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人文】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巧与文化传承

【人文】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巧与文化传承

2020-11-29 23:24:24

天,发布君带大家走近了咱们平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音乐“平湖派琵琶”,带大家了解了平湖派琵琶的一段发展历程。那么,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法又和其他的传统音乐表现手法有何不同,现在平湖派琵琶的文化传承又如何呢?

演奏技法
  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风格婉转、平实,以丰满华丽、坚实淡远著称,且又字密音繁、音实韵长。音乐风格上倾向于自娱自乐的表达,展现文人趣味与情操。典型的技法体现在右手以以“下出轮”演奏为主,要求“清健圆活连而勿断”,独特的指法如:从琵琶一品位置开始自上而下轮至复手处,则犹如一线贯珠的“挂线轮”;右手大、食两指连续不断急速挑弹内外弦,并作上下移动的“蝴蝶双飞”;发音暴烈的“拂打拂”;呈三角形演奏动作的“马蹄轮”;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次第弹击面板的“轮板”和“托”、“轰”、“抹复扫”、“木马蹄”等等,名目繁多,精彩纷呈。经整理和研究,发现平湖派琵琶不仅拥有十三大套传统曲目以及韵味独特的曲风,而且还有左右手技法和特殊罕见的指法87种。

文曲与武曲
  平湖派琵琶有文曲、武曲两种。文曲是平湖派琵琶最为擅长的一种类型,曲子意韵绵长、典雅致远。在李芳园的“十三套”中文曲中占大部分。乐曲的架构也很大,比如《塞上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哀怨惆怅,古朴典雅,优美凄切,沿着“起、承、转、合”的结构展开;很多音调既相似又相异,素材简单,风格统一;左手技巧很丰富,运用吟、揉、擞、打、带、合等手法。又如《青莲乐府》,注重内在心境的表达,风格典雅清新,淳厚古朴,高雅流畅,有清代文人怀古、托古的习气。对平湖派琵琶的文曲,李芳园自认为“文曲宜静,宜有余音”,用“轻拢慢撚”形容最适合不过了。
  武曲则结构上要庞杂,装饰加花过于繁复,篇幅过长,噪音粗犷的营造,有时也影响了乐曲主题旋律的清晰表述。《郁轮袍》是平湖派的经典武曲,着重渲染了楚霸王交战失利而别姬自刎的悲壮气氛,对楚霸王这位名噪一时的历史人物给予了同情和褒扬。演奏此曲,右手运用了马蹄轮、满轮、拂轮、挑轮等技法渲染战前准备、战争场面和战争结局的情境,左手以推、拉、吟、绞、煞等技巧表现战场上的兵器撞击声、马嘶声、以及呐喊声等,最后着重通过“楚歌”和“别姬”两段乐曲烘托沉雄悲壮、凄楚宛转的氤氲。
将诗句与音乐结合

  在琵琶艺术实践中,平湖派琵琶多以诗句与音乐巧妙结合于一体,以诗入乐,寄景抒情,以乐寓诗,使中国音乐得到完美体现,并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上升到了对美感的诠释和体悟。
  大浪淘沙,沉淀为金;拂去尘埃,尽显光彩。岁月悠悠,平湖派琵琶终以其独特的曲风和技法成为我国琵琶艺术中的绚烂瑰宝。
  这是一个在嘉兴民间很陌生的艺术派别:平湖派琵琶演奏技艺。以起源的地方直接命名一个演奏流派,这样的辉煌许多都停留在历史记载中。
  在一次回家乡举办的《平湖派琵琶艺术座谈讲学会》上, 旅居美国的第八代传人杨毓荪提到,距今200多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要继承,首先要育人,"希望把民族的东西留下来"。
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为保护与传承平湖派琵琶艺术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平湖市政府为了这个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后申遗时代”,这种“活态”的保护和传承,得到有效的保护,以“一个展示中心、一个传承工作室、二个传承基地、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个专业琵琶老师”为主体的“平湖派琵琶”传承模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2014年,《平湖派琵琶》一书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2009年,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经过半年多的精心设计和筹备,建成并开放了“平湖派琵琶”等平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落成于民俗风情馆,已免费向市民开放。
  07年进入一种新的传承模式,就是“传承基地进校园”。先后在平湖市百花小学,市叔同实验小学、新仓中心小学设立传承基地,2011年6月首次在非遗中心开设成人志愿者班,以及在乡镇文化专管员队伍中开设传承班。普及工作迄今已有九年,先后毕业学员255名左右,辅导次数400余节。

平湖派琵琶传承人朱大祯、老师黎庆慧和其学生外出表演合影

黎庆慧辅导基地学生

  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开展宣传,运用好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文化节庆活动等形成氛围,达成共识,发挥着音乐本身的职能和作用,据统计近几年来将它回归舞台近百余场。2013年10月在平湖派琵琶的诞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平湖派琵琶文化论坛,邀请15名位德高望重的琵琶专家、平湖派琵琶传人齐聚首,对如何做好“平湖派琵琶”这一国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2014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平湖琵琶邀请赛,邀请全国7省论专家担任评委,进一步扩大了平湖派琵琶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应清醒地看到,随着老一辈传人的相继离世,建国后的第一代后学因年事渐高而演奏能力下降,再传后学也乏其人,仅靠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全面而系统地把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承发扬,显然有相当难度。平湖作为平湖派琵琶的起源和发详地,其保护与传承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显而易见而无法推却。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平湖派琵琶的天籁之音必将传诸久远,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弘扬光大、万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