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手机旋转90°
再来欣赏叮叮为你带来的
-第49次原创育儿分享-
从去年秋开始,新入学的孩子们就在使用全国统一的。
相较之前“一纲多本”的12种小学语文教材,新教材几乎换掉2/3的课文,减掉许多课改后添加的、未经沉淀的“时文”,又增加了许多我们熟悉的“老”课文,以及古诗文。
那么,来划一下重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一个学期就有6首古诗,整个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
这还不是最吓人的,以前除课本上的古诗词外,老师会发A4打印的《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给孩子背诵积累,可前两天叮叮却被当小学老师的同学鄙视:“75首?那都是一年级的水平了。”
更可怕的不是数量的增多,而是靠着我们原来的学习方法根本…
背!不!下!来!啊!
以《春晓》为例,通常我们教古诗词的方法是:
《春晓》
唐 孟浩然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然而,你是知道的,没睡过去,就是好事。
在没有生活的积累和体验的情况下,孩子很难体会到诗的意境。这样的方式不但不会让孩子们喜欢上古诗,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排斥。
古诗词的学习,当然不能再用这种落后十几年的老套办法,关于古诗词的背诵记忆,我们是这么来的。
☞ 文图置换画古诗 ☜
有的诗是写山水的,有的诗是因着所见写情感的。既然诗都有特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环境,那么我们用画表达出来,不就能加快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了吗。
文图置换法,是以文→图→文的方式,将古诗词进行转化加深记忆的。
初级阶段
一句一图,从左到右,将文字拆开,使用谐音图画帮助记忆理解,可出现关键词提示。
比如《小儿垂钓》
☟☟☟
蓬头稚子:就画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孩子;
学:就画一本书表示学习;
垂纶:就是垂钓,鱼竿和小鱼都要有;
纶字不好记,那就在小鱼的旁边画上一个轮子,以谐音物品帮助记忆。
中级阶段
谐音与诗词画面结合构图,放大每一句的关键点,诗句里说什么画什么。
比如《渔歌子》
☟☟☟
山名西塞,那就在山上插个牌子做提醒;
桃花夹岸的溪水中有飘落的桃花花瓣和肥美的鳜鱼,桃花认不出来,可以在花朵上托一颗桃子,鳜鱼认不出来可以在鱼身上画元宝;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愿归家。
高级阶段
全意境画面构图,可以画多幅,也可以仅画一幅图画。
比如《游园不值》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我想要观赏园中风景,可主人也许是怕我的木屐踩坏他的青苔(那我脱了木屐行吗?),我礼貌的轻轻敲门,可惜许久都没人来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待我遗憾的想要离开时,意外的发现一枝在墙外盛开的红杏,透过它想到了满园春景,心情甚是惊喜。你看,这满园热闹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诗中的场景和诗人的心情,跃然纸上。
不但方便记忆理解,还方便考前复习。
这种方法,你get到了吗??
字面的意思和背诵的问题在画图的过程中就已经解决了,那诗的理解又该怎么办呢?而且,古诗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插播一则新闻
:
从幼升小到高考要全面改革!
☆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数学命题要大幅度降低难度;
☆提高语文考试难度;
☆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总分;
☆2020年前取消体育、各类特长生招生。
☆高考奥赛、体育等加分项目最大幅度缩减
☆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兴趣培养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拿高考数学卷举个例子:
原本题面只有2000多字,改革后,命题难度会降低,但题面阅读量可能达到5000多字甚至更多。
孩子的阅读、语文水平欠佳,不但语文成绩受影响,就连数学都很难考好,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也就是说:
哪个孩子的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健全,哪个孩子沾光。
So,很显然,我们是没法偷懒的,亲子阅读得抓紧时间开始了!(那个,老板啊,图书馆借阅证来一打)
这样看来,古诗词还真不能普普通通的背,更不能随随便便的学。小学课本124首,中学课本124首,这还不算课外。这其中的每一首诗,将来要被考核的,不仅仅是记忆和翻译,而是诗词背后的拓展知识!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我们也该找个屋顶、伴着月亮,好好谈谈了。
☞ 山南海北讲古诗 ☜
传统的讲,就是前面举例的那样,结果就是一头雾水、满脸问号。但你试过听古文就像听故事,打铃下课都不放老师走的感觉吗?我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爱上古诗词的。
还是以《春晓》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讲:
《春晓》
唐 孟浩然
孟浩然,出生在盛唐,楚、汉及三国文化的发源地襄州。当然,那地儿随着朝代更迭,地名改来改去的,现在叫襄阳,属于湖北省。(朝代、地理、历史发展各位家长自行补充……)
浩然兄
前半生在家侍奉亲长,读书写诗。40岁时才想起来去国都长安考进士,结果还考呲了。(作者生平)
也有致仕做官的抱负,但最终因为不愿趋炎附势、逢迎拍马,导致政途失意,心灰意冷下回鹿门山继续隐居。没事在吴越也就是现在的江浙地区,爬爬山、划划船、旅旅游、顺便去城里吃吃夹沙肉、盘鳝,买点孔明菜啥的回家。
别问我孔明菜是啥?为啥没有玉带糕和金刚酥?
