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
以史才著称的倪灿说过一句话:
“每叹世人辄学云林,
不知引镜自窥,何以为貌!”
话虽刺耳,但细细回味,
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
倪云林不可复制。
倪云林的人不可复制,
笔墨同样不可复制,
因为他的笔墨即人。
1
严重洁癖
倪云林的洁癖是出了名的。
他居所院前的梧桐树,非得让让佣人每天擦洗干净,若有疏忽,则遭挨骂。长此以往,竟洗死了几株。
李可染 倪迂洗桐图
即使沦落入狱,在吃饭的时候,倪瓒也要求狱卒把碗举到与眉毛同高,不然狱卒的唾沫会喷到饭里。
有次,倪瓒对一位歌姬有意,就让她在家中留宿。但又怕她不洁,于是让她反复洗澡,洗完以后,他总觉得她身上还有异味,就这样折腾了好几回,直到“东方既白”,好事只好作罢。
赵元 倪瓒写照
相比那要扔掉刘姥姥用过茶杯的妙玉,他的洁癖更甚。
紫芝山房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还作《题彦真屋》诗云: “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
他不隐也不仕,飘泊一生,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无所谓。
“只傍清水不染尘”,这便是倪瓒精神上的洁癖。
幽涧寒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有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倪瓒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
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倪瓒被打得半死,却始终不吭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说便俗!”。
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他为了守住自己人格的洁白,面对侮辱,鞭打下连声都不出,我们对他的洁癖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这是一个为了维护自己精神的纯净而洁净成癖的人啊!
在被羞辱之时咽下过泪水的人,就能懂得倪瓒被鞭打时咽下言语的骄傲。
琪树秋风图轴
倪瓒的洁癖还被他自己真真实实的画了出来。
他不喜欢将画上色或在画中盖章(画中印章皆为后人所盖尤其是乾隆),而且,只画山水,从来不画人,顶多画个凉亭。让人觉得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单调乏味了。
但是在懂得了他的洁癖之后,再来看他的画,方能体味到他笔墨简练之意境。
他的画中从无人物,只因他目中无“人”。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有人问他,为什么画中无人,他说“天地间安有人在!”
这不是他的狂妄自大,而是他对“人”之一字的偏执之爱。他心中必有一个“人”的样子和标准,用这个标准去看世人,哪一个可以入他的画的呢?
这就是他的洁癖。偏执走向极端,便成为癖。
渔庄秋霁图 上海博物馆藏
若是许多画作放在一起,
倪瓒的画绝不会是最抢眼的那一幅。
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其笔简意远,
你一定会记住倪瓒,
那疏林坡岸,没有一丝云翳,
也不见一痕鸟影的倪瓒,
那笔墨都素净得几乎透明的倪瓒。
六君子图 上海博物馆藏
恽南田的花鸟活色生香,
可是他最欣赏倪云林的“真寂寞”之境,
他说云林的画
“真寂寞之境,再着一点便俗。”
再细看倪瓒的画时,却似乎发现他的笔上有霜色,一木一石经他的笔一扫,全都染上幽冷高寒。
这或许与他的家族经历有关,倪瓒是富贵过的,他的祖父是本乡大地主,长兄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但他的长兄病故之后,逐渐家道中落,归于贫穷。
倪瓒在繁华落尽之后空余一身寂寞,于是在他的画中只有秋的萧瑟和冬的幽寂,就如他的后半生。
徐渭说倪瓒的画看上去是一个人间不存在的世界。到哪有那么空到净,净到高逸的世界呢?
找不到与自己内心相一致的纯净的“人”,倪瓒便抛弃了世界。但他珍藏在心底的那个“人”的形象,那个他心中干净澄明的世界,在他的画中留存。
那个世界不是人人能画得出。
这大概就是倪瓒的画之所以难仿学的原因吧。
2
极度傲娇
倪瓒首创了许多香茶的饮法,
如“莲花茶”和“清泉白石茶”,
也因此名噪一时。
宋朝宗室后裔赵行恕,慕名前来拜访,
却在饮清泉白石茶时神色如常,
引起倪瓒不悦居然品不出我的茶的好,
竟然就此与赵行恕绝交。
倪瓒 容膝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的孤傲个性及洁癖
确确实实地反映在他的画中:
他不喜欢将画上色或在画中盖印章
(画中印章皆为后人所盖尤其是乾隆),
而且,只画山水,从来不画人,
顶多画个凉亭。
曾有人问他为什么都不画人,
他回答说,
“当今哪有什么人物呢?”
可见他的孤傲。
3
散发弄舟真名士
倪瓒,总让人想起魏晋风度、
孤高旷远、迂腐抜俗、
目中无人等字眼。
这的确是他标准的形象。
倪瓒生于乱世,又富甲一方,
除了精于书画诗文,
不事生产,也不谙世事。
他在这种即优渥,
又有强烈危机感的存在中,
出现这种清高自许、
与世俗迥异的性格是不难理解的。
倪瓒 渔庄秋霁图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轻视俗人,
他修造的清秘阁乔木修篁,
蔚然深秀,不是佳客跟本不让进去。
曾有人慕其大名,
带上百斤沉香求其一见,
他却借口外出不见。
暗自让人打开,让他自己去看,
里面陈列奇石、古鼎、玉器、
书画让来客大惊。
张士诚弟弟张士信
让人带钱和绢帛去求画,
遭倪瓒大骂,怒撕绢帛,
大骂平生不为王门画师,
其风骨让人赞叹。
倪瓒 古木幽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的文人历来
是注重生活趣味的,
倪瓒除了艺术,
也表现在生活上的用心。
他曾经自制莲花茶,
日出前,把荷花的花瓣剥开,
放入茶叶,用麻丝扎好,放一夜,
第二天收取,晒干,放入锡罐收藏。
这也看出古代文人的悠闲心境,
如果忙碌烦闷是不会有此有次雅兴的。
倪瓒 秋亭嘉树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白诗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用在倪瓒身上,在恰当不过了。
有人赠倪瓒诗:
“鲍谢才情世不多,手持诗卷寄江波。
宅边东海鲸鱼窟,好看轻舟一钓蓑”。
倪瓒颇有唐朝隐士张志和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风范
在中年散尽家产,归隐湖上,
俨然一烟波钓搜,逍遥江湖,
但其间的滋味恐只有倪瓒自己知晓。
倪瓒其他作品欣赏:
倪瓒诗两首
凭栏人
客有吴郎吹洞箫,
明月沉江春雾绕。
湘灵不可招,
水云中环口摇。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伤心莫问前朝事,
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
东风草绿,
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
青山故国,
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
依依素影,
何处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