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蔷薇藏锋而香艳风骨独具

蔷薇藏锋而香艳风骨独具

2020-10-25 00:16:51


        

       


 

    见作家瞿永明的文章:怎样保持自己“独特的声音”是一个考验。优良的见解用优良的文字表达为文论。

作为作家诗人写作爱好者而言,将自己所思所感所要表达的形之以文论。好!

文论比聊得月落乌啼霜满天强。

比附和的点赞掌声强。

对写作而言,口头表达能力强恰恰反证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所以,写作的人妙语连珠往往是笔谈!

 

 

接触过不少的作家墨客,纯正意义上的文人真性情的是稀缺的。

聪明人多,世故人多。

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以脱俗为进入艺术境界的第一步。倘若不脱胎换骨,不返归真朴,不淡泊通灵是无法采撷到精神的花朵的。

    懵懵懂懂的进入无论什么文学艺术的圈子也是瞎忙活。混迹其中晋升为积极分子也就是落个哗弄取宠的虚名而矣。

活跃于圈子恰恰是俗套油滑的标识。

 

 

    一个人的魅力以及气场是最稀缺的品质指数。油滑而没有质感显现为贫乏,逗贫嘴就如同村妇唠嗑一地鸡毛般的碎片化。

一个人要修炼的玉树临风,无非是起始于独立思考和坚守本真的自我成为真正稀缺的这一个。

无数事例证明:鲜活的生命存在感是可以不仰仗于财富,不仰仗于权势的。

有多少热衷玩弄钱权的奸贼豪强却被这两样打得赤裸倒地。

 

 

看一位资深文人撰文言:阅读越多,越爱上模仿。此文流传以误导懒于辨析的人。

羊吃多少牧草也不会自己也变成草的。观摩学习再多也不会真正影响自己的创造力。

大成者的圆融境界分别的脚手架都被撤去了,留下了独立于世的独有建筑坐标。

浏览外面的世界与体味心灵的潮汐如日升月落唯一不变的是一心朗照。

木棉花也观赏四周的花开花落,但丝毫不影响自己的年轮增长以及花的如期绽放。

 

 

看到一位名家的诗歌,浏览了诗,看了作者的肖像,推荐给文友观看,回复:一看就不是好鸟儿!为简便就不说这位一线诗人的名字了。

感到:一些写诗的人,不知道从哪儿淘换来这么几套写法,熟悉了也有了看似特点个性化的诗的风格。可是诗的意象没有骨感,碎片杂乱呓语,没有予人启悟的真知灵气。

从圈子里出来的被圈子热捧而俨然成名,但诗并不从众。

 

 

荒诞而已经不觉得荒诞,这在一定的环境和圈子里是很正常的。

         否则,才反常另类。

         神化和矮化是社会现实不时出现的哈哈镜,也许灵隐寺的弥勒佛早已经勘破这怪而不怪的乱象。

         笑是达观,也是笑颠颠倒倒蝇营狗苟的可笑之人!

 

 

午夜,聆听林忆莲唱的《蓝莲花》。

温婉却极富情感张力的激越表达。

诗应在歌之上方才可以对人标榜为诗人。

 

 

     平庸之恶助推着恶人之恶。

    。如果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荡击腐恶,一言一行而利民利世社会才能日趋向好。

    面对雾霾,我们就是一片树叶也要拦阻一下我们够得着的尘沙。

 

 

    成功及成长以及增智开慧都需要在童心的氛围里。

    一世俗身心就开始老化。

    老化无关乎年龄。一世俗老迈及丑就随影而来,以至于无法掩饰。

 

 

    今看《感觉余秋雨》。

    见到王安忆、公刘等用空前的文墨赞扬学者散文家《文化苦旅》的作家余秋雨。

    过去也看过王蒙大赞作家陈染。

    余秋雨确有学者的学识底蕴。

    陈染唯美确有文学的天赋才华。

    用自己的名气身价将某个特定的人高高擎起,也可能其动力是混合的。

    但有一种感觉萦绕于心:

