楼梦》原著是八十回。现在流行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先生续写的。而文学这个东西,主观性是非常强的。因此,即便《红楼梦》是一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有众多伏笔的小说,但要想完完整整地把曹雪芹先生八十回后的原笔原意还原出来,也是知易行难的。

因此,高鹗先生的续书,也遭到了很多红迷和学者的质疑。而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红楼梦》爱好者,自然没有资格评价高鹗先生的续书。所以,我更愿意去发现曹雪芹先生和高鹗先生在写作时的共同点。

下面,我就将从司棋和潘又安、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悲剧之间的相同点,来剖析曹雪芹先生和高鹗先生写作的共同点。

司棋和潘又安的故事,前面由曹公的叙述铺垫,结局是由高鹗先生进行收尾的。

司棋是迎春的大丫头。相较于元春、探春、惜春的大丫头抱琴、侍(待)书、入画来说,曹公对司棋情有独钟,为她也不吝笔墨,通过其和表哥潘又安的爱情故事,来展现司棋这个角色的人物特点。

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爆发于查抄大观园的前夕。两人买通上夜的婆子,在大观园中私会,但是被鸳鸯发现。虽然苦苦哀求后,鸳鸯也许诺替他们保守诺言,但是潘又安当晚离开大观园之后,突然不见其踪。这可着实伤了司棋的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纸是包不住火的。不久抄检大观园,潘又安与司棋的定情之物以及往来书信被查抄,司棋只得面临被赶的地步。恰巧又碰到了懦弱的迎春这个主子,她更是没有一点留在大观园的机会。

读到这里,我相信一部分读者会认为司棋是自作自受。其一,与自己的表哥谈情说爱,已是败坏了伦理道德;其二,竟敢买通上夜的婆子,在大观园内私会,这也是无视贾府森严的阶级制度;其三,更竟敢将两人定情信物带在身边,更是自作孽。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读者,会为司棋敢于追求幸福不惜冲破封建礼制的压迫、伦理道德的约束而拍手称赞。

在此,我认为两种看法皆有道理,不妄加评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司棋的故事终究是一个悲剧。除了被主子抛弃的可怜之外,更多的是潘又安和司棋两人爱情悲惨的结局。

在被鸳鸯发现的那个夜晚,两个人一定是海誓山盟,共同立下了至死不渝的誓言。但是物是人非,他日之茧已化为今日之蝶,不知飞向何处。倘若抛弃成为爱情的结局,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剧。我们愤懑潘又安的不仁不义,我们怜悯司棋的天真烂漫。事已至此,司棋的故事好像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但是,高鹗先生并没有就此终结对司棋的探究和描写。被赶之后,司棋背负着巨大的名誉压力和精神包袱,度日如年地生活着。她要受到父母的谩骂、左邻右舍的嘲讽。这时,她活下去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到潘又安的迷途知返。

终有一天,这个“负心汉”回来了。她打开虚掩的门,不敢相信,脑海中不断回忆起两人海誓山盟的那个夜晚。她现在一心只想求他给自己一个答案。

司棋哀求着自己的母亲。但是面对把自己女儿一生名誉都毁尽的男孩子,她的母亲只有愤怒和不满。两人始终没有倾诉衷肠的机会。面对母亲的狠心,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司棋,选择了投墙而死。这一刻,好像才是司棋生命的轮回、故事的结尾。

但是,这样的悲剧,远远不能打动每个读者灵魂的最深处。随后,潘又安的做法更是令人惋惜。他买了两口棺材,道明了自己在外边挣了钱、这次回来是要迎娶司棋的想法。但是,自己又不知司棋是不是贪恋钱财之辈,因此故作不语,只是为了试探。说毕,拿出袖间的一把利刃,一倒抹脖子随司棋而去。

读到这里,我相信有所感悟的读者,势必会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阵阵绞痛。这么一对苦命的鸳鸯啊!彼此都在误会对方。这样的结局,会更令人感到悲,感到痛。

这是高鹗先生写爱情悲剧结尾的高明之处。他将抛弃的愤怒,转化成了悔恨的怜悯,使读者对于爱情悲剧的理解进一步升华。而曹雪芹先生对于爱情悲剧的手笔更是登峰造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悲剧的结局。

尤三姐是整日游走在烟花巷的女子,处在永远被压迫的阶级,做着令人不堪难以启齿的工作。但是,她也有一股面对人生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念。她希望改变,她也渴望追求一段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的爱情。

终于,这一天,她出席一个宴会。茫茫人海中,四目相对。那一刻,两颗原本陌生的心有了第一次瞬间的交织。这一刻,她有了“改邪归正”的方向和动力。她开始恪守自己的妇德,保护自己残存的贞洁。她在等待,等待上天再给她一次收获爱情的机会。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贾琏的介绍,柳湘莲同意了与尤三姐的婚事,并留下一双鸳鸯剑作为定情信物。看似一段美好的婚姻即将圆满,殊不知一场爱情的悲剧已“粉墨登场”。

柳湘莲回到了京城,他找到了宝玉,来探尤三姐的底细。得知之后,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名言:

