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经典】世界经典圆舞曲10首&迷人的故事

【经典】世界经典圆舞曲10首&迷人的故事

2022-01-18 23:05:57


圆舞曲


圆舞曲有时音译为“华尔兹


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201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指挥: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芭蕾版)




春之声圆舞曲


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这曲《Voices Of Spring(春之声圆舞曲)》作于1883年,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再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


2013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演出

芭蕾 崔由姫、亚历山大·坎贝尔

演奏 英国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溜冰圆舞曲

安德烈里欧 乐队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作曲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此曲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


        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


        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春之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作曲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



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主题在简短热情的引子之后呈现出来,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其它几个圆舞曲娓娓动听、充满生机。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




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小鸟甜蜜地歌唱,

小丘和山谷闪耀着光彩,

谷音在回响。

啊,春天穿着魅力的衣裳,

同我们在一起,

我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忘掉了恐惧和悲伤。

在这晴朗的日子里,

我们奔跑,欢笑,游玩。






溜冰圆舞曲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法国音乐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滑冰和圆舞曲同样流行。写于1880年左右的《溜冰圆舞曲》,倘若按照原文直译,应该称为“溜冰的人们圆舞曲”。顾名思义,这首乐曲描绘人们在冰上滑冰的情景。犹如冰上芭蕾舞的场面,一个个展现在人们眼前。《溜冰圆舞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方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全曲热烈、华丽、抒情,音乐非常形象化。听这首作品的时候好像能看到溜冰的人们在冰面上优美的舞姿,时而舒展流畅、时而翻腾跳跃…



杜鹃圆舞曲
约翰·埃曼努埃尔 ·约纳森 作曲



挪威约翰·埃曼努埃尔 ·约纳森(1886~1956)作曲。《杜鹃圆舞曲》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简短的引子后立即出现模仿杜鹃叫声的音调。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杜鹃主题之后出现的第二个主题旋律,连贯而流畅,具有明显的歌唱性,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然后,再现杜鹃主题,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舞曲。                     




花之圆舞曲
柴可夫斯基 作曲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1893年),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人物,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之一,剧中著名的《花之圆舞曲》常被单独演奏。


舞剧音乐《胡桃夹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


    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 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


    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 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剧情大致为: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伊凡诺维奇 作曲



该曲曲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作于1880年,后被改编为钢琴曲,声乐曲等。本曲曾在1889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作曲奖。 1902年,本曲在日本被填以歌词,名为 《朦胧月中春之夜》,成为日本歌曲并传唱至今。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的罗马尼亚著名影片 《乔松的故事》(中译名 《多瑙河之波》)将此曲作为主题曲,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




南国玫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作曲


《Rosen aus dem Sueden,Walzer,op.388(南国玫瑰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几首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


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他1880年创作的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中的音乐编写的,作品题献给意大利国王,其中的“南国”可能是指热情的南欧国家意大利或西班牙,而“南国的玫瑰”也可以译为“热情的南国姑娘”。乐曲以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充满浪漫情调的梦幻旋律正是对曲名“南国玫瑰”的生动描绘;主题活泼、开朗,富有韵味, 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风流的寡妇圆舞曲
弗兰兹·雷哈尔 作曲


 弗兰兹·雷哈尔的轻歌剧代表作《快乐的寡妇》 ,又名《圆舞曲》或《晚会圆舞曲》。作曲是一种维也纳轻歌剧的风格。20世纪初的轻歌剧代表作是雷哈尔的《》。弗兰兹·雷哈尔也因此成为了维也纳轻歌剧世界的最后一位大师。轻歌剧《》作于1905年。《圆舞曲》是轻歌剧《》中的曲目。


        讲的是彭特威德罗公国的亿万富翁、银行家格拉瓦丽的遗孀汉娜·格拉瓦丽。在其丈夫去世之后,她继承了全部的财产,是左右公国金融命脉的关键人物。倘若她再婚嫁给外国男人,就意味着彭特威德罗的财产将流入他国,公国从而不得不彻底宣告破产。


面对这—危急情况,公国的驻法国公使杰塔决心以英俊的彭特威德罗近卫骑士丹尼罗作为抵御法国男人攻击汉娜的挡箭版,竭力促成汉娜与丹尼罗的婚姻,以防止公国的财产流失他国。轻歌剧《》以优美的舞蹈、动人的华尔兹圆舞曲来讲述这个故事,在文学性之外,又为观众提供了完美的艺术享受。无论是爱好歌唱、希望聆听圆舞曲华尔兹音乐还是想欣赏舞蹈或是置身爱情故事的曼妙氛围,轻歌剧都是您的上佳选择。不同了传统歌剧,轻歌剧是一种极具亲和力的艺术。




西班牙圆舞曲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作曲



法国作曲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1837生于斯特拉斯堡,早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865年任宫廷钢琴家和宫廷芭蕾指导,曾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担任过歌剧和舞剧的指挥。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共计二百五十余首。代表作有《溜冰圆舞曲》、《女学生圆舞曲》等。后人将他誉为“法国的施特劳斯”。1886 年,瓦尔德退费尔根据法国作曲家夏布里埃所作《西班牙狂想曲》的音乐主题,又以自己早年在西班牙马德里担任宫廷乐长期间所收集的一些西班牙音乐作为素材,以维也纳圆舞曲的形式写成了这首《西班牙圆舞曲》,整首圆舞曲采用了起伏较大的波浪式旋律线,柔润华美、色彩浓郁,其中时强时弱的主题流畅明丽充满了青春的浪漫色彩,是一首旋律优美情感动人的圆舞曲。




皇帝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作曲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作者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写于1888年。而本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且广为流传。



轻快悠扬的音符

似有一只只小鹿在其中跳跃

时而轻巧

时而稳重


圆润、细腻

张弛有度


序奏部分开始

以从容不迫的速度奏出

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音乐

仿佛是在舞会正式开始之前,

人们纷纷步入舞池时的情景。


出现了富于男性特点的大提琴独奏旋律,
极为抒情、优美,

正是后来的第一圆舞曲主题的变奏形式,

使人联想到男士们邀舞的场面.




经典回放

Classic replay



古典音乐

民歌民乐

中外流行

萨克斯

笛子名曲

欧美爱情

小提琴

二胡名曲

怀旧经典

钢琴名曲

古筝名曲

另类摇滚

经典音乐

古琴名曲

俄罗斯民歌

欧美怀旧

梁祝演绎

影视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