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翔安好厝边】乡村的娃竖笛吹出“新天地”

【翔安好厝边】乡村的娃竖笛吹出“新天地”

2020-10-18 01:08:09

核心提示:透过午后的阳光,从教室里飘出欢快的竖笛声,古宅的孩子们又在练习他们的传统曲目——— 《草蜢弄鸡公》。闽南乡音的竖笛声,动听的旋律,让人不由得沉醉其中。

 

 

微风吹过,金黄的麦浪跟着起伏,远离城市的喧扰,田间地头农家人在辛勤地劳作。在翔安著名的古迹——— 古宅十八湾的绿荫下,有所幽静的乡村学校,那就是古宅小学。

透过午后的阳光,从教室里飘出欢快的竖笛声,古宅的孩子们又在练习他们的传统曲目——— 《草蜢弄鸡公》。闽南乡音的竖笛声,动听的旋律,让人不由得沉醉其中。

“吵死了,不好好学习,玩这个干什么?”刚开始,古宅小学开办竖笛乐器班,孩子们初学,吹出的曲子还没着调,让很多孩子的家长不理解,不让孩子们学习。

“当时办这个器乐队难啊,家长不理解,还缺老师。不过万事开头难,都熬过来了。我们这所乡村小学最近几年出了好几个音乐特长生,上了好的中学,参加各种比赛获的奖就更多了。”提到古宅小学器乐队,作为校长的黄建社感慨良多。

为了获得家长的理解,老师们决定让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学,回家就不要吹了;同时,教孩子乡亲们都熟悉的闽南歌。慢慢的,孩子们也能吹出不错的旋律。这个时候,孩子们渐渐在家长面前一展身手。听着熟悉的乡音,平时干农活的家长们都兴奋了起来,这农村娃也长出息了。

“我们这个器乐队能有今天的成绩,要感谢作曲家叶美蓉教授。”当时,叶美蓉到新圩给镇里的音乐老师上合唱指挥课,黄建社找到了素未谋面的她:“听说老师水平很高,态度又好。我们的学校很小很远,您可不可以给我们指导?”

“如果你们真的很想,那就可以。”叶美蓉的话给心里没底的黄校长吃下了颗定心丸。180人的农村小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 结合实际,叶老师决定选择竖笛为古宅小学器乐队的主要乐器。这是闽南特有的民间乐器,一吹就响、一学就会、价格便宜、养护方便。她将取材于农村生活的闽南童谣改编为竖笛的演奏曲目,为了更好地展现孩子们的童真曼妙,又在表演中添加了舞蹈和队列变化。

   “最可爱的是孩子们,当时一听说学校可以免费学竖笛,报名的学生超过了100人,而当时学校全部学生数不过180人。参加厦门市群众文化节时,原定的上场人数是80人,本打算挑选一下,但看到每个孩子眼中流露出的强烈渴望,咱不挑了,所有孩子都上。”

排练空间实在容不下这么多人,孩子们只好在操场上排练,大热天的,没有空调、电扇不说,连点树阴也没有。站在日头下,一练就是一下午。

20087月,古宅小学竖笛演奏队首次登台亮相厦门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颁奖晚会,孩子们一炮而红。紧接着,古宅小学竖笛演奏队参加省里的音乐舞蹈节比赛,妙趣横生、极具闽南风味的《草蜢弄鸡公》又获得了表演银奖和节目铜奖。现在古宅小学的学生毕业了一茬又一茬,但器乐队的人数却始终保持稳定。


导报记者 顾留章 通讯员 黄培真 朱毅力 /图 (2011年7月)



 感谢您的关注与分享!

         [翔安厝边头尾]          
微信号:  [xacbtw] 

在翔安,爱翔安!翔安郎讲翔安事,厝边头尾大小代志报乎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