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清风徐来: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竟然与《周易》有关系

清风徐来: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竟然与《周易》有关系

2021-11-06 19:10:10

清风徐来

苏轼是大家公认且熟知的一代文豪,历史上,他也是一位享有盛名易学家,《东坡易传》便是其易学思想的代表之作。




苏轼幼时便随师学《易》,深晓《周易》象数理占之道。其父苏洵更是精通《太玄》,晚年欲作《易传》未成,遗命苏轼、苏辙继作此书。其中,苏轼于此书用力最勤,他45岁左右被贬官于黄州时开始撰写《易传》,此后不断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时才修改完毕,故《东坡易传》虽“苏氏父子兄弟合力为之”而“题曰轼传”。




然而,苏轼去世之后,他的著作遭到蔡京等人劈版禁毁,这本《易传》便被改头换面,以《毗陵易传》(“毗陵”为苏轼去世之地常州别名)悄然印行于世。


苏轼像


苏轼自认为那些曾给他带来巨大声名的诗词文赋皆“不足道”,唯有《东坡易传》等几部学术著作才让他感到“此生不虚过”,可以“瞑目无憾”。其中虽有夸大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轼的人生思想深受《周易》影响,其诗词文赋也因此而愈加高深玄妙,富有哲理,这在《前赤壁赋》中便可略窥一斑。


苏轼所游赤壁

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其时他刚刚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被贬黄州。

,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处朝堂之远,在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从而透显出旷达自适的性格。

季秋之时,苏轼与友人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遂写就此文。文中,苏轼针对友人的困惑,从《周易》“变易”与“不易”的双重视角,娓娓道来,开示出作为鲜活生命之存在的人,在面对实然状态下流动不息的时间长河时所当具备的应然之心态。其言宛如彼时江上徐来之清风,淡淡扑面,耳目一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