“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王八。”

这两句话,也成为了贾府奢靡混乱的一个缩影。随后,柳湘莲去拜见尤老娘,希望能够退掉这门亲事。

这对于尤三姐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为了追求这份爱情,她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夜不能寐的晚上了。她本以为甜美的爱情已经悄悄来到自己身边,殊不知,仍是一个嫌弃自己是淫奔无耻之流的负心汉。如果自恃定情之物、拒绝退婚,岂不无趣?因此,哪里容得柳湘莲说出污秽之词,自取其辱:

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后,出来便说:“你们也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

一个貌美如花,忠贞不渝的生命就此了结。柳湘莲看着躺在血泊里的三姐,早已举足无措,悔自己不该盲目猜疑,失去了这么一个刚烈贤妻。

当然,三姐的死亡也只是这场爱情悲剧的一部分。湘莲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引导者,同时他更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受害者。三姐因他而死后,湘莲的肉体虽在,但心也已经随着三姐而去了。或许对于世俗的顿悟,出家为道也是对于这场爱情悲剧的一点点安慰吧。

通过高鹗先生对于司棋和潘又安爱情悲剧的结局,以及曹雪芹先生对于尤三姐和柳湘莲爱情悲剧的结局,我们不难看出,高鹗先生对于曹公的写作手法,还是进行了一番功夫的研究的。

这种爱情悲剧的写作手法,能够给读者一个出其不意。当我们去痛恨潘又安的背信弃义、去埋怨柳湘莲的不识抬举的时候,我们或许过早地给这个爱情悲剧定下了基调。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在爱情中,犯错的不是男女彼此,而是时代背后的封建抓手。这只魔爪把追求爱情的两个人双双推向深渊。或许,这才是爱情悲剧最登峰造极的一种写法吧。

从这两件爱情悲剧的对比,我们还能够看出来,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味。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赞颂女性,解放女性的小说。在那个时代,曹公就有了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实则不易。黛玉的深情,宝钗的妥当,探春的能干、凤姐的精明……《红楼梦》无时无刻不在为女性发声,为女性动容。

相反,贾珍的淫乱,贾赦的好色,贾琏的骄奢,贾蓉贾蔷的贪婪,甚至还有薛蟠的愚拙……《红楼梦》里的男性,好像都是那么的不堪。

但是,从潘又安和柳湘莲两人中,我们好像也能读到来自于社会底层的男性角色的责任和担当。所以,《红楼梦》这部小说,作者不仅仅是在为女性发声,也是在为一些底层有责任有担当的男性角色赞叹。

最后,还是谈一下对着两段爱情悲剧的理解和想法吧。两个悲剧,有很多的共同点。

如果潘又安对司棋有足够的信任,能够在司棋撞墙而死之前阐明自己的来由的话,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反而,两个人会产生一段美好的爱情。

以此类比,如果柳湘莲不去猜疑尤三姐对他的感情的话,两个人也不会落得殉情和出家的结局。

当然,这种信任是要建立在彼此足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信任也体现在平常的点点滴滴。因此,如果想要经营一段长久甜蜜的爱情,信任要体现在平时。要将彼此的信任成为一种习惯,猜疑的爱情永远是不长久的。

其二,信息的不对称和失真也是造成爱情悲剧的重要诱因。

对于司棋和潘又安而言,司棋并不知道潘又安外出,是为了他们未来美好的生活。相反,司棋在他们私会之事东窗事发之时,知道了潘又安外出的消息,势必会认为潘又安畏罪潜逃,忘记了两人海誓山盟所立下的誓言。这就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就会产生误会,最终酿成悲剧的结果。

而对于柳湘莲和尤三姐来说,柳湘莲只是听说了尤三姐与宁国府的关系,就妄下定论认为三姐是不干不净之人。这就是信息的一种失真。殊不知,尤三姐品行贞洁,早已为了柳湘莲远离烟花之巷,一心只求举案齐眉的幸福生活。失真的信息,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猜疑,最终也就是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

所以,在爱情中,要时刻检查彼此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和真实性。往往误会就是从来源不同的信息所引发的冲动造成的。这也是众多爱情悲剧的起因之一。

毫无疑问,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表兄妹的爱情,是违反伦理纲常的。这种追求勇气的精神可嘉。但是,当两个人爱上彼此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是一个错误,这就已经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了。更何况,时代的要求,是不允许底层的奴仆们自由恋爱的,这更加确凿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对于柳湘莲和尤三姐来说,来自于封建礼制的暴风雨更加凶猛。一个是戏子,一个曾是沦落烟花之巷的女子;一个自视清高,一个贞节刚烈。这样的爱情组合,面对封建礼制的压迫,显得更加不堪一击。他们生来就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因此,他们一次次冲破阶级歧视的尝试,只会被封建统治阶级挥舞的镰刀拦腰割断。

爱情的悲剧,永远不是一方的无情和抛弃。这只能是爱情的一种不圆满的结局。真正的爱情悲剧,永远是那种彼此深情、却无法冲破世俗樊笼的无奈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