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笛笙绕梁--华乐新曲世界首演

笛笙绕梁--华乐新曲世界首演

2020-10-18 18:13:52

管子

唢呐

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人们用飞禽的胫骨钻孔做成乐器,

由此诞生了最古老的吹管乐器,

叫做骨笛。


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

中国根据乐器的不同材质把它们分类,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这是“八音分类法”。


吹管乐器主要占三类:

竹类

竹制吹奏乐器,

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

匏是葫芦类的植物果实,

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竽。

土类

陶制乐器,埙、陶笛等。


新加坡华乐团崭新推出的「华乐发烧友」音乐会系列,通过四套的系列演出给华乐爱好者呈献吹、拉、弹、打,四个声部的经典乐曲。首先登场的「吹管篇」将由乐团吹管组以小乐队和大乐队的不同形式演奏多首历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吹管乐经典乐曲。


2017年12月8及9日(星期五及六)

晚上8时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表演厅


指挥:葉聰

笛子尹志阳、林信有、曾志、

陈财忠、彭天祥

唢呐靳世义、常乐、孟杰、刘江

郭长锁、郑浩筠

管子韩雷


红花遍地开 / 许镜清

笛子三重奏:江南好 / 谭密子、金世英、

俞先明曲、树蓬移植

唢呐与乐队:山村来了售货员 / 张晓峰

笙与乐队:晋调 /阎海登

笛子与小乐队:扬鞭催马运粮忙

魏显忠曲、温连贵配器

笙与乐队:凤凰展翅 / 胡天泉、董洪德

唢呐与乐队:社庆 / 葛礼道、尹开先

青松岭 / 施万春

笛子与乐队:姑苏行(新版世界首演)

江先渭曲、江赐良改编

管子与乐队:江河水 / 东北民间乐曲、

沈文友编伴奏

双唢呐与乐队:百鸟朝凤

新版世界首演)/ 山东民间乐曲、

江赐良改编

黄河风情(选段) / 景建树

尹志阳

笛子首席 

新加坡华乐团

尹志阳八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和笛子,曾先后师从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孔庆山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现任笛子首席和沈阳音乐学院客席教授。

他的演出足迹遍布中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英国、法国、匈牙利、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之外,他所发行的个人音乐会专辑展现出他出色的独奏演绎和卓越的艺术水平,深获同行掌声。


是除了人声之外最古老的乐器,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最早被发现的笛为贾湖文化遗址出土的7孔骨笛,距今约有7000-9000年历史。笛子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广泛应用,多为竹制,也有以木、玉等材料制笛。

在这次的音乐会上,新加坡华乐团笛子首席,演奏家尹志阳将呈献由江先渭作曲、江赐良改编的《姑苏行》这首笛子名曲采用昆曲音调,极具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林信有

梆笛演奏家

曾志

梆笛/曲笛演奏家

陈财忠

新笛演奏家

彭天祥

新笛/曲笛演奏家

郭长锁

笙首席 

新加坡华乐团

郭长锁,九岁时师从吴兴水老师学习笙专业。1986年,录取为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员。曾随团多次出访了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及地区。于1997年中国文化部文艺专业考核中以高分名列吹打组榜首。同年下旬,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笙演奏家,现为乐团笙部首席。

郭长锁的笙演奏风格细腻、技巧娴熟、音乐感人,获各方专家好评。


是最古老的中国乐器之一,中国民间传说笙由女娲制造,此一说法甚至被载入史书。最早描绘笙的壁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而现在保有的文献最早为汉朝的记载。笙是乐器,音色清晰透亮,为中国吹管乐器里面,唯一吹和吸都可以发声的乐器,也是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

《凤凰展翅》由中国笙演奏家胡天泉与作曲家董洪德合作于1956,被喻为中国当代第一首为笙而写的乐曲。曲调取材自山西梆子戏的音乐风格,当中运用了笙各种独特技巧,表现中国古代传说鸟中之王-凤凰,展翅欲飞和绚丽多姿的形态。曾于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荣获金质奖章。

郑浩筠

中音笙演奏家

靳世义

唢呐兼管首席

新加坡华乐团


靳世义是唢呐、管子演奏家,也是管子的第一位演奏硕士。新加坡华乐团唢呐管子声部首席。他的个人传略被《国乐典藏》收录。

他自幼显露音乐才华,十二岁被中国电影乐团破格录取。198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1992年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受聘担任这所著名音乐学府器乐系讲师。从1989年至2000年间,相继在北京、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专场独奏音乐会。作为独奏家,曾受邀参加中国艺术节、新加坡艺术节、台湾传统艺术季、韩国汉城国际民间管弦艺术节的专场演出。

 

唢呐约在元朝时由波斯传入,但在新疆西晋时期的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有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开始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来民间便经常使用。

传统唢呐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现代加键唢呐的外型则更像交响乐团中的双簧管。

管子是古代龟兹的乐器。隋开皇初年已在宫廷乐队中使用,至今流行在华北、东北、山东、山西一带,为吹打乐队中的主奏乐器之一。管子由芦苇制的双簧哨子和硬木(或竹)制的秆子两部分组成,共有八个按音孔。

新加坡华乐团此次特地委约马来西亚作曲家江赐良改编《百鸟朝凤》,为传统曲子注入新的生命。编曲家加入传说故事,扩展乐曲篇幅,以双唢呐与乐队演出,使全曲更有趣味性。

唢呐演奏家常乐、孟杰将携手呈献江赐良改编的山东民间乐曲《百鸟朝凤》。这首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管子演奏家韩雷将与华乐团呈献一首由沈文友编伴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这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

常乐

高音唢呐演奏家

孟杰

中音唢呐演奏家

刘江

低音唢呐演奏家

韩雷

管子演奏家

优雅华乐 举世共赏

欢迎关注新加坡华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