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江渚,英雄尚义;秋月春风,美女多情。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三国演义】,一壶浊酒,相待知音!
阮由汉代琵琶衍变而来,其历史悠久,音响富于特色。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在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为她做了一件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是“阮”,古代称之为“秦琵琶”。
长期以来,阮始终保持着古老的风格与形式,近几十年来,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的很快,有高音阮、中音阮、低音阮等多个声部,而自成一族乐器。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4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阮
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在面板上胶有缚弦和开有出音孔。弦轴有4个,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或金属弦,阮上张四条琴弦。
在这族乐器中,按尺寸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形制。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演奏时以拨片弹之,经过现代的发展,阮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纹等10多种。
琵琶
阮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乐器,因此后人称之为“阮咸“或”阮咸琵琶”。
王昭君出塞时所弹的琵琶实际上就是今所说的阮,而并非的琵琶。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到:“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可见阮在唐代的影响。至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此名称沿袭至今。
由于阮音色圆润,浑厚,音域宽广,因此古代就已成为独奏,合奏、重奏的主要乐器。
月琴
现如今阮已形成系列化,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低音阮,是名副其实的阮族。阮咸起源于秦汉,鼎盛于唐宋,没落与明清。秦朝时,几十万人修长城,交谈不能用喊,后来就做了个鼓,一摇就知道该吃饭了。大家都住在一起,要娱乐,所以就在鼓上面安了个弦。从这个乐器繁衍出两个乐器,一个是三弦,一个是后来人做成木头的秦琵琶。
到汉代,汉武帝嫁乌孙公主时,汉武帝命乐器师制作出能在马背上弹、便于携带的乐器。到三国时期,管弦乐器基本形成系统。这种乐器在唐代发展,直到周朝就以竹林七贤阮籍的侄子、阮咸的名字命名。
再到唐宋时,阮已经非常普及了,贵族家庭都有一把。宋太宗会弹阮,不仅如此,还作曲、做乐器,给大臣来弹。但阮在明朝逐渐消失,清朝已找不到这样的乐器,彻底失传。
它是琴筝的共体,它能弹出古筝的味道,又有古琴的手法。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阮咸
当时国内的民族乐团已有“阮”这种乐器,但并非“起源于秦汉,鼎盛于唐宋,没落与明清”的真正的阮咸。阮的制作方法此前已失传近百年。1952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内专业民族乐队,乐队找到了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的阮的照片,并按图索骥。照片上的阮,琴体上印有黑色花纹,在当时被误解为镂空。因此,建国后制作的阮都有一个镂空。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南鸢(微信号:cn13714009507)
激扬文史,切磋医道,长按关注吧~
红楼梦赏析
荐语: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里的秋月春花、哀怨缠绵,一起领略吧!
古文观止
荐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古今佳作,开卷有益!
上下五千年
荐语:五千年风采飞来眼底,三万里河山重上九天!这里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里有沙场热血、士子风流,文化中国,与子携眸!
易经风水不求人
荐语:易经风水,信则得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之道,风水之妙,加入体验吧!
五运六气
荐语:“五运六气”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中医有言: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史记
荐语: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挑灯夜话,谈古论今,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回复“数字关键词”,可看对应热文
【1】【诗经】中古人的“我想你”
【2】10首被后人曲解的诗歌
【3】《诗经》中最美的12首经典爱情诗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