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弥红儿,庄浪北部六乡皆唱。其始于晚清,全饰全彩,管弦乐,打击乐俱有,唱腔婉转,悠扬动听:肢体动作内敛,柔和幽雅。小曲儿及戏剧移植结合,为庄浪艺术瑰宝。
弥红者,紫气东来满地红之意。每年正月佳节开演,二月初二结束,称“卧将”。昔每村皆有社火或故事会,成员三、四十人不等。会会皆有箱,专人保管,为全村人筹资设置。箱和秦腔剧箱同,戏冠、戏衣、画妆品、大小锣、夹斯(铙)鞭鼓儿、桄子、小号、唢呐等道具均装在生箱内。还有刀、枪、剑、戟、鞭、槌等道具,扰成一捆随箱保管。胡琴、三弦、笛子等乐器由司乐人自备随管。弥红剧目约四、五十之多,多为手抄本,今多失传,留今最常演者有《李彦贵卖水》、《二进宫》、《小姑贤》、《干妹子下四川》等。正月间村与村派使者可通过走亲威试探对方村有无意承演接待。演出内容必须对对方村庄有祥瑞之兆,且无大忌。如给金姓村不能演《金沙滩),陈姓村忌演《侧美案》等,杂姓村可免此忌讳。
演出队进友村先举迎接仪式,两家皆鸣金擂鼓村前相逢,双方队伍前列由数位长者礼服(多青布长袍)搭躬作揖,互相问好,皆吉庆平安等礼仪之语,旁有专人说《春宫词》以戏噱闹笑烘托气氛。而进场(多为农家院落,不搭戏台,故称“地摊”)《上天官》、《刘海撒金钱》必演项目,以祝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继接演其它剧目。表演时演员及知词的观众内外联唱,热闹非凡,以此将气氛推向高潮。演到中途进行“奠台”,多以暖锅子,洋盘苫碗、油饼、油果、馒头、果品、烟酒茶之类食品供演出方飨用。奠台愈丰盛,愈表友好之意。观众对演技优者或或友戚挂红加赏,以表谢意。在初迎和奠台时都要鸣炮以助兴。演毕返时,彼此敲锣打鼓以示欢送为告别。
以村庄为单位表演的弥红儿剧,使农村新年呈现出红火热闹气象与祥和气氛。昔时人们特别看重春节社火、弥红儿表演的,故有“耍笑为大”之说,不能因“耍笑”犯众恶。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
和我们一起品读精彩内容
鸿儒传媒期待您的关注、阅读、转发、点评。更期待您的赐稿,作品为原创,题材不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投稿方式:2461463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