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红楼梦之薛宝钗篇: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做自己

红楼梦之薛宝钗篇: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做自己

2022-08-14 21:20:10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的主角,两个人高下难分,位于金陵十二钗的并列第一,两个人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作者分别用了“可叹”和“堪怜”来对这两个女孩子的命运表示惋惜。因为两个人都很出色,所以经常有人将她们二人在容貌,品格,诗词才情方面进行比较,一时瑜亮。但是最终两人还是同时进入了薄命司,如果从整体来看,谁更悲哀呢?

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木石前盟,薛宝钗和贾宝玉有金玉良缘。别管这金玉良缘是人为的还是天作的,这个说法一直在与“木石前盟”抗衡斗争。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那就是能和贾宝玉终成眷属。

这很正常,闺中女孩的归属,不外乎有一个家境还可以的丈夫,组建一个家庭,日后当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如果能得到丈夫的疼爱怜惜,那么人生就算圆满了。别说古代社会,即便是现代社会很多女孩子的追求也是如此。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如愿以偿成功嫁入贾府,成了“宝二奶奶”,但是细读全文却发现,薛宝钗身上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做自己。

薛家进入贾府,有一个原因就是送薛宝钗进宫待选。皇宫大内是她的第一向往,元春省亲之时,薛宝钗对贾宝玉说“谁是你姐姐,上头那穿黄袍的才是你的姐姐”。“黄袍加身”对薛宝钗很有诱惑力,所以她才会无意中强调“穿黄袍”,“好风需借力,送我上青云”一直就是薛宝钗的理想追求。

但是从元春省亲的几次哭诉来看,那个高宅大院,看起来荣耀无比,其实是互相倾轧,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以至让元春认为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身在其中,对普通老百姓的天伦之乐却非常向往。元春觉得皇宫是牢笼,那么薛宝钗进去能有个人幸福吗?一样也没有,她和元春一样,是家族振兴的一枚棋子,一旦进入皇宫,能顺利成为皇妃,那么逐渐没落的薛家就有可能鸡犬升天。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也愿意舍身进宫换取一张金色的护官符的。

孩提时的薛宝钗,也是天真烂漫的顽童,会背着家长偷偷看一些禁书,但是稍微长大一点后,她就打造成了行事低调,深得封建家长喜欢的人设。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薛宝钗,是一个衣服半旧,不施粉黛,不读诗书,屋内简陋,做女红到深夜,整日里围着贾母和王夫人请安的沉稳女孩。

她循规蹈矩,她平时会服用“冷香丸”来压制身体内的“热毒”,硬生生将属于少女的芳华给压了下去,她“珍重芳姿昼掩门”,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这都是按照进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她的灯谜中甚至还设想到了她进宫后的生活。

“鸡人”是指宫廷中报时的人,进宫之后的她可能不如意,可能被冷落,彻夜难眠。但是最终薛宝钗还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她落选了。

作为女孩婚姻不由自己,她退而求其次。贾宝玉在贾府的男儿中还算是人中翘楚,贾府有祖辈的功勋,又是皇亲国戚,嫁给宝玉,自己的归宿也不错,对于娘家的势力成长也许会有帮助。因此,薛宝钗在贾府又开始留心布局。她很聪明,她知道如何讨贾母王夫人喜欢,她也清楚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还要注意在下人中营造良好的口碑。因为要和这些人朝夕相处,所以她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得更深。

她对金钏,情同姐妹,经常送衣服给她穿。金钏死后,薛宝钗劝王夫人说“她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多赏她几两银子,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对金钏生前死后的两种态度,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

金钏之死,她一句话就否定了金钏。金钏性格天真活泼,无拘无束,有点调皮轻浮,有点刚烈。金钏性格中的这种纯真,就是薛宝钗极力掩饰的“本心”,是薛宝钗真实的自己。薛宝钗难得有真性情的流露,面对翩翩起舞的蝴蝶,她兴起而逐之,这是少女该有的活泼。

面对挨打后的宝玉,她脱口而出“就是我看着……”那句被咽下去的“也心疼”,表明了她对贾宝玉并非没有感觉。但是当元春端午节赐礼将她和贾宝玉两人的礼品特意给成一样的,暗示金玉良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的时候,她又刻意远着宝玉,想起金玉良缘的说法,越发觉得没意思起来。这样矛盾的薛宝钗,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薛宝钗的矛盾表明薛宝钗性格中具有“金钏”的一面。金钏死了,穿着薛宝钗的衣服走了,薛宝钗的真性情也随之消失殆尽了。

她对大观园中的各个姐妹保持着礼节性的友好,获得了王夫人的欣赏同时得到了好的口碑,成功晋升为宝二奶奶,看起来一切顺遂如意,然而这只是表面。薛宝钗内心深处呢,有没有凄凉,苦闷和伤感?顶替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婚,整日活在林黛玉的影子里,看着贾宝玉思念林黛玉而痴狂,她该是怎样的感受?她依然是那么得体,对贾宝玉大度宽容理解,那是她内心的真实吗?贾宝玉最终弃她而去,宁可出家也不和她在一起,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感觉自己和一个真理的化身为伴备感压抑呢?

这样一比,林黛玉就明朗得多,她始终是在做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表达自己的内心,虽然有人说她小性,但是她展示的是真性情。她和贾宝玉两情相悦,贾府人人都知道,她觉得周瑞家的故意瞧不起她,她就反唇相讥,她快意恩仇,在那个封建的时代,最大可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她爱过,笑过,幸福过,苦恼过。来人世间这么走一遭,是不是比薛宝钗要值呢?薛宝钗不愿意做自己,这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