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延川盲人“闯”世界 人殁了琴未断

延川盲人“闯”世界 人殁了琴未断

2020-02-16 20:59:01


延川权威发布丨服务百姓生活

I ❤ Yanchuan 

今天有朋友微信说“闯”殁了。 在一组下葬图片的下面写下了:“人吃黄土常常在,黄土吃人影无踪”的句子。 这曾经是“闯”喊过的台词,这句唱腔一直回荡在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张成祥,乳名:“闯”,1958年生人,延川县贾家坪乡文张家河村人,3岁时因出天花发烧而导致双眼失明,文盲。 “闯”说他12岁才开始能记事,苦多甜少。那时父母光景不好,穿的连羞丑都顾不了。 15岁那年,村里在他家院子里开会,“闯”光着屁股坐在炕上,想上茅房,又没办法出去,寻的一块烂棉花把屁股包上出去尿了一回。



70年代,有一天父亲领着他和弟弟去城里赶集,就把他丢在县城合营食堂门口不管了,闯自己一个人摸着往回走。他的弟弟被县合营食堂的主任鲁玉莲送了回去,还给了他家50斤粮票30块钱,为这“闯”念了鲁主任一辈子的好。



“闯”的父亲长年有病,不能上山劳动,农活只能靠母亲去做,公社为了照顾他们家,把“闯”安排进了县曲艺队。他刚去不好好学,人家把他打发回家,公社领导第二次又将他送过去,那年他16岁。



2015年“闯”和他的老搭档们有一次进北京演出的机会,演出完的第二天就要去天安门看看。

弟弟黑克还专门给他们记录了在广场的一个多小时,拍了不少照片。 “闯”说:“哎呀!天安门广场太大了,从小就想来这里看看。”



在我心中“闯”就是位真正的艺术家,每次说书时而轻柔抒情的吟唱,时而歇斯底里的呐喊,有人说他们的表演是中国最早的摇滚。 在曲艺队,“闯”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走到哪里“闯”都是引人注目的。



80年代,队里最他年轻,同事之间他和谁都要争个高低,不是为了说书的技艺,而是生活琐事,当城市前卫的年轻人留长发,穿喇叭裤,提着录音机招摇过市的时候,“闯”在曲艺队里也显得超前了许多:西装革履,背着琵琶、提着录音机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迟志强的《悔恨泪》歌声伴他走过很长的一段路程。 那个年代小县城没有很多的娱乐活动,逢年过节说书人挨着村子巡回演出,“闯”和他的搭档给老乡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90年代初“闯”腰间的PP机时常响个不停,在移动网络还没有覆盖延川县的时候,他就站在乡村高一点的地方用手机同外界对话。 前段时间听说“闯”得了重病,人快不行了,没有想到噩耗传来的这么快。 愿“闯”一路走好!在天堂还作说书人。 ( 黑白 /文 )



张成祥:

张成祥是何许人也?2006年,,陕北说书位列其中。陕北说书分为“三弦书”与“琵琶书”两种。张成祥便是延川县曲项琵琶的唯一传承人。他是一位盲艺人,著名作家史铁生《命若琴弦》里小徒弟的原型。在生命的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在黑暗中摸索并向天而歌。


         主办:

电话:0911—8118901    


总编:杜 静

责编:高 学丨编辑:王 博

投稿邮箱

35567145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