我是不会告诉你孔明菜就是我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的,也不会告诉你玉带糕和金刚酥是清朝才有的点心,浩然兄就是想吃也吃不到。(鹿门山、八角井等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还有饮食文化啥的,自己攻略喽……)
鹿门山风景区
虽然官途不顺利,但架不住朋友圈里都是名人。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和张九龄与他的关系也是不错滴。再加上他特别善于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小日子过得还蛮滋润的。(还可以顺便安利一下朋友圈的其他诗人)
由于他一生经历比较简单,所以所写的诗大多数以田园山水为主,他也是唐朝时期第一个花大力气写山水的诗人,也是第一个在山水诗中打下自己性情气质的人。对后世的山水田园派诗文影响不要太大哦~~
我们要讲的《春晓》,就是他隐居鹿门山时写的一首诗:
享受了一夜的酣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呼吸着山里和着花香的空气,听着欢快地鸟叫,回想昨夜朦朦胧胧中的风雨声,也不知窗外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带着些许担忧,铺纸研墨,赶紧把此时舒适愉悦的心情记录下来,灵感这东西嘛,好短暂的,还长着翅膀会飞。
虽然这样讲述比较长,但轻松地表达,瞬间让远在千年前的古人活在了我们身边。也会激起孩子们对古诗词与其作者更深的兴趣。
带着宝贝外出旅游时,也可以循着诗人的足迹,走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赏赏他们赏过的景,体会他们的感情,品尝让他们恋恋不舍的味道。顺便来一句应景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我去,真#%@好看!”
如果能按这个思路,多来几趟自助游,高考啥的,还拦得住娃么?!
☞ 嘻嘻哈哈玩古诗 ☜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我曾经带着学生,让学生用教室里有的东西做道具,演绎这首《梅花》。
一声令下:
熊孩子甲跑出教室,去卫生间抽了几张卫生纸,绑在了捡回的枯枝上,蹲在了墙角。
熊孩子乙转了一圈,爬上矮橱,打开了窗户。
熊孩子懒默默地走到墙角握住了拿着枯枝的那只手(等着摇枝)
熊孩子丙拿过刚洗完还没挂的窗帘做斗篷,披在了身上,顺便还捎带了一把卡通扇子。(这就是浩然兄了)
熊孩子丁在书柜上找到了我藏起的用来赶臭脚丫子味的空气清新剂。
表演完毕……
“艾玛,快关窗吧,冻死了!”
嗨翻之后,还要让他们静静心,这时候,按照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与体会,配上古曲来段“配乐诗”,加强古诗韵律和情感的体验,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一点,只要获取到相应的资源,就可以轻松在家完成。
比如:山水田园诗可以用欢快地笛曲;送别诗可以来点舒缓的古琴曲;边塞诗可用琵琶曲,等等。
在家里,虽然不像有老师带着上课那么热闹,但我、盒妈、师弟绝不可能让大家束手无策!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更有趣且更实用的创意玩法!
为了让孩子学古诗时,能够积累更丰富的拓展知识,盒妈还研究出了一种地图玩法。
这个玩法,我们暂时保密,请大家关注下周三,我们要发大招!
亲爱哒仙妈
今天没有素材包
因为我们在憋大招儿
不过小互动还是要有的
你能猜出这些画
画的是哪首诗吗
☟
/1/
/2/
/3/
请在下方留言评论~
下周三,惊喜不见不散!
▼
盒妈私人微信号:qs6207(长按复制)
师弟私人微信号:fe2581(长按复制)
欢迎围观盒家的欢脱日常
长按下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我们
† 犹式教育 | 陪娃游戏 | 童书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