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谈及诗词,几乎也没什么印象,小时候没受过这方面的教育。等略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咏鹅》、《静夜思》……等诗是古诗句时,已是成年工作以后的事了。
那个特殊的时代也造就了特别的语言写作表达习惯,著作天天读,日日念,特别是那些韵律、节奏还是修辞、比赋,都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词,美文,天天耳濡目染不经意间就让你记住不少,自然许多经典诗句存记在心,写作运用时随手或脱口而出。况且那时候又正处于人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刻!
记得那时候曾买过一本书《全国山河一片红》那里面汇集的是全国三十多个省市成立革命委员会后发给的致敬信,可以说把世界上最美好的诗文全献给了他老人家。因诗文语句多优美,让人诵读一度爱不释手。、歌词、美文的熏陶,至今许多美文美句还能脱口而出。如:,用忠于你的红心,铸成铁壁铜墙,用保卫你的意志,为你的革命路线争光。要把毛泽思想牢记在脑海里,熔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这些早期的诗文启蒙诵读教育不仅给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那代人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那代人的世界观形成及以后的文笔写作也影响深远。
参加工作后迫于工作和专业知识的需求,才逐步开始接触了解了一些古诗词,并注意到了今人与古人在一些诗句上的引用及相承关系。并开始有意识背诵一些古诗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因生活工作繁杂加上早已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努力之下,脑子里也只能留住个一句半句的了。尽管这样,一些个公文稿件写作时那些个沉淀的诗句仍然会引用进去,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使用恰当时,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人生阅历多了,我感觉其实对比其它文体,人们表情达意还是喜欢用诗句,诗词文字少,语句简洁,意涵深切。且好读好记,触物生情,感叹世事,许多名诗名句你可即口而出。
当心情愉悦的时候,自然欣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外出旅游,恰逢节日,心中油然会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夕阳余晖,会想到的景自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意识到赶快抓紧做事了!当你自命不凡时也可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壮行色!
四季轮回,从“春眠不觉晓‘到’一年一度秋风劲”,从“遍地英雄下夕烟‘到’梅花欢喜漫天雪”。生活中可说是无处不诗,无处不歌。况且我们又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中,畅游在诗与歌的海洋中,如不知楚辞、唐诗、宋词、汉赋,焉知中文之美。
我们都会羡慕“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子佳人,其实当你这方面知识积淀多了,也会如古人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愿意读诗的同时,有时兴致所至,也会禁不住即兴诌上几句。记得那年搞五十周年厂庆活动,出于应景之需,曾编撰过几首,有些词句诸如:漠风起兮鏖战急,戈壁深处埋战袍。五十华诞颂今昔,再擎旌旗开新局。一度还被同行或同事在报章上引用过,自个也偷着乐。
都说“诗词蕴含了中华文字”的精华,诗词源于生活,又浪漫高于生活,是自然、生命、心灵的写照。可惜我等非科班出身,对此钻研不多,一些爱好也多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急时抱佛脚之类。但这已让我们感受到了诗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魅力之美,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之美!行笔于此,用杨子荣的几句唱词作结罢:抒豪情,立壮志,面对群山,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愿五洲四海,红旗插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