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一起学】词的创作提示6——词的写法浅谈

【一起学】词的创作提示6——词的写法浅谈

2021-08-02 20:09:56


鸣谢:中国书法家协会   孙玉华  先生题写馆名


第六节:词的章法和写法浅谈


第一:词的章法

(本章是根据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讲座整理)


章法即谋篇布局,谋篇就是谋划词的篇章结构。这里所说的谋篇,是对词的整体章法而言。


词的章法和诗的章法颇有不同。


词的章法不外相摩相荡,如正奇、虚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大抵来说,一抑则一扬,一开则一合,一宽则一紧,一象则一意......不可偏用其一。

至于提与顿、承与转、顺与逆、正与反、虚与实等行文之常法,亦多为词家所常用

此外,前人有专门从小令、中调、长调诸体式分述其章法特色的。如:

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斯可。若著一直语、粗语、辅外语、说尽语,便索然矣。

小令须简净,中调须停匀,长调须顿宕。总之,贵变化,忌平直。忌俗滥语,要适当创新。


总结前人优秀词著章法,大致归纳为如下十类,分享给读者诸君:


一、铺垫

铺垫是词中最常用的谋篇布局方式。词是抒情诗体,为了抒情,词人往往先以景物或事物来铺垫,来旁衬,使其融情于景,然后才直抒胸臆,情景交融,上下辉映,从而取得更好的抒情效果。

1、唐宋词作中,有许多作品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铺垫式,这种方式北宋时期最普遍。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上片叙事下片抒情的。

如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当然,很多词中的情和景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二、直注

此法特点是文气直注,不加穿插,纵多脱换,而主位不变。宋词中多用此法。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之“少年狂”,一注到底,统率全篇,此一发直流,必须情满意足,步步振起,否则易流空泛,薄弱乏力。


三、点染

点染式的特点是先点明主题,然后具体描写。


如欧阳修的《采桑子  咏西湖》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再如: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四、跳脱

词是饱含着强烈情感和丰富想象的抒情诗,为了避免芜杂和零乱,使情感显得集中、浓烈,词人往往会略去一些过程,叙述等次要的东西只把一些重要的东西按照内在的联系连缀起来,这样一来,词在感情和想像的转移变化上,就常常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呈现出极大的尝试和跳脱性。该法的特点是词意和形象展开迅速,语意间呈藕断丝连、辞断而意属的状态。如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词中的景象是断续的而思乡情是意连的: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五、对比

对此就是对照对称。也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续,从而增强艺术效果。对比式的谋篇方法很常见。

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再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六、陡转

一般来说,词中的情感常常是曲折委婉的渐进式。而陡转则是感情大曲折的结果。词人为了深化主题,往往在结尾来个大转折,以突出词旨,这种画龙点睛法,即词之谋篇布局上的陡转。

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怜白发生”捧到极致,摔到极狠,更能突出词人的情感。


七、递进

作为抒情诗体的词,它所抒写的感情绝非凝固不动的,或由淡而浓,或由壮而悲,或由思而怨,即使是对所抒写的人物乃至事件,也会有程度的深浅,语意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及时空序次的不同。这此不同即为递进,利于组织材料,深化感情,取得较好的审美效果。

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画面组合式

词和诗一样,往往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创造意境抒发感情。大多数情况下,或前景后情,或情景交融,从而推动作品情感的起伏。有时全词中没有半句直抒胸臆的情语,只有一个个景物组成的一幅和谐的画面。既是说一切情语全由景语出之,至于词的思想感情如何,全凭读者根据画面去理解。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再如: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九、先泛后专

前半泛写,后半专叙,此宋人多用技法。


如苏轼的《贺新郎   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十、意识流动

意识流原是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的哲学用语,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有连续性的意识流中把他所注意的部分挑选出来而构成他的世界。西方文学创作都广泛地应用了这种理论,而中国诗词等传统文学早在这理论形成之前就运用了。


如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词跳跃性极强,采用的完全是思想流意识流、主观生活流的意识流手法。开篇两句上下问答,却又漫不经心,似答非答,其实问也非真问,不过是词人的意念中的一种现象。正因为如此,所以接下来便让意识流向假设: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全词以惜春为内线,流动着主观的生活意识。




第二:词的写法浅谈

本章主要是从网络上摘录)

一、【研究要诀法】


以下诸句系从前辈诗词评论家各词论著作中摘录——


1.词以空灵为主,而不入于粗豪;以婉约为宗,而不流于柔曼。

2.音旨绵邈,音节和谐,乐府之正轨也。不善学之,则循其声调,袭其皮毛。

3.笔不能转,则意浅,浅则薄;句不能炼,则意卑,卑则靡。

4.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方妙。

5.词之章法,不外相靡相荡。如奇正实空、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也。词之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所贵融会章法,接脉理节拍而出之。

