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点评的分享
作者简介
周贤德,笔名孤烟傲霜,现居广东韶关,广东五月诗社成员,从2013年开始写作现代诗歌,作品散见于泰国《中华日报》,,印尼《印华日报》,柬埔寨《柬华日报》,《韶关日报》、《河源日报》、《燕京诗刊》、《世界汉诗》、《红土》、《中国新诗》等各种报刊杂志。
◆春的呓语◆
文/周贤德
又是一年桃红柳绿时
陇上烟雨
裁一阵春风为签,签短情长
我在红尘阡陌里,等你
【如华微评:】清词丽句,写不尽缱绻春思,道不完红尘烟雨。春色春心,别样情长……
◆回归◆
文/周贤德
远方突兀是黄昏的浮屠
苍然如诗的荒凉
不可了悟的净理,无奈何
左手劈刀,右手洞箫
【梦冉微评】: 此诗仿佛古代侠客的意境,字词也是有古汉语美。
【老申头读感】:苍凉古意,意象鲜明,读之动颜。好诗,不待多评。“左手劈刀,右手洞箫”,古意不是最主要的,诗语之美,才重要。
◆感应◆
文/周贤德
凌晨三点,空寂消灭了喧嚣
我匆忙的脚步声,像一阵阵
闷雷,令半睡半醒的夜色
忐忑不安
【西子文君微评:在凌晨三点,你的脚步,会使谁失眠而忐忑不安呢?这是一种悬念,还是一种感应?脚步是离去,还是回来?这空寂中的闷雷,这反差中的感应,作者没有交待,由此增强微诗的张力与想象力
◆午夜工地◆
文/ 周贤德
一个身影躬身下来
另一个身影弯腰上去
肩挑背扛,各自有分工
灯光在影子里被拆散,聚拢
聚拢又被拆散
没有交流的夜晚在攀爬中破晓
是夜,酒精喂饱了私囊
他们喂饱了酒精
【雪阳微评】:这首诗不知是出自实地观察或是想像,那生动内敛又干练的诗句实在令人动容,仿佛自己的身影就系在那不断分拆的脚手架上……而劳动者与贪腐者的鲜明对比通过酒精的方向在“是夜”定型!
◆江心岛◆
文/周贤德
长空下,孤帆只影
来客悄然霜满头
对于一江水的欲言
又止,我守口如瓶……
【西子文君评点】:多少过客,零落的孤寒,岁月也染上霜。一生多少悲欢离合,千言万语,尽在这滔滔江水,却又“欲言又止”,嘎然停顿……无声中悲悯之心油然而生,我却如这江心岛——“守口如瓶”,能说什么呢?又怎能道得尽呢?只要你懂我,就好……小诗,隐喻含蓄却印象深刻,沧桑中见深情,好诗!
◆一个人迎风◆
文/周贤德
终于,我将一整天的忙碌
轻轻收入囊中,折叠
我担心甫一摊开
疲惫便一泻千里
我一个人迎风,不敢流泪
不敢惊扰扑面而来的静寂
不言,便已很好
至少,酒后的真言无人知晓
【舒然微评】: 一个人的孤寂只有一个人知道,一个人承担心灵世界所有的风雨。貌似自言自语,实至隐忍坚韧。
◆爱◆
文/周贤德
平平仄仄的轮回里
时光老了又老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世间缤纷,不及你一个眼神
【舒然微评】轮回、时光、眼神等意向生动,活泼;山河、世间是时空的转换,跳跃自如。
◆虚掩之门◆
文/周贤德
西山,日薄
露水在草尖上独舞
繁华没有三千
轻弹一指,离恨便如春草
流年日渐迫近
我虚掩一扇门,等一人
轻叩……
【忠辉微评】玄远空灵,爱恨缠绵。
◆新年感怀◆
文/周贤德
整装,跃入下一个追梦洪流
你涨潮一寸,我入木三分
梦尽处,是参不透
抱不尽的慈母恩……
【忠辉微评】感慨唏嘘。
◆人行天桥◆
文/周贤德
它一直都在,
当然,有时候四腿
影子被黄昏越拉越长——
孩童肩背重重的奥特曼
一步紧似一步
白发老人衣裳未改
容颜依然
搪瓷碗响着昨天的声响
手机贴膜花枝乱颤
可供她兜售的,已所剩不多
【王伟微语】:浓缩一角的社会形态,关注的与挣扎的,各自背负生活。
◆一首诗歌的练习◆
文/周贤德
纸上金戈铁马多年
世界渐趋柔软
笔尖滑出的一滴清泪
泄露了内心整条河流
【格朵微评】:出奇制胜,诗的胜招亦是诗人的想象力。“纸上金戈铁马多年”笔锋里常图穷匕见,转而“世界渐趋柔软”二句对应,微诗有了张力。又从“清泪”到“河流”表象深入诗本质,意蕴深长。
