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箫曲《无我分词:长门怨》

箫曲《无我分词:长门怨》

2021-12-29 02:28:40

关注上方“箫笛逸家”
文化丨箫讯丨交流丨分享


- 欣赏 -

(点击视频即可收听)

箫独奏:伍国忠


《长门怨》原古琴曲,是一首表现为爱失意的怨曲,古琴流派里非常著名的“梅庵琴派”代表曲目之一。此曲清代始现,出于民间,作者无从考证,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阿娇虽用万金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却再也无法求回从前汉武帝的感情。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琴曲《长门怨》,成为至今流传的知名琴曲。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相传陈皇后母馆陶长公主千金聘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了一篇《长门赋》,凄婉动人。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西汉武帝时,陈阿娇皇后被贬至长门宫(冷宫),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悉原因,挥毫落墨,落笔千言。这赋叫作《长门赋》,诉说一深宫永巷女子愁闷悲思,写得委宛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陈后欲借文人笔墨,感悟主心,她命宫人日日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到了其母窦太公主死后,陈氏寥落悲郁异常,不久也魂归黄泉。



而据考证,《大汉天子》剧中的琴曲实际上是古琴名曲《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作者不祥(见《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版),是后人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长门怨》: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

泪水流不尽流出许多愁;


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

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


朝闻机杼声,暮见西山后;

惟怨方寸地,哪得竞自由;


青丝已成灰,;

愿得千杯饮,一枕黄粱游;


可怜桃花面,日日见消瘦;

玉肤不禁衣,冰肌寒风透;


粉腮贴黄旧,蛾眉苦常皱;

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犹记月下盟,不见红舞袖;

未闻楚歌声,何忍长泪流;


心常含君王,龙体安康否;

夜宴莫常开,豪饮当热酒;


婀娜有时尽,甘泉锁新秀;

素颜亦尽欢,君王带笑看;


三千怯风流,明朝怨白首;

回眸百媚休,独上长门楼;


轮回应有时,恨叫无情咒;

妾身汉武帝,君为女儿羞;


彼时再藏娇,长门不复留;

六宫粉黛弃,三生望情楼。

         


▲向上滑动


箫笛逸家







联系微信号

xiaodiyijia



联系电话

13552169944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