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民乐国际专访 | 海外民乐的传播者—琵琶大家汤良兴

民乐国际专访 | 海外民乐的传播者—琵琶大家汤良兴

2021-06-24 20:22:31

汤良兴,著名琵琶教育家,演奏家。台南艺术大学教授。先后师从马林生、马圣龙、李廷松、俞良模、夏仁根、卫仲乐、秦鹏章、孙裕德、程午嘉、杨大钧、张子谦、邹轲等名师学习琵琶、古琴、昆曲。曾在欧美等国家地区举办多场独奏音乐会。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最动人弹拨音乐家”之一,曾获“美国国家传统艺术家大奖”等荣誉。


1、作为海外民乐的传播者、坚守者,您能为大家介绍下您的经历吗?


 我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从小拜马林生先生启蒙,7岁学习二胡,13岁学琵琶,1961年考入上海民族乐团附设学馆,三年后留团当了一名全团年龄最小的琵琶演奏员。我在大陆差不多工作了25年,其中被上海乐团选为独奏演员长达十年,后来还被中央乐团选为琵琶独奏演员,参加了赴日本十六城市的演出。先后随上海乐团、上海艺术团、上海芭蕾舞团出访了欧亚十多国的演出。、六个省市与全国青联去老山前线慰问解放军。

到1986年的时候,在政府的鼓励下,我和一批朋友到美国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人生和音乐的磨练,并受到美国民众的喜欢和肯定。后来经过二十几个单位的推荐,获颁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的“传统艺术家终生成就奖”。当时的克林顿总统、纽约州长、曼哈顿市长和参议员写了贺信,赞扬我为美国作出了贡献。

90年代的时候,我差不多每年去台湾演出。1997年,我受到文建会和音乐家的邀请,到高雄市国乐团当艺术指导。一年后,他们在台南成立了南部的第一所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我和当地的几位名家、教授成为了中国音乐学系第一批老师,开始在那里担任了琵琶、江南丝竹和中国戏曲的老师,同时也跟学生们一起举办了几十场演出和独奏会。我在台湾做教学和推广的工作差不多有二十一年时间。之后,我受到浙江艺高文化创意公司的邀请,来杭州当艺术总监,开始做节目,推荐优秀的音乐家、优秀的音乐给全国网络观众。现在已经有400余位的优秀国内外音乐家做了这个节目的录音、录影工作。

在离开大陆的几十年,我觉得大陆的形势和音乐大环境越来越好。年轻一代的演奏者已经成为中生代的优秀演奏家和教育家,看到他们的进步我心里很欣慰。我们已经经历过了舞台和教学,在这个年纪就应该从舞台上退下来。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继续帮助年轻人在推广琵琶、江南丝竹上多尽一份心力。几十年下来,我觉得不仅是学习音乐,更多地是磨练人生。在做音乐的时候也要修炼自己的品格,那样才能有更好的音乐和音乐环境。



2、您近期有什么打算?


我这次回来第一个想做的事,就是进行马林生先生的艺术和品格推广。“马林先生生平研讨会暨音乐会”将于十月十二日在上海大学举办。王范地老师是名誉主席,我是发起人之一与筹委会主席。这次活动得到了上海各界名人、马先生的弟子与再传弟子们以及上海二胡协会、琵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有章红艳、李晖、詹永明、翁镇发、周韬、段皑皑、徐红、张亮、解金林、康正水、章金宝、尹淑珠、杨伟健、汤良甫、王振德等参演,还有台湾的赖秀绸、王明玺的琵琶五重奏乐团,香港的杨伟杰、沙珊夫妻档也专程来献演。这次音乐会是由我们自己募款,来表达对老师艺术和品格上的敬意与感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有很多琵琶界、二胡界的音乐家,包括陆春龄先生和一批老艺术家都会莅临现场,也可能上台演奏。马先生的弟子与再传弟子也会拿出自己的拿手作品上台表演。大家四代同堂,一起感恩老师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们,给我们专业的教育,让我们后代的子子孙孙都可以感念到国家和老师对我们的栽培。



3、您能为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讲述一下,在您那个年代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吗?


我们成长的时代在音乐发展史上,是个特别的时代。那个时候国家并不富强,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在那样的环境中,国家依然尽了最大的力量培养我们。比如萧白镛、俞逊发、闵惠芬、顾冠仁、瞿春泉等,一批从小在乐团成长的名家,都在那个时代,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图强。在政治局势的不断地变化中,坚持做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刚进乐团时我只有13岁,俞逊发也只有16岁。那时正好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饭都吃不饱,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为国家争光。所以从小我们每天都会坚持练琴8个小时左右,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在那种艰苦环境下,我们仍然是开心的。因为我们在精神与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磨练,那是一种无价的东西。从那时起,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予的,都是老师和乐团培养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演奏家,还要做一个在品格上、人格上像老师、前辈们一样优秀的演奏家。

那时候我觉得,这固然是个很矛盾的时代,但是我们在音乐上也从未中断过。我们不仅学了样板戏,保留了自己的专业,而且在继承传统这一方面,还学了好多老戏,将戏曲的精华运用到乐器的演奏和创作上来,得到了一种升华。有一次,,就有我演奏的琵琶曲《空城计》,那首作品由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的京剧伴奏大家尤继舜等人来帮我伴奏,演出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70年代后,我到美国去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的人生,在那种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让别人知道我的能力,知道中国音乐的魅力。这需要比在国内付出更多倍的努力,才能够使中国音乐在不是主流文化的社会当中得到推广。在纽约的十多年里,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演出,与周龙、陈怡、谭盾、长风中乐团等一起在纽约做了几百场公开演出。

后来有机会到了台湾,我渐渐地深深爱上了台湾的文化大环境,不论如何,他们在中国文化推广上没有断续过,有一种很好的人文环境,也培养了几百位江南丝竹、琵琶优秀的人才。台湾这二十年的进步很快,他们经常邀请中国大陆的名家去演出。当我去了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后,我们不断地请中国的名家到那里去当客座教授,比如李民雄、顾冠仁、俞逊发、乔建中、肖梅、高扬、李镇等,这样大陆和台湾相结合的教育在我们的学校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

现在我回到了大陆,我觉得音乐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把眼光放到世界和未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把国家和前辈们培养我们的,回馈给下一代,回馈给更大的天地。让他们今后音乐的道路更宽广,让他们能有更高的音乐水准。我们要有宽大的心怀,鼓励学生跟不同特色、不同门派的老师学习,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就。现在的年轻人拼命的劲道比我们那时候更盛。所以要把我们所得到的人生经验和体会,传授给更多的后代,让他们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国家经济科学的发展,让我深深感到现在政府对文化艺术的重视。通过努力,要真正让社会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关注文化,做有品格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里,它的大环境一定都会更好,也一定会做得更大。

 


4、您对民乐国际网怎么看?


中国民乐国际网,它不仅是一件有意义的善事,也让我们看到中国音乐不仅走向了更好的未来,还可以让世界更美好。我们推广中国音乐的目的,不是宣传中国的强大,而是通过音乐来宣传中国人的文化和做人的品格。网站是当代除了演出之外最重要的与世界联系起来的手段和平台。

我们这一代人要为将来有更大更好的文化环境做出贡献。大陆在这几十年当中,整体有很大的发展,我们更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传播音乐和人生的美好。



听民乐 风华万载,赏经典 音画千年

  2017 中国民乐国际网继续与您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