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黄梅唱腔|《忽听琵琶诉幽怨》(王少舫)

黄梅唱腔|《忽听琵琶诉幽怨》(王少舫)

2022-03-28 20:20:34

唱腔介绍

黄梅戏舞台剧《风尘女画家》,1984年由林青女士根据石楠所著《画魂》(张玉良传)改编。讲述的是社会地位悬殊的张玉良与潘赞化因真挚爱恋而结合,却又因世俗压力的逼迫而不得不忍痛别离、天各一方的故事。全剧共九场,时间跨度五十年,《忽听琵琶诉幽怨》是晚年潘赞化思念张玉良时所唱。


演唱:王少舫


上世纪六十年代
王少舫先生听唱片研究唱腔


唱腔赏析  

王少舫先生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优点,并巧妙地糅合到他的唱腔与表演中。这一大段的慢板【男平词】,难度很高。他运用刚柔并济的声音、讲究的咬字、韵味十足的行腔,紧扣唱词,从人物情感出发,把潘赞化的晚景凄凉和时而沉醉在梦幻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感人,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他晚年舞台生涯中的佳作。


您在欣赏这段唱腔的时候,可以注意他对某些字进行的挑高处理,比如“流泪眼”的“流”字,分寸拿捏得极好,既没有破坏原本的节奏,又使唱腔多了几分神韵,用“形神兼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另外,伴奏中的鼓点也很值得品味,有时候它仿佛是唱腔韵律的体现,有时候又仿佛是主人公心跳声的外化。整个唱段,从词到曲,从配器到演唱,都透着对艺术的不倦追求。



王少舫在安师大与留学生交谈


延伸阅读  

初排这个戏时,是王少舫与他的学生黄新德共同扮演潘赞化,黄演前半部,王演后半部,后来老师退了下来,由学生全部演唱。当时王少舫有过失落感,但也很高兴。学生赶上来了,新的剧目产生了,他就全身心地去辅导黄新德把潘赞化塑造好。不仅帮他演好、唱好,甚至怎么穿大褂,怎样拿文明棍,怀表挂在何处都一一指点,每场还为他打领带。——陆洪非《王少舫的最后十年》


唱 词


《忽听琶琶诉幽怨》

黄梅戏《风尘女画家》选段


作词:林 青

作曲:陈精根

演唱:王少舫


潘赞化:忽听琵琶诉幽怨,

    声声凄凉似当年。

    你应是功成业就愁眉展,

    怎会再弹断肠弦?

    分明是游子归心离弦箭,

    怪我不把书信传。

    你只道祖国大地已回暖,

    又怎知一阵山风身又寒?

    你只道春到江南桃李艳,

    又怎知满树好花一枝残?!

    盼你归,怕你返,

    欲写家书下笔难!

    可怜你横波目遭流泪眼,

    望断关山年复年。

    [ 极力回忆地

    记得有一天,

    明月照窗前。

    是梦是真难分辨,

    见你立在画架前!

    脉脉含情眼,

    依然旧容颜。

    “化兄,化兄”轻声唤,

    沁入肺腑蜜样甜。

    [ 自嘲地

    原来是风吹落叶沙沙响,

    月照疏影舞翩翩。

    [ 憧憬地

    你的“人力壮士”已修复得光彩鲜艳,

    见了它你定会绽开笑颜。

    你行前立起的画架依然未变,

    只待你归来再把颜色添。

    世俗总有变,

    男女已平权。

    春回大地乾坤转,

    万紫千红艳阳天。

    山花红似火,

    江水碧如蓝。

    异国纵然好,

    能不忆江南?

    白发夫妻重结伴,

    玉良啊,

    你我携手同游好河山!


幕后合:白发夫妻重结伴,

    携手同游好河山。

    携手同游好河山……



张玉良 《自画像》油画



张玉良《我的家庭》油画


2017·第5期(总第0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