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醉头条】珍贵图解——“开封宫摞宫”

【醉头条】珍贵图解——“开封宫摞宫”

2022-03-04 20:07:26

历史长河把古都开封塑造成层层叠叠的几座叠压在一起城摞城的世界奇观。她不但是城墙摞城墙,道路摞道路,更为精华的应是龙亭湖底的宫殿摞宫殿,皇宫摞皇宫,成为湖底宫摞宫这一稀世景观。但时过境迁,沧桑巨变,昔日金碧辉煌的宫廷建筑,已变成碧波荡漾的潘杨二湖,现已无法看到湖底的宫殿建筑。笔者早在30多年前负责龙亭湖清湖挖淤工程时拍的照片,记录了龙亭的辉煌历史,再现了宋明宫廷建筑遗址,印证了史书记载的龙亭一带重叠的宫廷建筑群。证实了开封市民广为流传的“开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的民间谚语。

一、龙亭宫摞宫   

勘探龙亭湖宫摞宫的试掘工程拉开了开封地下城发掘工作的帷幕,揭开了开封城摞城的神秘面纱。那是在1981年5月中旬的一天中午,笔者在潘家湖淸淤堆岛施工中,发现推土机推出有很多古建筑用的方八砖和朱砂红的帘子篾,当即让停工并马上打电话告知给市博物馆王一沙馆长,(因当时还没有成立市文物工作队),得到省.市文物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组成了开封宋城考古队,在潘家湖开展了勘探试掘工作。首先发掘出来的就是明周王府东偏院的房址,后又勘探出北宋皇宫大庆殿及其周围的廊庑台基和大庆门等遗址。印证了文史资料记载龙亭一带宫摞宫的历史。最早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的衙署,五代后梁在衙署的基础上建后梁皇宫—建昌宫,后晋把建昌宫改建成大宁宫,后汉.后周均以大宁宫为皇宫,到了北宋时期在大宁宫的基础上扩建北宋皇宫—大内,宋皇宫的宫殿建筑巍峨壮丽,金碧辉煌,建筑布局严谨对称。据考现北京故宫的建筑格局就是参照开封宋皇宫修建的。北宋灭亡,宫殿建筑焚烧殆尽。金朝正隆三年(1158年)又在北宋宫殿原址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金皇宫。到了明代又在金皇宫的基础上修建了周王府,实际上是明代诸藩王中最豪华的小皇宫。这些鳞次櫛比的宫廷建筑在明崇祯15年(1642年)被黄水吞没,宏伟嵯峨的殿宇被黄河带来的泥沙深深的淤埋在地下。到了清代又在这六朝皇宫的基础上修建了保存至今的万寿宫。



(宋宫大内)

考古发掘和文史资料证实,如今龙亭大殿和潘杨二胡的地下,深深地埋藏着唐宣武军衙署,五代后梁的建昌宫,后晋、后汉、后周的大宁宫,北宋皇宫,金皇宫,明周王府等几个朝代的宫殿遗址。是一幅层层叠叠压在一起“宫摞宫”的立体画卷。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湖底宫殿”。她是开封城,城摞城的精华,是世界奇观的典范。



(湖底宫殿模型,上层为万寿宫龙亭大殿,中层为明周王府银安殿,下层为宋皇宫宣德门)


二、照片见宫廷   


在发掘龙亭湖皇宫遗址工作中,笔者用相机拍下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照片资料,其中有三张照片最具有代表性,再现了宫殿遗址,印证了湖底皇宫摞皇宫的稀世奇观。


第一张照片是“明周王府遗址”,是潘家湖首先发掘出的宫廷建筑遗址,位于潘家湖偏西北部。此张照片我是站在潘家湖湖心亭处,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拍的。经发掘考证该建筑系明代周王府东偏庭院建筑遗址,房屋座北朝南,青石台阶,方砖铺地,屋内设有火炉炕,暖气道,烘热腔,排烟道等取暖设施。院内有花坛、树木、艮岳遗石等。(遗石有近2米高,就地东移,现埋存在湖心岛内)。从发掘现场看,该遗址是周王府人员的生活居住区,对照史料记载,该处正是北宋皇宫大内的生活服务区,正符合古代“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布局制度。证实明代周王府紫禁城是承袭宋皇宫建筑布局而营建的。