6.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

7.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则得之矣。

8.白描之句,不可近俗;修饰之句,不可太文。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

9.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

10.小令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之妙。

11.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著一直语粗语铺排语说尽语,便索然矣。

12.词有叠字三字者易,两字者难,要安顿生动;词有对句四字者易,七字者难,要流转圆惬。

13.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14.词之押韵,不必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15.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者,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不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却又、那堪之类,三字如莫不是、最无端、又早是之类,此等虚字要皆用得其当。若一词之中,两三次用之,便觉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亦不可多用。

16.填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17.填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填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填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一则苦于习久难变。欲去此二弊,当于浅深高下之间悉心研究也。



二、【衬逗虚字法】

凡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且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令中,则宜加以审慎。衬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今试分列如下,俾学者可以采用焉。


一字类 正 但 待 甚 任 只 漫 奈 纵 便 又 况 恰 乍 早 更 莫 似 念 记 问 想 算 料 怕 看 尽 应


二字类 试问 莫问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却是 却喜 却忆 却又 恰又 恰似 绝似 又还 忘却 纵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羡 何处 何奈 谁料 漫道 怎禁 遥想 记曾 闻道 况值 无端 独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须 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 都应是 又早是 又况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无端 最难禁 更何堪 更不堪 更那堪 那更知 谁知道 君知否 君不见 君莫问 再休提 到而今 况而今 记当时 忆前番 当此际 问何事 倩何人 似怎般 怎禁得 且消受 都付与 待行到 便有人 拚负却 空负了 要安排 嗟多少



三、【锻炼词句法】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以供学者之参考也。


对句举例:

小雨分江 断云笼口 烟横山腹 雁点秋容 问竹平安   点花番次 

樨柳苏晴 故溪歇雨 虚阁笼云 小帘通月 蝉碧勾花  雁红攒月 

落叶霞翻 败窗风咽 风泊渡惊   露零秋冷 花匝么弦  象奁双陆 

珠蹙花舆 翠翻莲额   汗粉难融    袖香新窃 种石生云 移花带月  

断浦沉云   空山挂雨 画里移舟  诗边就梦 砚冻凝花 香寒散雾  

系马桥空 移舟岸易 疏绮笼寒 浅云栖月  香茸沾袖   粉甲留痕 

就船换酒 随地攀花 调雨为酥 催冰作水  做冷欺花 将烟困柳 

巧剪兰心 偷粘草甲 罗袖分香   翠绡封泪  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 

枕覃邀凉 琴书换日 薄袖禁寒 轻妆媚晚  倒苇沙闲 枯兰洲冷  

绿芰擎霜   黄花招雨 紫曲迷香  绿窗梦月 暗雨敲花  柔风过柳  

霜杵敲寒 风灯摇梦 盘丝击腕  巧篆垂簪 翠叶垂香    玉容消酒 

金谷移春 玉壶贮暖 拥石池台  约花栏槛 问月赊晴  凭春买夜  

醉墨题香 闲箫弄玉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帆落回潮    人归故国


词句举例: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幹臣 《二郎神》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幹臣 《二郎神》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 《念奴娇》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范石湖 《醉落魄》

霜天晓角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 《祝英台近》

阮郎归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 《清平乐》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 

暗香波心荡,冷月无声。--------姜白石 《扬州慢》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同上 《疏影》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同上《惜红衣》

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 《一剪梅》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 《烛影摇红》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 《绮罗香》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同上 《双飞燕》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挢相见。--------同上 《东风第一枝》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 《桂枝香》



四、【揣摩词眼法】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炼揣摩。今试摘录于下。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


燕娇莺姹 绿肥红瘦 笼灯燃月 醉云醒月 挑云研雪   柳昏花暝  翠阴香远 玉娇香怨 蝶凄蜂惨 柳腴花瘦   绾燕吟莺 燕昏莺晓   渔烟鸥雨   翠颦红妒 愁胭恨粉   月约星期 雨今云古 恨烟颦雨    燕窥莺认   愁罗恨绮  移红换紫 联诗换酒 选歌试舞 舞勾歌引



五、【选择调名法】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择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神而明之,仍在学者。


兹试述其大略于下: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六、【布置格局法】

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


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

古人填词,往往前半阕写景,后半阕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胜;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


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无论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七、【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


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

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

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珮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


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八、【填词起结法】

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彦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正是用偏锋也。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用重笔也。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九、【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


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萧郎至。划襪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此词始则闻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词转折之法。



十、【填词言情法】

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兹举二例如下,一则怨而不怒,深得《国风》、《小雅》之遗;一写别离之情,哀怨动人。皆可为初学之金科玉律也。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琵琶仙  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感觉受益了,就请您点赞、打个

【贻珠国学馆】本馆的主旨在于传播国学知识;解读文史人物;推介优秀的旧体诗文和收录趣闻轶事等。

欢迎大家关注。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13805671048@163.com;

QQ:631238160;微信:wsf678988。联系话:13805671048


请注意:本馆作品所获得的打赏:10元以内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不予处理,超出10元的部分,本馆全部返还给作者10天之内红包形式发放



您的关注和支持是我们做得更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