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华音网”关注更多民族音乐资讯
《华音现场》是我们最新推出的民乐艺术家线上直播系列节目。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是想要让真正优秀的民乐艺术家、有工匠精神的乐器制作者、有价值的音乐和知识和大家“零距离接触”。我们开始的尝试当然是不成熟的,但第一步毕竟要走出来。我们认为,好的音乐,好的艺术家,好的传统和精神,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
第一期我们直播的内容,是探访箫笛制作师王建宏的风雅宫,现场揭秘一支好笛子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
余杭区的小镇有金黄的油菜花和秀丽的池塘,远远地听到风雅宫里传来笛箫之声,加上蒙蒙烟雨,让人感到这一切恰到好处。
卜一见面,身穿一身工作服的王建宏也同样让觉得“恰到好处”,这是一个认真做笛的工匠模样。
果不其然,随后的直播访谈中,王建宏给我们介绍他做笛子的时候,他对箫笛制作,有些“不合时宜”的坚持和原则:
他介绍笛子的原料:大捆的苦竹,这些苦竹要经过严挑细选,一根合格的竹子只能劈两节,做出两支笛子。“不合适的竹子呢?”“都在那里堆着,就成废料了。”我们外行人眼里看着区别不大,但王建宏说,不行的材料一定要废弃。这样的筛选程序甚至到了成品仓库里还在进行。一进门看到门口角落里放着些许箫笛,王建宏说,那是最后成品验收不合格的产品,是不能发货的。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有极致的认真。
在制笛车间,我们看到做笛子用的配件:铜套、牛角、牛骨。“这些都是真的牦牛角,我们不用树脂。”王建宏并没有着重强调,就带着我们去参观下一道工序了。在他看来,这是不用特别说明的,好的笛子当然要用好的、真实的原材料。
到了提问环节,音师姐先问了一个问题:王建宏老师,您做尺八吗?
王建宏直接回答,不做。他接着说,去年拜了中国台湾著名尺八演奏家、制作家蔡鸿文为师,“我还在学尺八,现在还不会做。将来如果学到我觉得能做的时候,我可能会做尺八。”在我们看来尺八和那些洞箫、南箫等乐器虽形制有别,但原理也似乎相通,但王建宏就是对做尺八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认真、极致、敬畏,爱民乐的人,做乐器的人本该如此,理应如此。但在这个时代却显得弥足珍贵。一方面,市场上充斥着廉价而劣质的乐器,另一方面,人们并不理解好的乐器的真正价值。
我们认为,如果你是爱笛人,那就一定要尊重笛子本身。它的每一道工序,每一次调音、检验,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既然爱笛,就要找认真的人、认真做的笛,认真地吹笛。
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下一期,《华音在线》还将继续奉上认真做事,“惟精惟一”的民乐人,敬请期待。
摄影/晓武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