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釉——釉料以铜为主要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便呈现红色,故名。宋代钧窑、元明清景德镇窑釉里红、鲜红、郎窑红、豇豆红等,都是铜红釉的名贵品种。
清雍正 霁红釉胆瓶
釉里红——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绘,施釉后经高温焙烧而成,白地红彩,红彩在釉下,故名,始于元代景德镇窑,明清时产品更为绚丽。
清康熙 釉里红折枝花纹苹果尊
宝石红——铜红釉品种之一。因釉色中闪烁出红宝石一样的色泽,故名。又因这种釉色常作祭祀用器,又称“祭红”。创烧于明代宣德景德镇窑,品种有盘、碗、洗、高足碗等。
清雍正 仿宣德宝石红釉卧足碗
郎窑红——铜红釉品种之一。清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在景德镇仿照明永乐、宣德红烧制的新品种,以其姓氏命名。釉色红艳夺目,釉面除大片裂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但又不流至底足,故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品物以厚胎大件瓶、尊为主。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琵琶尊
豇豆红——铜红釉品种之一。在浅红色釉中有深红色晕点和绿色苔点,釉色似红豇豆,故名。清康熙时景德镇窑创烧,器物多是小件文房用具,如柳叶瓶、大白尊、水丞、印盒等。清末至民国时,有仿品,但很粗劣。
清康熙 豇豆红螭纹太白尊
矾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着色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虽没有铜红釉艳丽,但呈色稳定,烧造工艺较简单。同时它也作为红色彩料广泛应用,如明清景德镇窑多用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描绘龙凤、人物、花卉等各种纹饰,画工精细,色彩鲜艳。
明万历 矾红地青花镂空龙纹盖盒
珊瑚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着色元素,经低温烘烤而成,因釉公可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制,康熙、雍正两朝,多以珊瑚红作地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其来装饰器耳。
清乾隆 珊瑚红开光粉彩碗
胭脂红——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在烧成白瓷上,吹上一层以金为着色剂 的釉料,再经800℃低温烘烤而成,釉汁匀净,色如胭脂,故名。始于清康熙景德镇窑,精于雍正、乾隆之间,器物造型小巧秀美,如小碗、小盘和小瓶等。
清道光 胭脂红地轧道粉彩开光山水纹碗
孔雀绿——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因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翠绿羽毛,故名。元代已有烧造,成化时有绿釉下画青花鱼藻纹饰,十分名贵。清代亦有烧制,器物以盘、碗、瓶等为主。
清雍正 孔雀绿釉三足菱口洗
洒蓝——又称“雪花蓝”。以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烧成后,浅蓝色地的釉面上呈现深蓝色斑点,犹如洒下的雪花,故名。明宣德景德镇窑创烧,清康熙时最精,洒蓝描金装饰较多见。
清雍正 洒蓝仿青金石釉胆瓶
青花——釉下彩的一种品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故名。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元代景德镇窑臻于成熟,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明宣德 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
青花釉里红——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明清时色彩更加绚美,所绘龙、凤、缠枝花卉等,十分绮丽。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福寿纹双耳瓶
茄皮紫——以叫珠料(含锰量较高的钴土矿)为着色元素的釉料,经低温烧成后呈现如茄皮一般的紫色,故名。清康熙景德镇窑最为流行,器物以瓶居多。
清康熙 茄皮紫釉缸
鳝鱼黄——结晶釉的一种品种。釉料中含铁、镁和硅酸,经高温氧化焰烧成时析出结晶,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黄褐色斑点,犹如黄鳝皮色,故名。清雍正景德镇窑为著名。
清乾隆 鳝鱼黄釉六方贯耳尊
茶叶末——结晶釉的一种品种。釉料中含铁和锰,经高温还成焰烧成时析出结晶,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黄绿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如细末的黄褐色细点,故名。宋代耀州窑已有烧制,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窑制品最多最精。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荸荠瓶
各位藏友,如果你还知道其他瓷器釉彩种类,欢迎在下方留言补充哦!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 分享得红包
欢迎与我们联系,咨询相关信息
官网:www.paibh.com
客服电话:400-0000-588
新浪微博:派宝会官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奥北科技园
传承中华文化,经营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