【王伟微语】:激荡、涌流、沉淀,情感叠成一串活脱的文字,激起长河里的清吟,内心跃然纸上
◆思念◆
文/周贤德
一直在胸口幽居
可入酒,亦可入梦
鸽哨响起的时候
落地成殇……
【随遇而安微评】思念曾经的一个人或者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这种思念,一直幽居在心里,有借酒相思思更醉,托梦想念念更多的那种。就像秋天的随风飘落的树叶,当鸽哨唤醒,令人倍感伤心。想见却不能见面,内心感伤不已,更能流露出思念之情的真切。
◆故乡纪事◆
文/周贤德
不变的乡音,渐趋陌生的脸
水杉树下聆听岁月悠长
我的出走
只为更好地想念一缕炊烟
【格朵微评】 故乡总是人生的一个痛,走和留往往像“围城”中的方渐鸿,贤德的诗写的就是这个悖论,“我的出走,只为更好地想念一缕炊烟”通过这双向的悖论,让微诗更有张力。
◆陋室◆
文/周贤德
两张桌子,两铁架床
两凳子立地不稳
室内的诗集,和诗选集
被他反复咀嚼,已体无完肤
如果不看诗,便躺在铁架床上
养神,心和床板一起悬于半空
闭上眼,他仿佛听见敲门声
【格朵微评】此诗利用一个隐喻,一个比喻,借“陋室”一个幌子,来写人的孤独,因此诗更像是作者的内心独白,“闭上眼,他仿佛听见敲门声”突显诗人迫切寻求一个宣泄的缺口……
◆我什么也不说◆
文/周贤德
忘记了多少年前,太阳正好
风儿正好,一切都正好
端午节也正好差几天
父亲在织网,我从网眼的大小
看出了他的野心,从织网的快慢
看出了日子的松紧
顺着时间往回走
我回到一张网中间,回到
充满气的汽车轮胎,回到一根
充满父亲怒气的竹鞭下
我能看懂竹鞭的忧虑
但是我什么也不说
读周贤德《我什么也不说》
文/谢方生(广东顺德)
过几天就昰父亲节了,读了周贤德的巜我什么也不说》,倒要说上几句。这首诗,是父亲节时送给天下父亲们的一件有意义的礼物。人们都说理解万岁,而儿女们对父亲们的理解往往是肤浅、偏执和扭曲的。但周贤德此诗对父亲的理解则是深刻、正确的。有诗评家说过,诗可以不写一个一件事,只写一瞬间的感觉。巜我什么也不说》,就是这么做,只写了端午节前观看父亲织网的感觉,从而联想到在父爱简单呵护下的童年。作者从父亲织网的情景中,读懂了父亲,知道他肩上担子的沉重,知道小时候他以竹鞭鞭打自己是一种负责的表现。由于诗仅写瞬间感觉,笔墨十分集中,在很短的篇幅里,将父子情深勾勒出来,将草根父亲和走向成熟的儿子的形象勾勤出来。最难得的是此诗注意语句锤炼,表面看无奇句警句,却句句都是真正的诗句。ˉ我什么也说¨,结句似奇峰突起,把对父亲的敬重爱戴之情推上新高度!
我认同金华的看法,周贤德的《我什么也不说》,是近段时间五月微群里写得最好的一首新诗。我再加点码,就我读过的五月微群和五月诗笺作品中,也沒有几首诗达到了此诗的诗化高度和精炼程度。作者喜欢写抒情短诗,在我读过的他的短诗中,此首写得最成功。
读《我什么也不说》,我自然而然地想到诗坛泰斗臧克家的代表作巜老马》。臧的作品,以继承古诗炼字炼句炼意的技艺见长,诗中佳句横陈,没有废话。周贤德此诗也是这样,诗中无多余的句子,多余的字词,要动其一个字都很难。
什么叫诗的精炼?巜我什么也不说》作了很好的回答。此诗写得精炼,除了诗句字词的锤炼功夫外,还得益于诗的构思。诗人抒写对父亲的深情,没有铺陈他养育自已的桩桩件件往事,只是捕捉了他织渔网的瞬间感觉,展开想象翅翼,思路急剧跳跃,追忆儿时淘气遭父鞭打的情景,凸显父爰的沉重,此时,抒情主人公才真正理解父亲,知为人父之不易。这样写父爱,笔力集中,不枝不蔓,短短十几行诗,把一个坚忍负重、教子严苛的底层人父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精炼,即用极少的文字表达较多的思想情感。周贤德做到了!
