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古韵鲤城 文化之旅 | 穿梭在老西街,重拾岁月在街角呼吸的痕迹

古韵鲤城 文化之旅 | 穿梭在老西街,重拾岁月在街角呼吸的痕迹

2022-07-15 20:29:47


旧时光






鲤城


慢生活




   小时候,

 于老街巷陌早已听惯了那洞箫琵琶的曼妙清音,纵然听不懂那曲调,却在儿时的心田置下一处光阴的柔软。


总以为,那样深的岁月早已寻不回……

随着鲤城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智慧旅游攻略项目的开展,小编有幸深度重访古城,重拾渐近消逝的古城风骨,追忆那委婉深情的乡愁符号。


近期,小编会陆续推出鲤城之“慢慢”系列,慢慢游,慢慢品,慢慢憩,慢慢淘……以一种“优游旅途”的方式,慢行生活,聆听古城灵魂深处“泉水叮咚”的梵音。


现推出“慢慢”系列第一期


慢慢游——梦回西街


这里的建筑一定是睡着了,沿街缓步倒退的风景交舞着变,轻声走入,穿过无数梦的光影,那落在耳畔的人语低潮余温不减,又见西街,恍若一帘幽梦。



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区,鲤城的西街,像极了一位储满记忆和情感的老者。


这里沉淀了太多层岁月,古屋老厝沿街延绵,走在街上,耳边便不由自主地响起“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旁白。




坐上人力三轮车,以一种晃晃悠悠的脚步,掠影古街一线最美的风景,与那苍华的韵味。


百年老店“亚佛润饼皮”,不管何时都是人气满满;



 “阿嬷绣品”40多年来在这条老街上穿针引线,传承着“金苍绣”这一闽南传统工艺;


“民族大家庭”将闽南元素融入服饰;


“西街老布店”则是一家40年的裁缝店……


沿街,瓦片屋子连绵成线,淳朴的闽南街井风情,从这些古朴的店面延伸向街巷的细节。


古老的街上,经时光洗练的建筑也分布出了一番迷人的风景。


红砖白石混合构建的闽南老厝外墙,点缀以青石构饰,1300多个春去秋来,老街依然如故,素颜也娇媚。


如果遇见开元寺这座千年古刹是必然,那么于不经意间的一个抬眸、一次回转,都似生命初始般婉娩。


寺院静僻在西街的热闹喧嚣中,安静地守候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香客,传承着源源不断的香火。


东西塔,入了眼,便是怎么也看不尽的风景,宛若一帧帧会流动的老相片。


每层塔檐角又各挂一枚铜铎,微风轻拂时,声叮铃作响,悦耳怡人。


恰逢一场雨的送凉,蓬桑有泪春更娇,听檐前铁马叮当,好似敲破了一世的浮沉。




顺着时光的藤蔓,于巷中一路骑行,自由穿行在小巷深处,找寻散落于巷内的那些老而弥坚。


从西街延伸出来的纵横巷陌,长仅二三百米,甚者近百米,将唐宋以来泉州众多绚丽多姿的文物胜迹和古厝古塔等一一藏纳起来,蕴蓄数百年。


旧馆驿当为西街最明媚的一笔,巷内有着“而无车马喧”的寂静,道的两侧,那高大的围墙关不住院落内透出的绿意,一路很是清幽怡人。


古宅不远处,一排面宽狭窄却纵深修长的木构建筑群,大抵是因为远看如同一条狭长的“手巾”而得名,紧闭的木门上,春联字字墨色饱满,句句文气酣畅,倒也让想一窥内景却不得的访客看到另一种“风景”。


两座民居之隔的董杨大宗祠,承袭明清闽南古建筑风格,雕梁画栋,恢弘壮观,是全国唯一的董杨联宗祖祠。


穿过旧馆驿,走在古榕巷,清代“天旌孝子”祠、龚宅古厝、宋南外宗正司遗址以及近代从商致富置建的一系列大厝,沿路排列,一路观览,仿若穿越了光阴。


与古榕巷相接的井亭巷,它的美在于与时间顽抗后留下来的那些古朴的、天然的、鲜活的碎片——城心塔、玉泉井,还有少见的明代古建筑“侍郎第”,每一处足见历史的丰盈。


年年岁岁,晨钟暮鼓,城心塔满缀着岁月痕迹与历史人文,站成了一道百年不朽的风景。


细雨打湿了流光,在历史深处睡着了的西街,似乎离世界最远,而那些巷子深处“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无数蕴藏,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城的平易近人,深处闹市的灵魂也似轻灵。

西街的巷韵,文墨并不足以描绘。如果你对西街的历史与故事神往已久,不妨就照着这份不完全清单,深入其内,探寻西街宝藏。

文明旅游小贴士

       

重安全,讲礼仪;

不喧哗,杜陋习;

守良俗,明事理;

 爱环境,护古迹;

 文明行,最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