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高考高频词和文化常识梳理(必修二·三单元)

高考高频词和文化常识梳理(必修二·三单元)

2022-05-31 22:31:42



新考纲样书节选图戳这里>>>)


新考纲2017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专辑征订:语文月刊2016年12期,只是1本书,96页,8元,12月1日出版。包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古诗文阅读五、语言知识与运用六、作文七、模拟试题八、参考答案及解释说明 咨询电话:02085213337,微信13602424805

========================

高考高频词和文化常识梳理

(必修二·三单元)


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

编者: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

田翠 黄静 王艳梅 罗嬿 金和璞

(排名不分先后)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文化常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事也。

文化常识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循环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文化常识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文化常识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祈福消灾,称为修禊。

2.毕至少长集。
贤、少长 ________活用________  咸: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________________  激湍:________     

映带:________      其次:________      

文化常识流觞,流觞为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怀,足以视听之娱,可乐也。

惠风:________ 品类:________ 所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俯仰:________      怀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放浪:________形骸: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感慨矣。
________   欣:________   曾:________   
:________   迁:________   系:________   
文化常识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不能不怀。

:________  陈迹:________  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随。古人云:“死生亦矣。”岂不哉!

修:________  化: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尽:________  大:________   
9.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________    
文化常识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10.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

:________   :________   虚诞: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彭殇:________   

妄作:________   

文化常识彭殇:彭,即彭祖,传说中他曾活到八百岁,是长寿的代表。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

:________   所以:________   :________   

赤壁赋

苏轼

文化常识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文化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谥号文忠,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文章)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1.七月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文化常识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既望:________     泛舟: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通“嘱”(zhǔ):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

文化常识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少焉:________ 徘徊:________  斗牛: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横:________   之:________  所:________   

如:________     茫然: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乎:     “冯”通“凭”________ 御风:________     羽化: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而:________      歌: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文化常识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空明: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定语后置句】

文化常识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倚歌:________   而: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其声呜呜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然:________如:      余音袅袅:________      

舞(活用):________   泣(活用):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问客曰:“何为也?”【宾语前置句】

愀然:________   危坐:________ 而:________

何为:________      然: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西望夏口,望武昌。山川相,郁苍苍,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西、东(活用):________________      缪通"缭":________   

乎: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方:________   下(活用):________  东(活用):________     

舳舻:________ 蔽:________   酾酒:________ 

固:________     安在: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鱼虾而麋鹿,驾一叶之扁舟,匏樽以相属

文化常识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侣(活用):________    友(活用):________  举:________

以:________ 相属于:(“属”通“嘱”)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文化常识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寄:     渺(活用):________哀(活用):________须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挟:________  而:________  长终:________  

骤得: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客亦知水与月乎?者如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文化常识逝者如斯夫”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


夫:________ 逝:________ 斯:________   

而:________ 盈虚:________    卒: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自其变者而观,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盖:________之:________  

曾:________________无尽: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且夫:________   主:________苟: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用。

适: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肴核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

既:      狼藉:________ 相与:________ 

枕藉:________  之:________   白: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文化常识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文化常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至唐宋而大盛。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通过记事、记物、写景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1.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而葬之;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文化常识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________  舍:________ 卒:________ 

以故:________  名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所谓:________  庐:________ 冢:________ 

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________   阳:________   名:________   

文化常识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距洞百余步,有碑(省略句),其文漫灭,独其为犹可识曰花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灭:________      文:________________

5.华实者,也。

:________   盖:________   :________   

6.其下平旷,有泉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

文化常识记游在所游历的地方题诗文留念。也可解释为,游览某地后写下景色、感受等,类似“游记”

(名词活用作状语):________  

:________   然:________  穷:________  

7.余与四人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   

8.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尽。

: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     

9.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记之者已少。

:________  :________  所至:________   

10.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是时,予之力尚足入,火尚足以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      

11.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________ 或:________     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________  叹:________   焉:________ 

13.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________  得:________ 以:________ 

:________思:________ 无不在:________ 

14.夷亦近,则游者;险以远,则至者少。

:________   以:________  众: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非常:________观:________ 所罕至:________  险远(形容词活用做名词):________________

16.有志与力,又不随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

:________  :________  怠:________ 

至于:________  而:________ 相:________    

幽暗昏惑(形容词活用做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然力足以至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________    :________   

18.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________

: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

所得:________    

注解:“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________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④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余于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而莫能者,何可道也哉!

:________   :________ 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名:________ 胜: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________     学者: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记。(判断句)

文化常识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样。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夏口是现在的湖北武昌,锦城即锦官城,是指现在四川的成都,夔州是现在的重庆奉节,钱塘”“临安都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建康”“金陵”“石头城都是现在江苏的南京。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之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D.“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E.“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F.“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或在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文化常识考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优美的汉字》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转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