第二张照片是“皇宫宫门遗址”,该遗址位于潘家湖西南部。我是站在原开封市针织内衣厂锅炉房的屋顶上(已拆除),从南向北拍的。这是一座面向东西穿心殿式的皇宫宫门。对照中国工程院院士付熹年先生绘制的“北宋汴梁宫城平面示意图”,该门应是大庆殿东侧的“左太和门”。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该遗址中间三大间是带坡道的横贯东西的通道,是出入大庆殿的东侧门。两厢有耳房,四周挑檐出厦,耳房南北两侧有长廊连接。这是一座建筑宏伟壮丽的皇宫侧门。从建筑规模,建筑体量和建筑形式上都可和现北京故宫东华门相媲美。根据《宋史.地理志》和《宋会要.方域》记载,该门在宋初叫“日华门”。大中祥符八年改曰“左太和门”。该门的下边叠压着五代后梁的“金鸟门”。从这一侧门遗址体量看,我们就可以想像出北宋皇宫巍峨壮丽的建筑规模。




第三张照片是“明银安殿遗址”,位于龙亭主干道偏南处,该照片拍于1985年夏天,当时在营建龙亭玉带桥挖掘桥基础时发掘出殿基遗址的。据宋城考古队探测的资料证实该处应是明代周王府紫禁城主体建筑“银安殿”。该殿被称为是周王府的龙心。在1399年铲王气挖龙心时拆除。该遗址下面叠压着正是宋金皇宫的主体建筑“大庆殿”。她是皇宫内体量最高大的宫殿建筑。从照片上我们还可以清楚的看到遗址的正北方就是龙亭大殿,也就进一步证实了古都开封延续一千多年的一条纵贯全城南北中轴线的建筑格局至今未变。如今的中山路,宋都御街,龙亭公园午门,玉带桥等的下面就是昔日北宋东京的朱雀门、天汉桥(州桥)、宣德门、大庆门和大庆殿。




三、国宝藏湖中    


从上述发掘勘探龙亭时拍的有代表性的三张照片资料看,可更直观的了解龙亭湖底宫殿建筑的方位和体量。这和市文物工作队勘探北宋皇城遗址的范围,南面正对中山路,北墙至龙亭大殿后侧,东西墙分别位于潘家湖和杨家湖(中湖)的东西两岸。和《宋史.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基本上是相吻合的。但笔者更同意《北宋东京城研究》一书的作者刘春迎先生的意见,“认为今新街口处发现的宋代门址才是宣德门遗址,而午朝门广场处的另一宋代门址应为北宋皇宫的另一处门址,或许是皇宫正殿大庆殿之前的殿门”。根据付熹年院士绘制的宋皇宫图,大庆殿和大庆门之间东西两侧各有60间长廊相连接。如今在大庆殿遗址上修建的玉带桥中心处至午朝门广场石狮的距离是180米。60间长廊每间按3米计算,正是180米,所以笔者认为午朝门广场处宋代门遗址应是“大庆门”。同时也印证了《东京梦华录》中描写大庆殿场面宏大,“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的文字记载。



(大庆门遗址)

综上所述可以证实现以清万寿宫为主体的龙亭湖下面是明代周王府紫禁城,紫禁城下面叠压着金皇宫,金皇宫下叠压着宋皇宫,宋皇宫下叠压着五代时期的大宁宫和建昌宫,最底层是唐朝宣武军的衙署。湖底珍藏着层层叠压在一起的宫殿建筑举世无双,世界奇迹。。湖底宫殿已成为国宝。



(龙亭东湖)

龙亭宫摞宫的国宝深藏湖底中,这是古都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旅游事业,振兴开封经济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上述照片和资料为今后研究开发我市地下遗产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鸣谢张玉发先生将本文交于《醉开封》首发

本期主编:小  细  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