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汉家女子墨雪尘】每周推送
笛,亦称“竹笛”和“笛子”,在“二人台”的伴奏乐队中还称为“梅”,主要分为:梆笛,曲笛,中音笛,大低音笛,排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笛子的起源虽然非常久远,但是竹制乐器不能像湿气和青铜器那样长久的保存下来,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竹笛只有2500多年的历史。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竖吹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
贰
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竹笛声音效果较好,制作成本较低。
竹笛与洞箫最直观的不同有两点:
一是竹笛横吹,箫竖吹;二是竹笛需要粘笛膜才能演奏,箫则不需要。
笛膜,一般取自竹子或芦苇的内茎中,贴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竹膜较便宜,但易破,而且声音也没有苇膜清脆,所以选用苇膜较好。选购时应选用米白色、较透明的膜,泛青或泛黄是过嫩、过老的表现。
肆
怎样贴笛膜?首先把笛膜剪开,然后在膜孔周围匀薄地涂好合适量的粘液(最好用润湿的阿胶,白芨、蒜头次之),用两手把笛膜轻轻拉伸出褶皱,左手拇指按住笛膜一端,右手拉紧另一端,然后按压调整即可。(如下图)
贴好后是这样的:
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故叫梆笛。多为F、G调,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
曲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陆
初学建议
笛子初学建议选E、F、G、D这四个任意一调;
F、G这两个孔距较小,比较好按孔,声音也较嘹亮尖锐。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特别短的可选D、E。
箫选G调八孔洞箫,孔距较小,易按,也比较容易吹响。
初学者先练音阶、长音、吐音、震音、颤音,尤其长音,必须每次都练,起码半小时。
找些比较简单的曲子入门练习,练习曲不可少,最好也要有自己喜欢的曲子,可以保持积极性。因为单独练基本功和练习曲会容易枯燥,单单练自己喜欢的曲子也达不到系统的练习,所以两者要兼顾。
柒
如何保养?
演奏完后不要马上装回袋子闷着,要把筒内的水甩出来,擦干净,防止发霉。
放置时最好竖着放,放在阴凉干燥处
携带时最好装在绒套里或者盒子里
插口笛箫最好经常在插口涂些润滑油
避免高温,避免忽冷忽热,竹子脆弱,以免破裂
秋冬季,笛箫弄干后要装好,保持竹子内部湿温度,避免开裂
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剧烈震动
经常使用,有利于张力的稳定,音色日趋完美
结语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笛子自古给人美好悠扬的形象,风格可喜亦可忧,刘珂矣的《忘尘谷》有言:吹笛人吹着他的幽梦,一声闻来万事离心中。雪尘亦一直认为音乐能抒发人内心的感情,能与灵魂进行交流。
今天在这里暂做些简单的笛子介绍,要学好笛子实非易事,自接触笛子以来,确是艰苦万分,幸甘之如饴乐在其中,只盼自己能精益求精,感染更多人去学习这个中华古典乐器,不断传扬下去。
:"笛声言志,精益求精”。我想,所有爱笛之人,也是有这样的信念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笛,愿我们,一直把它爱下去。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3513378@qq.com
有关汉家文化,微电影、舞蹈视频、原创小说皆可以
采用后有礼品赠送哦
文字编辑|墨雪尘
图片来源|网络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分享至朋友圈
微信搜索公众号【汉家女子墨雪尘】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