    我们这个社会以至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太不缺乏表彰,歌颂,赞扬了了。

    盛名之下很多的其实难付。

    文坛的大家有多少经不住历史的检验渐渐蜕化为缺乏辨析洞察思辨的概念歌唱。

    浮躁甚嚣尘上,浅薄甚嚣尘上,俗媚甚嚣尘上,趋炎附势甚嚣尘上,平庸从众助推着邪恶的蔓延,叩拜的弱草过剩而缺乏一望无际的林带手挽着手抵御肆虐的风沙。

    以至于人人痛恨的沙尘暴频繁光顾。

    以至于雾霾成为堪比恶俗的公害。

    拂面不寒杨柳风,润物细无声,投以赞许的一瞥,赞扬是佐料过了就变了味道。

    问题是前进的导向。

    砥砺才能步履坚实地前行。

    我仍喜欢看余秋雨的流畅文笔。

    我仍喜欢看陈染的诗性小说。

    但我也清楚地看到才子佳人留存在地上变形了的影子。

 

      



十一

 

拳确是可以通道的,但需要悟性机缘和沉静的心态。那条路是漫长不见尽头。

而道也可以入拳,那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拳进阶为道是逆向的充盈,是以返还为宗。

 

十二

 

本来难得一见的挺好的诗,却连缀一串莫名其妙的诗评。

评者多为虚假做作的泛泛之谈,无病呻吟,莽汉学西施之嫣然一笑。诗静静雅雅的多好。

 

十三

 

    写诗好玩,但不必拘泥诗甚至字句的刻意。

    江南可采莲,采莲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挺好,只喜欢清新之气息扑面而来。

 

十四

 

    真正的文人都是有文人样的,是内在精神丰盈的外化为形。

    文化又是没有严格标准的,于是市面上行走着很多演丑角不用化妆穿个马甲就成为文化人的招摇过市者。

    于是文化俗鄙直戳眼眶子。

    文化,要从有文化应有的样子做起。

 

十五

 

    看文章《请远离丑陋的酒桌文化和无效的聚会》。

    倘若心是冷的或酸的,聚会不能温暖自己甚至连弥漫的气味都令人窒息。

    很多似乎亲密的关系都是偶然形成的,能够相知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交往联系。

常言:非路而同趣,异居而同心。

 

十六

 

心柔美了,才能感知诗意的细微和博大。

而不少跟美善真不沾边的人成了正儿八经的文化人。

一时间,文化成了吃饭用的两根木棍。

 

十七

 

    社会积聚的垃圾有专业部门用大卡车往荒芜的地方运。

人单力薄的就用铁锨随手清理,能清理一点就少一点。

垃圾遍地绝不可能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十八

 

    人不帅不美又无傲人的技能就不会有灵动之气。倘若再失去本真善良那消磨的岁月就太无趣了。

生命一旦日益生理化的,生理的活跃性也会枯萎殆尽的。

 

十九

 

夜深了,夜空磨成黑咖啡色。

静,才能身心松柔;静而松柔才能不思而得,才能开悟以至于形神俱妙。

 

二十

 

    人寻找的是另外更为真实的自己。

    平静的充盈丰富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感觉。

    自自然然的朴素真实的精致有趣的生活多好,有那么多人非要在人生舞台执拗地扮演着蹩脚的角色。

    人生如戏,有的人笑在开始,有的人赢在最终。命运不会偏爱谁,它会把温情留给友善的人


      


 

二十一

 

    写诗实际就是抒发一种情怀。

    而见什么都可以成形于诗,像手艺人做扫把就乏味了,人俗了把诗也带俗了。像跑江湖卖假药的,走那里就应景写到那里,然后转场再写。像乾隆写诗四万多首,像少年时候的“到此一游”。

无论什么原因熟悉了诗坛,就像头顶小花帽的文艺青年而行走南北,总还要冠之以著名诗人,总还要获得一些照顾。有时候觉得商品销售的方式氛围也弥漫在诗歌的群落里。

 

