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上周末去看了周杰伦地表最强的演唱会,虽然自己并不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但是如果让本微在众多明星中挑选最想去听的演唱会,我想周杰伦一定在TOP3之中。
他的歌曲贯穿了本微初中到高中的整个学习时光,那些熬夜学习的日子里,多数的背景音乐都是Jay的歌。总觉得他的歌是练习册必备背景音乐,为什么呢?因为词都听不出来,不会干扰思路啊,哈哈!
其实Jay的曲子真心觉得好听,再配上方文山的词,每次听都会感慨一下。前些年,我是歌手里林志炫翻唱了Jay的烟花易冷,当“囫囵吞音”变成“掷地有声”,更觉得Jay的歌意境深远了。然而这次去看演唱会,坦白来讲有些小失望:
或许是因为1979年的Jay已经不年轻,唱跳都没那么努力;或许是因为已为人父的他已没有当年写情歌的心情,因此那些情歌已唱不出当年的情怀。
坦白讲,作为一个80后老人家一直觉得Jay最好听的歌还是最开始的几张专辑。自己一直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所以其实当Jay出了第一张专辑的时候自己其实并没有怎么注意到他,虽然后来发现龙卷风、星晴还有斗牛等等一些歌都超级好听。
那会儿网络还不发达,记得听歌的主要途径就是每天晚上6点到7点之间的娱乐八卦+音乐节目时间,隐约记得主要看的是芒果台舒高主持的一个节目,后来应该是李好代班…感觉提起这些名字就一下暴露了年龄,哎—_—!!!还有的听歌途径就是大街上音像店的公放,本微生在东北HA-LE-BIN,bu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如此彪悍的音像店。当然啦,还有现在本微依然很爱的广播。
真正自己开始喜欢Jay是在第二章专辑,因为爱在西元前,也因为这首歌自己爱上了那段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汉摩拉比法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楔形文字,那一片已经消亡的国土。本微作为一个纯种理科生,真心难得对历史感兴趣,平时历史课都是用来做物理题的,嘿嘿…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第二张专辑里有很多现在依然爱听的歌,例如安静,例如简单爱,例如开不了口,例如上海一九四三,当然啦,还有闻名惊人的双节棍。哈哈,感觉整张专辑都快写出来了。大部分歌貌似这次演唱会的时候都有唱到,尤其是最后点歌环节一个小女孩儿点的双节棍,她妈妈说她从出生就开始听周杰伦,家里、车上都放周杰伦的歌,感觉这从小的熏陶也是棒棒哒!
因为最爱第二张专辑,因此此次封面也是这张专辑,那时候的周杰伦还没有太多的包装,采访都是酷酷的害羞和不爱说话,和现在的周八块画风差异好大。然而或许这就是蜕变和成长吧,听歌的我们也不再是扎着马尾的女孩儿和冲去篮球场的男孩儿了。
第三张专辑是2002年的八度空间,专辑封面不再是简单的Jay的照片,虽然Jay的脸依然显得青涩。那时候妈妈给我买了我的第一个随身听,sony的,要感谢当时英语考听力,妈妈本来买给我用来听听力磁带的,后来都被我用来听歌了。八度空间是自己买的第一张磁带貌似,专辑的第一首歌半兽人,炫酷吊炸的前奏,至今听起来都觉得帅气,当然,本微貌似一直对提琴声有独有的偏爱。第二首歌是半岛铁盒,这是本微整张专辑最喜欢的歌,这次在演唱会上,当舞者重演前奏的对话的时候,真心听的泪都快流出来了。
“走廊灯关上 书包放 走到房间窗外望 回想刚买的书 一本名叫半岛铁盒”
是不是一看到词就和我一样要开始跟着唱了呢?当然啦,现在听来,从半兽人、半岛铁盒,到暗号、回到过去,再到火车叨位去、最后的战役,还有爷爷泡的茶,感觉依然是每一首都很好听,不得不说,那些年的周杰伦真心是高质量又高产量,每年一张专辑,从不失约,也从不让人失望。
第四张专辑是2003年的叶惠美,这时候的Jay已经开始变得有了自己的想法与风格,更酷,更独特。开篇第一曲就是以父之名,记得那会儿是半夜学习的时候听到的,开头鬼魅的音乐着实让人有点怕,不过听了词当时的感觉就是帅呆啦!