《我什么也不说》所表达的内容,一篇数千字的散文不一定能完成。散文与诗歌的区别,在于精炼上有很大差别。
◆情定猴年马月◆
文/周贤德
她的眼里荡着清波,只一眼
我的心里便揣上了一只兔子
心锁悄然打开
将这一天定格成永恒
就在这一天
温柔是我身上唯一的饰品
就在这一天,她朝向我
俏话嫣然,心波荡漾
仿佛要叫出我的名字
【构建诗意的华美殿堂】
一一试谈周贤德《情定猴年马月》的构思艺术
文/谢方生
2016年6月18日,青年作者周贤德在广东五月诗社微群发表巜情定猴年马月》。这首只有九行的短诗,构思巧妙新颖,诗味浓郁耐咀嚼,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感情冲击力,呼啸着扑面而来,直抵灵魂。
诗的构思,是作者在写诗的创造性劳动中,为完成主题对素材进行选择、组织、提炼、安排的过程,简单地说是诗的谋篇布局。构思不是雕虫小技,它与诗的质量品位高低息息相关,正如著名诗评家、教授谢冕所说:ˉ超凡的构思可以造成华美的殿堂,平庸的构思,只能产生千篇一律的火柴盒。¨
周贤德这首短诗,构思上匠心独运,可以说达到了ˉ超凡¨的境界,因而使材料物尽其用,诗思缜密流畅,营造了诗意ˉ华美的殿堂¨。
《情定猴年马月》是一首爱情诗,通过抒写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钟情暗送秋波的风流韵亊,赞美人世间纯洁忠贞的爱情。在社会生活中,可用于表现该主题的材料多如牛毛,但作者根据诗歌以抒情为主的艺术特征,用ˉ截取方式¨,围绕所表现的主题精心选取材料,只写这对青年男女眼晴相对、以目传情的瞬间细节。情人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晴,眼写活了,爱情就写活了。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一滴水中见太阳,具有摄影的聚焦效果,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笔墨刻划诗的抒情形象。ˉ她的眼里荡着清波¨,抒情主人公从情人温情脉脉的眼波中,知道自已被对方接纳。ˉ我的心里便揣上了一只兔子¨,此时他脉管贲张,热血奔涌,心跳加剧,激动得情难自抑。寥寥几笔,就把热恋鸳鸯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
作者在选材时打破习惯,千方百计创新,人弃我取,人无我有。诗歌选材最大的障碍是既成的习惯。朦胧诗人顾城在《学诗札记》中深有体会地说:ˉ诗的大敌是习惯¨,ˉ习惯是感觉的厚茧¨¨。人们在抒写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时,形成了思维定势,表达模式化。习惯写花前月下,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习惯写卿卿我我山盟海誓,进而搂抱、亲嘴、偷食禁果。这种构思写出的诗,似曾相识,千首一腔,不能打动读者。周贤德是聪明的,他勇敢地打破这个习惯,只写一对青年男女目光对视,眼对眼,心碰心,ˉ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火辣辣的爱,销魂夺魄!读着诗,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为了更好地完成诗的构思,深化诗的主题,周贤德在提炼加工素材时使用了情感极化手法。所谓极化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变型等修辞手法,使诗中情感极端化,从而产生情感的强化叠加作用,构成超常的冲击力,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李白的《赠汪伦》: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用了夸张的手法对情感进行极化,维妙维肖地展现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挚友深情,读了此诗,我们都深深为之感动。《情定猴年马月》中,作者运用情感极化手法是恰当的。ˉ将这一天定格成永恒/就在这一天/温柔是我身上唯一的饰品¨。抒情主人公得到恋人的青睐,要停止时间的运行,把这幸福的时刻留住;爱改变了他的性格,变得格外温柔。作者这样写,是违反常识的,时间似流水一刻也不会停留。但从诗艺上说是允许的、合理的。诗中情感极化手法的正确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坚贞不渝的爱,这爱永恒不灭,像烈熖般燃烧。
出色的构思,给《情定猴年马月》插上了成功的翅膀,有力地推动了主题的集中突出,语言的工巧精炼,结构的有序完整,意境的澄明静美。我们希望作者坚持以构思取胜的艺术特色,创作出更多新人耳目的好诗。
2016.6.19 于顺德
◆布鞋◆
文/周贤德
换个名称吧,千层底
从童年走到少年,走到
离开家的视线
那时没有千层,现在也没有
对于电这种奢侈品
我们只是从书上见过
煤油灯下闪烁的心思
不是千层,不只千层
少年踏着没有千层的底
不只千层的爱,欢歌前行
刺伤的手指吮在嘴里
数不清的夜,轻易被刺伤
同时被刺伤的
尚有沉淀在时间深处的影子
影子日渐消瘦
名字逐日伟岸——母亲
【谢方生老师点评】:
《布鞋》,贤德诗友的又一首好诗。他的诗,以构思巧妙、语言精炼见长,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首巜布鞋》,前面大部分篇幅一直写自己穿着布鞋闯荡人生的经历,后来笔锋一转,写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为儿子他制作布鞋的情景,最后以一句饱含哲理的警句点题,"影子日渐消瘦/
名字逐日伟岸____母亲"!结尾似奇峰突起,把感恩之情推向惊人的高度,冲击读者心扉,留下铭心刻骨的印象。读此诗,我想起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巜背影》,一诗一文,有异曲同工之神韵!
【朱明贡(唐溪)老师点评】:
《布鞋》好诗。诗歌不一定非要写实,但是写实更容易感人。此诗抓住布鞋,千层底,“纳鞋人”(做鞋人)的主线条,诗意的述说母亲千万的爱,不是千层是千层,不见情浓是情浓!随着岁月的流走,母亲的伟岸形象越发清晰,彼此的爱愈发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