二十二

 

有文题目为:韩寒,英雄都是一个人,只有喽啰才扎堆。

这是生物规律,羊成群结队,猎豹独行山林;这是自然法则,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鹰翔于天与鸡牧于野。无非是高迈独立与从众求生。

我不是英雄但也择人为伴甚或寂然独行。因为人过近而思想的方向不同也会无法圆融,因为各自体味的不同也会使得独有的气息熏染上浊气。

 

二十三

 

    无论写作习武为人言谈举止只要发乎于心,纯任自然,不刻意作态就有雅趣,怎么看都有意思舒服。

         无论什么身价什么官阶什么年龄概莫如是。

         最要警觉的是往往厌恶什么实际在追寻着什么,恰如受人歧视的反对特权者一朝摸到权力比谁都霸道。

 

二十四

     

读王玉《杭州诗话》。

         此文有未闻的史料。 连缀资料文笔洗练但诗之话却几乎于无,没有见到作者阐发的独到发现感悟见解。

         如此杭州,从大宋王朝的都城,从岳飞命运的交集处,从苏轼等政客文豪的诗文命运的潮起潮落无不大有阐发的元素。

         没有思辨没有哲思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游记以及所有散文。

 

二十五


    有位外国的名家说:写诗靠的是词,而不是思想啊。

         这位作家的艺术感悟是有一定道理的,比一般的人云亦云的说教强的天壤之别。

        写诗不是诠释思想,但也不是仅仅靠词汇。

        直觉的艺术体验和表达是多元的复合的整体的。

        没有思想的词语也可能是呓语也可能是头皮屑。

 

二十六

 

    在微刊上读到标为名家新作的散文《默读十三陵》。

         我曾看过这位作者写的诗。浏览后感觉,此文有参考的史料,有习惯使用的诗的颜料。

         我也有个习惯就是从不管名家与否,只是看文章的颜值风骨。

         散文是最见一位作者的文笔境界构思意境的功底的。

         脑残确实可以写诗,但写重在哲思辩析的散文而且具有一定数量则是不可能的,如有就是嬉皮士伪装成脑残的超脱之人。

         散文是本真的自己,必须真才学真性情真风骨才能素颜登场物我两忘于字里行间。

         本是小门小户不经捧非抖什么劳什子的大家范儿,外化为形语句就先失去了本具的质朴简练含蓄,不说立意等宏观意象此文的语感就是蹩脚的。

         此游记没有独有的感悟思辨以警示当今或后人的内涵,文中很多的语句是生涩的生造的蹩脚的。主要是文笔缺乏流畅朴拙连贯层层递进,总的感觉是不真。

        铺地砖就老老实实的铺地砖,而采用眩目的诗的思维笔法以巧掩拙以绚烂掩质朴,如此,文虚人也虚了。

        看余秋雨看俞平伯看范增的游记散文才能感知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笔触。

        名家与否实际不重要,重要的是文本的纯粹思想的精湛笔法的古雅。

    作者最重要的功夫是熟练掌握几种文体写起来而不串味方为写作里手。不要在文上执着一念的自我束缚,表现为爱喝醋什么菜都加醋或喜欢甜食吃什么都放糖,怪里怪气的以至于损坏了读者的审美味蕾。

         一沾伪假无论文无论情无论人无论何种技艺都像胡乱化妆的村妮一样好玩滑稽。

 

二十七

 

    读微刊诗作而信笔写来。读微信公众号《诗藏阁》感觉进了私家小馆或精致西餐或咖啡吧。所刊载的几组诗歌别致富有个性吸引我读了下去。

         其一:有余秀华的诗。不具体品读,见这类诗,只是认知:诗不是构思的写的,诗只是比梦呓多了两成半的清醒。

    而恰恰这晨曦般的清醒如麦芒刺痛红尘!

