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说 你 关 注 了 一见倾心系列
那 你 肯 定 是 一 个 很 特 别 的 人
作者: 楠朔
原标题:古人没有口袋,怎么携带东西?
“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服饰的最令人烦恼的一点便是他们的衣服没有口袋,西方人为满足各种需要,普遍希望衣眼上口袋多一些。……中国人却恰恰相反,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些东西.即使有了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如果有块手拍,就随便往胸前一塞,即使拉个小孩,也会这样塞在胸前。如果有一些重要的文件,他也会细心地捆扎起来.塞进绑腿里,继续前进,如果他穿着外裤,就会简单池往裤腰一塞。什么也不用解开。无论是怎样放,如果绑带松了而他却不知道,文件就会丢掉——这是经常发生的事。”
以上出自一个来到中国的传教士的记载,从上面可以得知,中国的传统衣服并没有口袋这种东西,这在我们习惯了口袋的现代人眼中,这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古人出门怎么办,他们是怎么携带东西的呢?手提肩扛?你不累他们也累啊……
1、挎包
现代女生逛街,总喜欢挎个包包,里面装着各种东西,有时候挎包还成了炫耀的资本,名牌的挎包总是受到大家的青睐。
也许这种东西太现代了,我们很多人总是想当然的以为古代没有……
然而古人表示,你们的都是我们玩剩下的……
敦煌壁画
比如上图中树上就挂了一个挎包,而且样式跟现代的基本无异。
初唐女俑
大唐最新款挎包,不要1000,不卖999,只要998,只要998,最新款挎包带回家!
2、篮子
在笔者的童年,塑料袋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每天都能看见妈妈提着满满的菜篮子回家。没错,篮子就是陪伴了古人很长时间的伴侣,可以说一直到塑料袋和环保袋的出现,才正式取代了篮子的地位。
民国竹篮
各地篮子都不一样,大小不一,小的可以放食物,拿在手上即可,大的可以放进一个小孩,用扁担挑起。
大小不一的篮子(清末)
而且还分季节性,冬天和夏天用的还不一样,材质和形状也不同。
左夏用,右冬用(荆州博物馆)
3、箱子和行囊
如果东西较多,就可以用箧笥,宋代开始将箧笥叫箱子或者笼子,宋戴侗《六书故》:“今人不言箧笥,而言箱笼。浅者为箱,深者为笼。”
箧笥
有点像现在的行李箱,就是没有拉杆和轮子,要人力搬运而已2333333 如果你没有钱雇人去搬箱子,那也可以自己背着,相当于现在的双肩包。
敦煌行脚僧
如上面的行脚僧,就背着竹制的行囊。
4、腰带
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是装大件行李的东西,那小件的物品该怎么办呢?
也很简单,挂在腰带上即可。
秦始皇陵文官俑
秦始皇陵文官俑 以上图的文官俑为例,他腰间就佩戴了小刀,可以把写错的字刮掉(写在竹简上的字)。
另外唐代还有一种蹀躞带,所谓蹀躞就是指垂下来的带子。
《旧唐书》道:武官五品已上佩蹀躞七事。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也。
蹀躞带
蹀躞带Q版 燕王wf绘
除了这零零碎碎的东西,钱也可以挂在腰带上,因为古代的铜钱中间有个孔,可以用绳子串起来,所以古代就有“贯”这个单位,一千枚铜钱为一贯,所以你可以理解“腰缠万贯”这个成语了吧。
海昏侯墓出土的铜钱
看见没,古人连钱都可以挂腰上,难怪《刺客信条》里面主人公可以随便偷路人的钱(误)。
5、荷包
提到腰带就不得不提荷包了,这是一种重要的配饰。
荷包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楚辞》中名“帏”,在《礼记》中名“容臭”,在汉代名“幐”,魏晋以后名“香囊”,清以后名“香包”、“荷包”。荷包虽说历史很长,但却兴盛在清代,传世的荷包大多为清代至民国初年的绣品。
汉代荷包
唐代荷包
晋代荷包
宋代荷包
清代荷包
古人会把荷包挂在腰间,除了装饰,也可以充当香囊,又可以把一些零碎的物品放进里面,可谓是一物多用。
6、什件
什件最早有可能是从周边的游牧民族处传过来的,比如较早的如辽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佩饰,就已经初具规模了,玉佩饰上方是个白玉花结,下面坠有六件饰物,分别是玉制的剪、觹(音通西)、锉、刀、锥、勺,剪就是剪刀,觹是古代用来解绳结的工具,锉就是锉刀,以及锥子和水勺,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像是游牧生活的必需品,但从形式来看,这件制作精美的饰物,上面的的物件显然只是形式,而不大具备有实际的功能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一种装饰品了。
辽国什件
明代北京右安门外出土的一件金什件,这件什件的上面方是一对鸳鸯立于荷叶之上,下面有七环,连缀七条金链,各缀一物,分别是觹、剑、瓶、盒、罐、囊、剪、瓶等七样。在明代称之为环佩七事(事通什)。
明代 金什件
无独有偶,在西方也有一种类似的东西,叫chatelaine,因为在很长时间里,欧洲女性的服装上,大都是不包括盛物的功能的,所以,一些必备之物,比如在欧洲,像钥匙串,怀表,小钱包,甚至香水瓶等等,都只能悬挂在腰间。
戴chatelaine的女子
这种什么东西都绑在一起的设定,真的很像《国产凌凌漆》里达文西的发明“要你命3000”(笑)。
7、袖子
电视剧里的古人总会把东西放进自己的大袖子里,然而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一般的广袖是不能放东西的,因为完全敞口,走两步东西就掉了。
广袖
唯一能放东西的袖子是琵琶袖,其造型大袖小口,腋部较窄,形状似琵琶,故有此名。但这个词是现代的称呼,在明代没有这个词。
孔府旧藏 女上衣
明代中期直身
明代前中期的袖子还较小,呈圆弧形,收袖口。
女圆领
孔府旧藏 道袍
后期袖子变大变方,但依旧收袖口,也就是说袖口下面缝合,上面留一个小口把手伸出来。
这样的作用就是可以放一些小物件进去,比如手绢和折扇等等,由于前面袖口封住,所以就算手垂下来也不会掉落。
古人,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多了……
PS:本文图片和资料均来自于微博 参考文章:洛梅笙《什件与十八子》 仁宪纯睿诚懿皇贵妃《从传统服饰的“腰间杂佩”,看清代丰富多彩的“荷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