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笛子的起源

笛子的起源

2020-11-11 02:32:28

笛子的起源



飞天乐舞


西来说

笛起源的“西来说”,只代表一家之言。“西来说”的论据并不能说明笛的起源。而恰好只能说明西部各民族文化成分包括笛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井促使曾在本土上滋生、发展了几千年的横吹笛,在汉以后逐步趋于科学、合理和完善。

汉朝以后

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事实提醒了人们,笛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态,有可能在吸取了其他民族笛的合理成分后,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并与乐队中其它乐器日益完美地配合与协调。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乐的“大横吹部”和“小横吹部”均用横吹笛。在供人欣赏、娱乐的隋唐“燕乐”乐种中,横吹笛(当时称横留)广泛活跃于乐队里,在敦煌隋代壁画和唐伎乐人图上,也能看到横吹笛的演奏。在其它一些历史图画里我们还会发现两个方向的吹笛姿势(笛尾向左或笛尾向右)。

唐朝时期

唐代已出现有关著名笛演奏家的记载,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谟曾师从西域龟兹乐手,因笛演奏不同凡响,技艺出人头地,开元年间在笛吹才能上号称“天下第一”。

唐朝以后

唐以后,横吹笛更加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音乐活动中,如北宋宫廷的乐,南宋宫廷的“随军番部大乐”、“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民间瓦舍中的民间器乐“鼓板”,元代宫廷宴乐,明代的宫廷郊庙祭祀乐、朝会乐丹陛大乐、太平清乐,以及明代的余姚腔戏曲伴奏、昆山腔戏曲伴奏,清代的“十番鼓”(十番笛)、“十番锣鼓”、陕西鼓乐和各地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伴奏、戏曲声腔伴奏等,都广泛地应用着横吹笛。



学习竹笛的好处



一、竹笛可以锻炼肺活量

竹笛多使用腹式呼吸。它和瑜伽,太极拳的吸气运气的位置相同,并且它是很快的吸气,很慢的吐气,类似古代传统的调息法——吐纳。竹笛可以调整大家的呼吸,学习控制自己的气息对身体大有好处。




二、竹笛是动手,动脑,用气的好乐器

一般很多乐器只需要动手,动脑子,但是竹笛因为要靠气息去控制音的音色,高低,平稳,因此,练习的竹笛的孩子会手指更灵活,脑袋更聪明,身体更好。


三、竹笛价格低廉

一般一只笛子上百元左右就可以买到,如果是专业,系统的学习,几百元就可以买一支学习,虽然笛子有很多,每支调式不同,但是初学只要先买一支笛子就可以开始学习。



    

四、竹笛小巧,携带方便

出去考级,演出,或者出去旅游,出远门,不需要带着笨重的琴,只要有个简单的装笛子的笛包就可以拧着走了。


五、学习竹笛有个特点:一定要细心,还要耐心

吹笛子,千万不能着急,因为一着急怎么都吹不好。而且要细致的慢火加工,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也是精髓之处——从容,自信,细致的完成自己手中的事情。不可急躁盲目的去做事情。




六.优质美育

竹笛属于高雅传统乐器,它可以吹各种中外名曲,能够更好的学习审美,感受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极大的丰富,开拓了视野。


七、融会贯通

吹奏乐器都有相通之处,但是吹好笛子是有些难度的,可是吹好了竹笛,萧,巴乌,葫芦丝,埙,排箫,还有小学时用到的学生竖笛都会吹了。这是正常的,因为这些乐器都是一样用气,技巧完全一样,只是指法有点小小不同。


尊重原创,文章来自于笛萧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