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秋水 鹤鸣九皋——文人音乐中的琴与箫】
主讲人:陈 忱
时间:2018年1月20日(周六)下午3点
地址:景德镇 · 陶溪川 · 唐英学社
文人音乐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琴与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古琴在2003年申遗成功后日益为大众所关注
箫虽然经常在文学作品里出现
但对于其具体的流变尚不大为人所熟识
本次讲座陈忱老师
通过对琴与箫的历史追溯
介绍了琴与箫的器制演变
以及在文人音乐中的传承延续
让您
在琴箫和鸣之中
读懂古代文人之雅
龙吟秋水 鹤鸣 九皋
(传)宋 十八学士图之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琴与箫,互为知音,古琴声清,洞箫音润。琴音极富颗粒性,剔透犹如一颗颗珍珠,然而琴音太散,箫音不绝如缕,好似一条条细线,正好把散落的珍珠穿起来,成就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又如两面别镜,合鸣回响。琴箫合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出土的乐俑和雕塑来看,早在东汉时期便有琴与管乐器合奏的琴乐表演形式。
元 佚名 听琴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今与琴合奏的箫型制源于明清时代,清代《扬州画舫录》首次记述了琴箫合奏琴曲《普庵咒》的事迹,而同时代的《琴谱谐声》《指法汇参确解》中则详细研究了琴箫合奏的定调、合奏原则等内容。民国时期彭祉卿、査阜西首次将概念中的琴箫付诸于实践,开启了近世琴箫合奏的先河。
主讲人介绍
陈 忱
英国ULSTER大学理学硕士,江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古琴先后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戴树红、林友仁先生,并得中国音乐学院吴文光先生和南京艺术学院成公亮先生的指点。1995年开始随戴树红先生学习琴箫与洞箫的演奏。演奏之余,兼擅雅箫制作。
陈忱所吹奏和制作的箫
都属今虞雅箫
在过去的两代演奏者中
没有人亲手制箫
戴树红与邹叙生的合作
是演奏者与乐器制作者最普遍的合作方式
但陈忱希望有所改变
他认为
好的乐器就像是自己的兵器
演奏的水平越高
对乐器的要求就越高
也才越能做得更好
反过来
量身定做的乐器对于自己的演奏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音量、音色的选择都更加自由
因此
他一面和戴树红学吹箫
一面和邹叙生学做箫
陈忱老师亲制雅箫
本次学术讲座为公益开放活动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
参加方式为
预约报名
请联系
黄女士
15507985825
活动地点
唐英学社是研究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生平历史、文艺思想的私立学术机构。由唐英研究学者黄清华先生创立,荣邀英国学者柯玫瑰女士、香港学者林业强教授出任学术顾问。开展中国古陶瓷艺术展览、研讨、鉴赏、讲座等公益活动,倡导中国传统士人的生活美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