         其二:有张二棍的诗。没有细读,不知这二棍诗的纯度硬度比老家西墙外的枣树和京西山峦的荆棘根谁更为细密坚硬。

    直觉而出的感言是:

    仅二棍仍不够的,需要三棍四棍五棍六棍以至于棍从晨至暮无以计数的连续击打,直到将世俗的油滑奸诈恶俗的俨如豆荚打得体无完肤,而诗的豆粒方能蹦跃而出!

         其三:读敬丹樱的诗《此山》。我虽认同惠能不住之念的修炼方法,而这位女诗人的诗还是如大河里的水漩在我的脑际盘旋停顿了片刻。

    诗人的意象之雪仍在飘落渐渐将我的追忆覆盖。她诗中的意象之雪融于虚无也许会融入我的诗思丰富我美及情趣的营养素。

         读品味高认真得不见错字文艺范儿十足的微诗刊觉得确实挺好,传播的快更新的快还可以留言评说互动点赞。高效人力很少,成本几乎近于无。

         微刊和自费经营的民刊应该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载体。

 

二十八

 

    诗友议论:余秀华杀死自己的婚姻殃及诗坛动乱不止。

    我听说过女诗人余的趣谈,不了解女诗人余是个什么样的文学爱好者。

         但一些年来对文化领域的杂乱是有感受的,其实一些年来哪个领域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弊端呢?

         文化以及娱乐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感受了深思了就平添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忧思情怀。

         一时间,娱乐场所的趣味低下如二人转的时尚流行,歌坛阿宝的怪诞演唱以及黄土高坡的歌声如吼,影视的粗制滥造烂剧神剧闹剧连篇累牍等等。

         裹脚是怪诞丑陋的,但那长长的裹脚布腻腻歪歪的一缠就是几百年。

         在一定时期一些特定环境内丑陋粗鄙也会成为一出出闹剧的主角的,恶俗一时间也不是那么容易辨识也如杂草蔓延,在一些地方荒诞也可以貌似合乎情理而顺理成章的呈现主流存在的状态。

         ,从冷峻的辨析思维看,所有的荒诞都是表面的,深层一般总有一些谋局布势的人在谋划导演。

    制造荒诞的人深刻老辣。

    就像皇宫里没有浪漫的邂逅,谍战没有那么多合理又多次出现的巧合。世间本来就没有纯粹的偶然,一切的偶然都寓于必然之中。更何况很多的偶然源自于幕后或相关人的近于缜密的设计。

         各种圈子以至于很多个人爱好群体都有着众多不收取酬金的群众演员认真地投入其中,而一些位居顶层的精明的设计者俨然连续剧的编导在哭哭笑笑争争斗斗吹吹捧捧请请送送掩掩盖盖的系列变化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

         荒诞其实并不荒诞终归于乾坤朗朗,混浊的水放进了矾会慢慢变得清澈,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极限会向回归的质朴方向转化也是规律性的。

         我看这些天的雨与过往都有不同了,风调雨顺,社会清静自然多了,窗外的鸟儿也多了很多,鸣叫声声悦耳诗意盎然,天空高远湛蓝……

 

二十九

 

         近日看一位女诗人写的评论:名为我读某某诗刊主编。

    浏览此文,我对文中的具体人以及诗人具体的诗作不够了解。评论中对主编的诗歌赏析的也不是很多。直觉的感到是一位女诗人为诗刊主编唱赞歌。

         给领导点赞,给领导唱赞歌,各式各样的表彰领导,甚至给领导雨中撑伞角逐时充当马前卒这在红尘世俗一点不稀缺。

         但诗人评论另外一位诗人还是赏析诗人的诗艺,或者诗性的风骨才合适。

        日渐优雅的社会需要诗的真纯,需要诗不依附的诗性本真的风骨。

 

三十

 

    复旦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婉约干练,两个修长的手指夹着一根白色粉笔,侃侃而谈,重点内容在黑板写出隽永的字迹。

