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运通诗词:不食烟火人之语也.

运通诗词:不食烟火人之语也.

2021-10-03 01:02:53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

——苏轼· 《前赤壁赋》

这句话化用于楚辞《九歌》系列,只不过在苏轼笔下,构造了一个“清空澄明、奇幻绚丽”的全新意象和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以澄澈的积水比喻明净的月色,以水中藻荇比拟竹柏淡影,似真似幻,朦胧恍惚如梦。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苏轼·《行香子》

一肚子不合时宜,满心胸超脱清闲。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这首词同样以简洁笔墨,运用白描手法,将诗情、画意、文字的音乐美融为一体,构造了一个动静交错,意境空灵清幽,令人悠然神往的景象。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前者为心境和品格,后者为人生处世的感悟。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苏轼·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这首诗就像古人所评的那样:“不食烟火人之语也。”

对于坡仙,不仅是欣赏那些蕴含人生哲理和情趣的名言,还应该读一读他写景的诗词,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苏轼,才真的陶冶心性。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苏轼·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人在船上,船随风波起伏,而人在船中,也跟着青山和船一道一起一伏,妙不可言。这真的是只有古人才能体会的情趣。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人间有味是清欢”,既饱含哲理,又有照彻全篇的妙趣。诚所谓“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少年听雨的风流,壮年听雨的飘零,鬓斑星星僧庐下听雨的孤凄,既写的是个人的身世之感,也隐藏着一个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辛弃疾·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自出新意,自造新词。“菩萨蛮”是最古的调子之一,自有词牌以来,写的都很美,很缠绵。稼轩虽然也写得美丽缠绵,但别人是绵软的,稼轩是强健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