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聊一聊:古人都用什么来打扮自己?

聊一聊:古人都用什么来打扮自己?

2020-10-30 02:12:26


说到文玩,想必大家都很喜欢,在今天看来,文玩属于爱好,可在古代,文玩就和项链、口红、领带一样,是古人打扮自己的必备物件,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古人传统的首饰和装饰。


扳指


本为拉弓射箭时,套于拇指上勾弦的工具,后成为套于手指上的装饰品。清宫旧藏的扳指,多以质地硬滑的玉、翠为料,既可减少男子射箭时的摩擦力,又使拇指不易被弓弦划伤。



扳指早就有,只不过到了满清才被大家所熟知。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骨做的,后来不打仗了,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扳指象征权势地位,也体现满洲贵族尚武的精神。


玉佩


古话说得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作为男人,应该脾气好、度量大、胸襟广,性情温良,像玉石一样润泽,所以国人历来以佩玉为美。



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达官贵人的腰带上镶着玉片、文人骚客的衣服上系着美玉。宋徽宗嗜玉成癖,《红楼梦》里的主人公,脖子上也总是挂着一块宝玉。



古人佩戴玉石,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样温润内敛,所以历来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爱,他们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质作为自身德行的标准。


印章


印章分为章和玺,是我国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艺术门类。关于印,最早的记载是《周礼》的“货贿用玺节”,这个“玺节”就是后世所称的印章。



印章最主要的特点是“文人化”,因为书画家们喜欢亲自提刀刻印文,所以文人画家,几乎无不喜欢用印、藏印,以石料章最多。



文人“四绝”,即诗、书、画、印,从明代开始,越发兴盛起来,四者相互渗透、相互滋养,印章就成了文人写意画和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手把件


手把件是一种常见的文玩器形,属于比较典型的玩物,言下之意,就是手上把玩的物件。材质和造型没有固定的规制,但尺寸应便于一手把握。雕工方面,要求圆润流畅不扎手,由于难免磕磕碰碰,太精细也不行。



蹀躞(dié xiè)


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蹀躞具有很强的收纳功能,可以悬挂水壶、钱包、扇子、香囊等任何你想到的东西,多为皮质与金属材质,佩戴在腰带外侧。



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带钩


带钩是腰带上用的钩,古时主要用于束带。将钩纽嵌入革带一端,多数都是在右手端,钩弦向外,与腰腹弧度贴合,钩首勾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



带钩不仅是束衣,还是身份的象征。所用材质、精细程度、造型纹饰、大小,都是判断身份价值的标准。带钩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


荷包


荷包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饰品,是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后发展为爱情信物。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鸟兽虫、山水人物、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据说荷包最初是男子用来盛放烟叶的,后来大家觉得十分美观,争相仿效,不论男女,都喜佩带。《竹枝词》里就有“未识何人传妙制,家家依样画葫芦”的记载。


扇子


据历史记载,最初扇子被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随着时间发展,扇子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欣赏的生活用品。



折扇产生时间较迟,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爱之物,自古就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藏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