         她讲朋友是无用的,是指朋友清风明月平淡如水,没有功利利用的心机。至爱亲朋都是尽量不要使用利用的,只是出于爱。

         而近十几年一直几十年以至时至今日人与人的关系最为突出的特征恰恰是相互利用。

         没有不求人的,没有不被使用利用的,有用成为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因而也就稀有了人纯粹的吸引,纯粹的友谊,所有的关系都油腻腻的了。

         世故和油滑以及投机取巧是最磨损一个民族骨气锐气质朴心地的了。

         中国传统思维有许多杀人不见血把人精神抽干的东西。成因是有机制和习惯思维等方面复合而成的。

         人只有打碎有形以及无形的枷锁,才能体会到人与人真正轻松的相处模式。

         人是自然的都有尊严,都不必也不应该用自己稀有的尊严加重任何人的尊贵和骄傲。

         任何人也不具有精神上的高人一等,同时谁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矮子下三滥从而取得非正常竞争的优惠券。

         为狗进出的洞人不能屈身进出,人都要挺起脊梁直立行走。即便有人因袭旧习从狗洞里爬出也不能够得到想巧取的利益。

         这位复旦女教授讲的好,要从文化根底上梳理好,要正念正根。

         文化的力量就在于此,文化文学艺术的力量就在于此。文化的平庸模棱两可对社会的损害是伤及血脉和风骨的。

 

     



三十一

     

一则微信说: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强调一个方面如果稍微一过头,就如真理向前多走半步而成为谬误。

而安静还是抨击时常同为一个人。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可沽名学霸王”。

关键还是看一个人的能量和品质。

依靠伪装的虚假,即便安静得如得道泥佛也不会有非凡之能!

要敢于在现实生活中磨砺弄潮,摧枯拉朽,荡涤污泥浊水。

 

三十二

  

    在人生的磨刀石上滚过几番之后,我开始对特立独行的或基本体现出了独立品格的人怀有了近于仰慕的情感。

独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它标志着一个人步入了一个成熟的人生境界。

独立这种人生姿态看似冷峻却又有着夏花般绚烂的个人魅力。

独立不光是在物质上能够自己自足更加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不倚不靠。

不会像萤火虫扑火那样追随放射着光环的人而是将精力凝聚于自身。

 不会轻视看似弱小的内心的力量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珍视点滴能量的积聚。

这样不断累积的自身的意志和力量就会不时的甚至突兀地显现出来,久之在你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将不是随风摇曳的野草而是能够卓然不群耸立于原野的参天之乔木。

 一切的依赖都是对自己的弱化和矮化。

而顽强的特立独行才能培养和构建起自己由内心的力量支撑起来的独立的品格。

 人生旅途不可能总是一马平川,因而要坚信: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顽强地生活在自己的意志里,只有那样自己的心灵才会寻觅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处变不惊地宁静而独立的生活。

 只有这样自己在自己的心中以及在别人的眼里才会成为成熟的果敢的有个人魅力的无愧于自己的人!

 

三十三

 

  确有很多诗句耐人寻味可以把玩不倦。

 比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驿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些诗句表现出来的情景是多么的幽美。

你若懂得了这两首诗也就懂得了静之趣味。

静之趣味或曰静趣对人的品位对人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滋养作用。

静的修养不仅有助你更好的领略高含量的美的趣味,那种蕴籍的沉静之气对求学处事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寂静之中能够感受到别样趣味的人在人生苦旅中也能更有成效地化解寂寞抵御烦闷。

领略静之趣味的能力的强与弱固然有天资方面的原因,更为主要的还是缘于个人的修养。

一般人不能敏锐细致地感受生活中星星点点洒的满地都是的趣味主要因为心里装的事情太多,心太忙乱。

而心不空则往往不灵。

而所谓“静”特指内心世界的空灵,不是指大千世界的沉寂。

而大千世界是永远不会沉寂的。

惟有不同之处是你的内心世界越是沉寂空灵你就越不会觉得大千世界的噪杂。

故而,许多闲人也不见得必然就能领略到静中的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可能恰恰倒是让时间都很充盈的人。

 

三十四

 