“微凉的晨露沾湿黑礼服 石板路有雾父在低诉 无奈的觉悟只能更残酷 一切都为了通往圣堂的路 吹不散的雾隐没了意图 谁轻柔踱步停住 还来不及哭穿过的子弹就带走温度”
当然第四张专辑里少不了的还有学校广播播了好几遍的三年二班,那时候有无数个关于三年二班的梗,“训导处报告,训导处报告,三年二班周杰伦,马上到训导处来”,其实最后一句我一直听成“马上要被找出来”…当然,第三章专辑更值得一提的就是东风破,中国风感觉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而至今认为听过这么多R&B的歌,中国风依然这首歌最好听。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专辑里晴天和她的睫毛这种爱情小清新歌曲依然保持了Jay的一贯风格,那时候周杰伦还和蔡依林在一起,蔡依林2003年发行的看我72变里,还有周杰伦一起唱的布拉格广场。
第五张专辑是七里香,第一首歌是我的地盘。隐约记得,这是中国移动,动感系列的广告曲。而自己一直是中移动的用户,直到有一天移动客服打电话说
“您使用的套餐已经没有了,请您更换套餐……”
动感地带也算是陪伴了我们很多80后校园时光的一个特殊存在吧,在3g、4g还没开发的年代,在微信还没有霸占我们生活的日子,我们每个月的电话套餐里基本都是短信。那时候自己一个月的话费可能只有套餐费,很少打电话,每天和同学们都有无数的短信要发。当然,还有上课的纸条,漫天飞舞,流水线传递。
其实自己觉得从七里香开始,周杰伦的歌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好听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虽然七里香、借口、搁浅还有园游会依然觉得还不错,却很难再有当年的惊艳感觉。总觉得歌曲的调调都变得差不多。
第六张专辑是十一月的萧邦,那年是2005年,记得那个时候MP3已经大行其道,磁带和随身听慢慢离开了我们。那年自己高二,这张专辑也算是自己听的重复率很高的一张了,因为那年做题做的多啊…囧,不过自己觉得这一张要比七里香好听一点。夜曲、黑色毛衣、珊瑚海、枫都挺好听,当然依然少不了中国风的发如雪,继东风破之后有一首经典的中国风歌曲。当然,那年最重要的还是头文字D上映!那些年我们喜欢过的周杰伦、陈冠希和余文乐。想想就瞬间变迷妹。
不知道那些年陪你一起看这些电影的小伙伴还在不在身边……
这个时候的周杰伦应该是最大红大紫的时候了吧,各种风口浪尖,各种曝光绯闻,也因此有了四面楚歌的那首歌。感觉那时候的周杰伦依然是个叛逆的小孩,在专辑中写歌大骂狗仔。
第七张依然范特西,整首专辑自己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和费玉清唱的千里之外了。
那会儿网络盗版特别盛行,记得因为大家都期盼着Jay的新专辑,所以网络上总有各种各样的泄露版本,迫不及待的大家纷纷去下载,但是最后发现有些其实根本不是周杰伦自己的歌。现在想起来,也是挺逗的一件事儿。
之后的专辑还有牛仔很忙、摩羯座、跨时代、惊叹号、十二新作、哎呦不错哦、和床边故事。后面的专辑或因为忙、或因为觉得不好听,都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了……不过依然觉得周杰伦在自己心中绝对是华语男歌手的重要人物,因为那些歌里有自己无数的青葱回忆和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