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庆 青花云龙纹豆
口径17cm;底径20cm;高23.5cm。豆,源自于青铜器造型,本属礼器,在商周时代用来盛放肉酱之类的食物。上部为敛口钵,下部为喇叭形足,通体绘饰青花,用乳钉、弦纹分成两层。上层为云龙纹,龙体瘦长;下层海水江崖,构图协调,布局合理。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明嘉靖 青花龙纹大盘
直径68.5cm;高9cm。尺寸巨大,敞口,浅弧腹,圈足,砂底,胎质呈火石红色。内壁绘缠枝莲纹,盘心饰双龙穿云纹,盘壁外沿绘云鹤纹。画工精细,线条流畅,龙纹生动。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明万历 镂空永享太平春小碗
口径9.5cm;底径4cm;高5.6cm。撇口,弧壁,腹部饱满,造型精致小巧,碗身作钱币形镂空装饰,外壁五开光绘团凤纹。造型罕见,工艺复杂,是万历镂空装饰瓷器难得的精品。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清康熙 郎窑红长颈瓶
口径9.5cm;高38.5cm。釉色浓重艳丽,若牛血之初凝,又称“牛血红”。其以铜呈色,对温度和烧造气氛要求苛刻,成品率极低,时人谓之“要想穷,烧郎红”。此瓶直口,修长颈,垂腹,圈足。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有细小纹片。器型高大,造型端庄沉稳,釉面深艳,玻璃光泽。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清康熙 墨地五彩雉鸡牡丹纹琵琶尊
口径19.1cm;底径13.7cm;高37cm。因形制类似乐器琵琶而得名。修颈垂腹,两层台式圈足,盘口饰朱色回纹,器身施黑色釉,五彩描绘雉鸡和牡丹纹饰于墨地之上,颜色釉与釉上彩两相映衬,端庄大气。牡丹内心花瓣分向两边,呈双犄状,俗称为“双犄牡丹”。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纹观音瓶
口径9cm;底径9.5cm;高39.1cm。 “素三彩”指以黄、绿、紫三种低温色料为主要装饰,入窑经低温二次烧得。因为没有使用红彩,釉面素净淡雅。此件观音瓶,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圈足。外壁素三彩装饰,绘海八怪纹样,饰海水浪花,层次分明,色彩素雅。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清雍正 紫金釉圆腹三足炉
口径5.6cm;高10.7cm。小口,圆腹,紫金釉色纯正,三颗乳状垂足,古韵盎然。足内暗刻三行六字篆书款“大清雍正年制”。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清雍正 粉彩麻姑献寿盘
口径41.7cm;底径24.9cm;高9cm。雍正器物绘画题材中,以山水花卉为多,人物题材较少,故精品存世无多。此盆广口折沿,宽唇,口沿描金,弧壁腹,平底,制作规整精细,内绘麻姑献寿图。画工精美,人物面部略施脂粉,衣着勾勒细腻。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清雍正 斗彩老子出关莱菔瓶
口径16cm;高45.5cm。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斗”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填彩争奇斗艳。莱菔瓶又名“萝卜尊”,撇口长颈、丰肩鼓腹,胫部内收,造型清秀挺拔。此瓶口沿及肩部饰如意云纹,颈饰吉祥纹,腹部主题纹饰绘老子出关图。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清乾隆 外仿漆内仿金属器墩式碗
口径13cm;底径8.1cm;高4.6cm。墩式碗是源自于满族传统木质容器形制的一种碗式,清各代广有烧造。此碗弧壁,圈足,碗里满饰金彩,外壁施红釉,仿雕漆工艺,口沿剔刻一周回纹,腹部刻排列有序的锦纹,底红釉无款。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相遇是美的开始,人民瓷坛与您一起品瓷赏画、识人知物。
欢迎关注“人民瓷坛”微信订阅号
方法1:点击手机右上角“...”,选择“查看公共账号”,选择“关注此公共账号”
方法2:扫描本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