 古人云:“文以载道”。

文字可以承载深奥精辟独特的思想理论,其效能之巨大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可以改天换地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但更多的是它摇曳着善与灵性,附着着婉约和空灵,其幻化出来的迷人的意象可似飘落的雨丝可似轻扬的嫩柳可似缀满苍穹的星斗也可似悄无声息开放的璀璨之花……

也许,恰恰缘于此,文字才有了这般令人领略不尽探寻不尽的独有领域。

很多人也许无意之间亲近了它就不由自主地迷恋上了它,常常屋前的树不知不觉的增添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可那把玩文字的人还在孜孜不倦的琢之磨之心如春水不时泛起道道涟漪。

把玩文字何以惬意如斯?

也许惟有文字那么容易将根系植入人的内心。

也许文字能在静寂之中释放人内心无以名状的失落和痛楚。

也许文字使原本就孤独的生命找到了不离不弃的心灵的伙伴。

也许那么多把玩文字的人是在用那一行行一页页由心灵由灵性组成的文字为自己的心灵搭建起一座浪漫而温暖的帐篷。

文字确是有着神奇的功能的。

它能使常人看来很平常的事物在热爱文字的人的感受里却弥漫着不绝如缕的诗意和哲思:那袅袅的炊烟在灵魂里已经弥漫了几十年仍似乡情风吹不去,那村东坡头尚未开放的杏花像从画面伸出的留白,那屋前老槐树身影下的蛐蛐叫醒了斑驳的墙缝,夏夜星光和灯火够不着的地方有萤火点点,寒冬里的满窗冰凌花盛开着神来之笔的想象和创意,屋檐下那一串串红辣椒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热情火焰……

一杯热茶,一盏灯火,一落书卷,孤寂之中倒也有着别样的惬意。

有时竟觉得纵然与竹与美酒与红颜相依相伴还比不上与诗与散文与放纵的遐想含情脉脉来得惬意。

 

三十五

 

         看似复杂的社会生活往往使人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涂上了易于适应特定环境的颜色。于是,有的人有点像“变色龙”,有的人则俨如生活中的“狙击手”。

其实,静下心来细想:

人世间有谁真的那么令人高山仰止?

有谁真的那么伟大周身散发着道德和真理的光芒?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征。

有性格特征自然会派生出在适应社会各层面中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

这有时竟与乐器有些相同之处。每种乐器虽都可演奏相同的歌曲和乐章,但只要让每种乐器真正的一展身手其特性亦即本身的性格就会鲜明地彰显出来。比如二胡之沉郁,阿炳籍此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凄苦;比如马头琴之悠扬,一曲《嘎达梅林》那远方飞来的小鸿雁让人幽思百转;比如笛子之质朴,骨子里是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比如萧之古雅,充溢着书卷气。不然倘若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一管洞箫将是什么模样……

由此而想,一个人率性淡定自然本色的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好的。

本色的人生就好像上好的实木家具不加掩饰的展示着天然的纹理一样

本色的人生自然地散发着自身温润的生命光泽!

 

三十六

 

  孤独对于成熟是不可或缺的。

孤独往往青睐卓然不群的英才,而这些英才也善于接纳和品味看似乏味的孤独。

陈子昂是孤独的,那份孤独在他的诗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康德是孤独的,这位孑然一身的哲学大师终身只是对着“头上的星星,心中的道德律”冥思苦索;卢梭是孤独的,并凭籍着那份独有的淡淡落寞的心绪写下了不朽之作《一个孤独者的思想漫步》;开朦胧诗先河的著名诗人北岛、顾城,似乎命运使然无不成长在一种孤独的氛围之中。

孤独非但没有妨碍他们成就各自的事业,相反却使他们的人格平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他们的人格因孤独而显衬出或为悲壮或为深邃或为优雅或为充满力度的炫目的美来!

