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福建南音网一周要闻(6/11~6/17)

福建南音网一周要闻(6/11~6/17)

2020-11-20 02:50:34

【一 周 要 闻】(6/11~6/17)



壹 :人物访谈

6月11日上午,福建南音网总编辑林素梅与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家服,专访石狮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会长王培民,了解第十一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海丝情国际南音大会唱详情,此外还与狮城南音研究社指导老师、泉州市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王德意等做交流。



采访王培民会长

左起:林素梅、陈家服、王德意、杨孙雷(狮城南音研究社副社长)、王小明

前排:王德意的学生们(当日正在练习《走马》)



贰:追思名师

今年是晋江东石南音名师杨经济先生逝世10周年。杨经济先生出生于1952年8月16日(农历六月二十六日),7岁起跟随祖父杨人和学习南音,上下四管、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教学方法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后,先后在晋江、石狮多个南音社、南音班任教,2002年荣膺省立漳州师院南音学会(现闽南师大南音学会)客座教授、南音教育函授专科班教师。2007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六日)不幸病故于泉州城区,享年56岁。现其学生遍及海内外。


6月11日下午,林素梅、陈家服在施天培带领下,到东石镇郭岑村杨经济先生灵前上香,禀告在农历六月二十六日为其举行追思纪念会。


杨经济



左起:施养南、张东亚、洪德合、施天培、杨前途、杨清票、林素梅、陈家服



叁:古琴与南音

厦门自古琴院位于白鹭洲公园摄影广场3号楼,隐于城市喧闹的寂静之地,缭绕着古琴悠然的弦音,空灵的环境散发着淡然、安逸的气息。静坐煮茶,耳畔一曲琴音,不自禁寻回久违的静谧。


6月13日下午,林素梅与执行编辑李宝霞探访厦门自古琴院,与该院院长、本网法律顾问陈志强博士对话南音与古琴,共商南音传播新径。


陈志强,音乐学博士,副教授,瀚听文化、自古琴院创始人。2009-2012年师从中国传统音乐学家蓝雪霏教授,获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研究和实务方向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艺术管理。现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福建首席代表,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福建艺术教育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文化产业研究与策划中心副主任,曾入选厦门市第五批“双百计划”领军型高层次人才,。



左起:林素梅、陈志强、李宝霞



肆:厦漳泉南音交流

6月14日晚,在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丶泉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尤春成先生的带领下,厦漳泉南音弦友会师厦门“金莲升”曲馆,进行联谊演唱。林素梅老师与厦门市亚圣艺术团南音传习中心成员参加交流活动。


联袂演(奏)唱从联手演奏嗳仔指《出庭前》到李聪灶的《到只处》丶陈忠购的《古人说》丶蔡玉秀的《三更人》丶杨一红的《三更鼓》丶吴培影的《感谢公主》丶周成在的《去秦邦》丶郑芳卉的《满空飞》丶张丽娜的《岭路斜崎》丶丁荣坤的《梧桐叶落》丶郭雪玉的《遥望情君》……到黄淑英、周成在的《共君断约》,最后以南音名谱《梅花操》圆满。(详见本公众号《厦漳泉南音艺术家“金莲升”曲馆联谊演唱》


宾主陈炳聪副团长和尤春成主席互致答谢辞

嗳仔指《出庭前》

琵琶/陈炳聪;三弦/林素梅;洞箫/吴伯祥;二弦/柯清江


与“金莲陞”高甲剧团副团长陈炳聪(中)合影

• END •

文&编辑  |  李宝霞

图片  |  林素梅  尤春成  李宝霞  陈家服


不忘初心,唯爱南音。

【福建南音网】由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林素梅老师于2006年发起创办,致力于为南音爱好者打造一个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您参与和支持是本网永续茁壮的泉源!

福建南音网.编辑室

网址:www.fjnanyin.com

邮箱:fjnanyin@163.com

执编微信:18030028937

新浪微博:@福建南音网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福建南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