由此扩展开来可以看出:真正的读书人是孤独的,真正的笔耕者是孤独的,真正的思考者是孤独的,哪里有求索哪里就弥漫着孤独的气息。

孤独犹如树木之根系,犹如埋于土下的种子。

花大量的时间用于交际,或许能够学到如何收集岸边美丽的贝壳。而孤独却能使你真正获得大海的宝藏……

 

三十七

  

窗前有一棵高高的杨树,这杨树恰如鲁迅先生屋前那棵枣树一样。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其实,窗前那棵杨树也有着敬亭山一样的灵魂。

看似寂静的树其实无时不在成长着。

树的成长是向自身求助,它在向自身不断地挖掘潜力,其根系钻过沙层石缝。

只有将自身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只有将膨胀的欲望抑制住。

才能像树木那样在宁静中不断成长……

 

三十八

 

         沉默是一种值得玩味的状态。 一把价值连城的意大利小提琴, 一截随手制成的柳笛, 偌不去触动它们则二者都是表现为一种沉默。

         但二者沉默的内涵却并不一样,纵使不用它们同台竞技,人们依然能够凭想象感知它们所发出的相差甚远的鸣响。

         一块晶莹剔透的玉雕摆件,一块粗糙沉实的土砖。二者不期然放在一起纵然都是沉默无言,任谁也不会将它们二者所各具的品质混为一谈。

        “沉默是金”。

         可所有的沉默都是金吗?

 

三十九

 

 真正的作家和学者血液中流淌的是侠士之精神!

 思想气概忧患情怀概莫如是。

 而不是拈花一笑的貌似优雅的无可无不可。

 流俗媚俗是精神跋涉的止步!

 宣传工作的效能不是声势大,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观念,而是灵魂的优化日渐远离从众的人云亦云。

 为文,不是表面看来的浅吟低唱亦或编织故事。

 更为核心的是思辨、拷问和提升。

 是真正意义的砥砺前行!

 

四十

 

  一位作家说:我们总想知道怎样读书,其实更应该知道怎样不读书,读太多的书会占去创造的功夫,亦或窒息创造的活力。

我不以为然:

在花海丛中,一株花树欣赏着身边那么多奇花异草,芳菲相连。

但这对它并不会造成实质影响的。

它仍然专心致志地开放自己的花朵。

本质的因素是:它已经积蓄一冬天的生命力需要绽放。

这与是否观看相邻的很多花树开花何干之有?



   


 

四十一

 

    近读一位作者写的《如何证明你写的诗是诗-反讽,理解西川的一条路径》。

看了大概,便无兴趣细读,怕学步于邯郸。

西川的诗歌应该是有自己的风格和审美情趣的,没有深入研究不便评说。而如何证明谁写的诗是诗或与否,就纠结就是抬杠来的。

现代诗歌的写作形式是多样的,也许永远在探索的路上。

而对待任何文学现象不必急于抽象概括,如对西川的诗歌不必急忙冠之以什么反讽主义云云。

语不惊人死不休要用在诗的本身。

而不要在诗之羽翼上挂上多余。

即便是耀目稀缺的宝石!

 

四十二

 

人经过修养成为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很好。

但人更要具有鲜明的是非观,需要抑恶扬善的坚守,具有信念和理想的风骨。人如果没有风骨,其实他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直立行走!

生命需要免疫力。身体内一团和气,没有斗争,身体无法扬弃不会健康。

社会需要辨别力。明辨是非,不跟风人云亦云,批判是净化社会环境的必要方式。

和平年代仍有是与非,正与邪,积极与沉沦。

因而仍需要带刺的蔷薇!

 

四十三

   

诗人西渡在谈《诗人的条件》中强调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无比重要意义。放弃抑或根本没有独立的思想,膜拜抑或巴结权势。不要说诗人以及文人墨客,即便普通人也无时不有坠入人性泥潭之忧。

伟大民族的复兴,首先要人格独立自由。

而流俗世故强权苟且恰恰是文学批判的标靶与救赎的对象。

 

四十四

 

他们质朴和踏实的外貌,与他们的内心一样,与他们的一贯工作作风一样。

警察的职业特质是什么?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是这样诠释的:

人民警察如盾如剑,最珍贵的是风骨,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勇于付出和担当,具有铁血精神。

在内心深处,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疏远以至于蔑视形形色色的苟且和油滑。

因而,盾一生坚固,剑一生锋利!

 

四十五

 

    。记忆重新退回到那个熏染着芙蓉花味道的岁月,依稀记得个别身着父辈军装的女孩子所独具的风韵和时尚,那种美是青春朦胧教养复合而成的。

而当年那血与火的斗争对她们而言只是一幅怪异的幕布!

 

四十六

       

泼一盆清水,也能激起水花。但无法感受到大河奔涌小溪歌唱的美。

真正的艺术无不是不为而为的神来之笔!

艺术亦崇尚无为:无论谁冠之以任何美丽的桂冠,最先做的恰恰是忘掉头上那四季美丽的装饰。

鸟如果知道自己的鸣叫是无以伦比的歌唱,那清晨林间忽而东忽而西的鸟鸣,也就不能成为动人心弦的天籁了……

 

四十七

 

读蓝野的诗《地下水退缩到深深的地下》。诗中述说,老父亲从年轻就打井,泉水汩汩流淌。后来,地下水越来越少,老父亲仍执拗地一下一下地打井往下。

诗名挺好,读完诗味寡淡。

压水井写得意象集中文笔干净,老父亲执拗地紧跟着退缩的地下水。

而诗的意象始终单一。思想也是执拗地单一而平淡。

感到诗人的写作技法是熟练的,然情感和思索的泉水也如地下水显现退化的干涸。

忽然想起一位女诗人说过的话:

诗其实就是个技术活,有窍门的,是可以做出来的。

 

四十八

 

    为什么写诗? 其实也可以不为什么。

         朦胧诗的前辈食指、林莽、芒克和多多,那些被无以名状的风刮进白洋淀土坯房的血性才子,他们心中朝拜着莫斯科郊外浪漫的小路,那一片片像诗一样伟岸的白桦林,借唐诗宋词研磨用纤细的芦苇哼唱起了温婉朦胧清新蕴藉的诗歌。以至于,现在那源自白洋淀的朦胧诗的火焰还那么红火……

         木心写作没有想着发表以及名和利却修筑了文学的长城,得到了文学的神助。

         逆流而上诗经古诗十九首初衷都不为发表也都不屑于署名。

         顺流而下京西诗人福成吟咏复吟咏也只是像把玩罕有的文玩核桃。

         鸟如果认为自己在歌唱还叫天籁吗?

         梅花图谋独领风骚还敢飘雪时节怒放吗?

         其实李白杜甫白居易,其实苏轼陆游辛弃疾, 其实邓拓吴晗廖沫沙,以至于很多成为诗人了的朋友都是这样的,他们只是想借用诗的流水将无尽的情思驮走。

   

四十九

 

    有时候看到一些印成铅字的诗文,实在不敢恭维。

         话说回来,不是自己出钱,权力决定发表,发谁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看了一些诗文极为缺乏的是文学艺术的修养底蕴,实际文学含量很低,然而都装饰得很文艺。

         文学艺术浸润的是人的审美趣味甚至于精神品级。

         阿宝歌唱的时尚流行会使屠格涅夫的诗性基因不断注水。倘若整体的审美水准普遍下降,最终会殃及民族的审美趣味和精神气质。

 

五十

 

品读近代武术家王芗斋武学文论《断手述要》,为老人家的理法文墨而折服。

武和文是一个人精神修为的一体两面。或有欠缺则不能言充盈大成耳。

文论即作者心之瑰宝之外化为文,心存瑰宝,光华璀璨。每一言每一句都如珠玑如钻石坚实光灿。而洋洋万言赫赫数卷倘若杂乱碎片芜杂实累己且误人辜负大好时光矣。

理法要精当环环相扣体现真知,文笔要融会经典又用自己的话语娓娓道来。

有理法有文采有情感,古之圣贤巍巍乎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