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下午,江苏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首演验收座谈会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举行,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团长黄玲玲;江苏省杂技艺术家协会道具总设计师陆子元;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馆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魏长健;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许其兵;西善桥小学校长陈其华;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校长张国民等参加了座谈会,大家在充分肯定展演成功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更好推动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展演主创人员黄建伟、汪秋萍、单承怡在座谈会上和嘉宾们进行了交流探讨。
“我们江苏的青少年多才多艺,但我个人觉得,他们一直缺少一个正规的高质量舞台,这次展演正是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执行导演单承怡说:“很多优秀的传统艺术,如果不去传承它、发扬它,很有可能会一样一样没落。”他希望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担当起艺术传承的一份责任,“不能让老辈儿传下来的艺术断了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让传统艺术的长河永流不止。”
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团长黄玲玲
西善桥小学校长陈其华
传承在这里闪光
最震撼
热爱传统文化的叶泓霆
南京盲校此次带来二胡与鼓合奏的《赛马》,叶泓霆是领队,配合着几位老师,帮助一些年纪小的成员练习和彩排。在演出前半小时,记者看到叶泓霆坐在台下,专心地用手指触摸盲文课本,复习语文和数学。“本来是上午考试的,为了参加这次演出,特意把考试时间挪到了下午,演完我们就要回去参加考试”。
叶泓霆是高一学生,是这群小演员心中的大哥哥。彩排的时候,叶泓霆耐心地帮着年纪小的同学练习,遇到哪里出了问题,及时给他们指出来。叶泓霆性格开朗,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竹笛11年,学鼓五六年,对国学也很感兴趣。这次震惊全场的开场节目,开始和结尾的鼓点就是他编的。不仅如此,叶泓霆一直鼓励其他小演员: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就好了。正式演出时,该节目也获得了满堂彩。
最帅气
西善桥小学的武术小子
季文贤和孔令宇都来自西善桥小学,在压轴节目《舞动金陵》的手狮舞节目中,两个小演员的精彩武术表演很受欢迎,他们都是市运会的武术冠军。从一年级进入西善桥小学,两位同学就都选择进了武术社团,而选择的原因也几乎雷同,爸爸妈妈想让他们把身体锻炼好。季文贤小时候总是容易感冒,于是妈妈就让他开始学武术。
演出前,季文贤告诉记者:“很兴奋也有点紧张,妈妈也来了,她特别为我自豪。”最让季文贤和孔令宇激动的是,明年暑假,他们将和社团小伙伴还有老师参加“”沿线三国访问,将到尼泊尔、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展示中国传统的手狮舞和武术的魅力。在正常演出中,两名武术小子展示出了强大的自信气场,表现无可挑剔。
最欢快
致远小学的“小古丽”
来自致远外小小红花分校的魏子涵,圆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非常可爱。这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台上表演维吾尔族舞蹈《欢快的古丽》。穿着漂亮的维吾尔族特色的演出服装,魏子涵非常高兴,“我太喜欢这件衣服了,还有头饰,还有老师给我们化的妆,特别的漂亮。”
演出前,魏子涵有一点点激动:“从这学期开学我们就开始练这个舞蹈,虽然我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自信,毕竟我们已经练那么久了。”
从小就喜欢跳舞的魏子涵,学过街舞,学过爵士舞,现在跳民族舞,“我喜欢跳舞,一点都不觉得累,怕累的话就不要跳了”,魏子涵甜甜地笑着说。在当天的演出中,魏子涵和她的小伙伴们精彩地完成了她们的舞蹈,下台后小姑娘们都开心得手舞足蹈。
最温情
弟弟陪着哥哥来演出
此次展演的开场节目《鼓动心弦》,是南京盲人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的表演。马健豪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演员,他在台上负责打鼓。在演出前,马健豪早早换上了喜庆的演出服,身边紧紧靠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圆圆的大眼睛,充满了灵气。马健豪妈妈告诉记者,这个小男孩是马健豪的弟弟,今年8岁了。“本来他今天身体不舒服,发烧,但是知道哥哥有个这么重要的演出,就坚持要过来陪哥哥。”
说起两兄弟的亲密,马健豪妈妈的心里甜甜的、暖暖的。马健豪和弟弟关系特别好,几乎形影不离,哥哥看不见,弟弟就一直陪在哥哥身边,那温情的一幕很令人感动和温暖。演出结束后,马健豪很开心,挨在妈妈身边,害羞地说:“今天的表现,我挺满意的。”
张可为妈妈:
感谢所有幕后工作人员
作为南京晨报的明星小记者,在23日的演出中,张可为表演的京剧名段《贵妃醉酒》获得了满堂彩,得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亦洁老师的现场赞许。当穿着华美戏服的张可为在展演结束谢幕时,南京晨报几乎所有在场工作人员都很动情,纷纷登上舞台,和张可为合影留念。
凌毓晨妈妈:
这水准完全就是小春晚了
来自江宁实小三(2)班的凌毓晨,这次表演的是独舞《云之南》,漂亮的服装、优美的舞姿、强大的气场加上专业的舞台效果,她的表演深深折服了在场的观众,大家纷纷赞叹小姑娘年纪不大,但绝对镇得住场子。演出谢幕时,大家都跑过来拉着这位出色的小舞者合影。陪着凌毓晨来的,还有她的爸爸、妈妈、外婆。对于凌毓晨的表现,三位“后援团”成员都笑眯眯的,很是满意自豪。
中国传统文化引来西班牙小姑娘
小花和自己的小伙伴合影。
在演出开始前,记者在致远外国语小学小红花分校的一堆小演员里,无意间瞄到了一位可爱的外国小姑娘,扎着两根可爱俏皮的麻花辫,安静地在座位上和身边的同学聊着天。小姑娘名叫Ainara,中文名小花,来自西班牙,这次她的小伙伴们在台上表演维吾尔族舞蹈《欢快的古丽》,她是特意为她们加油来的。
因为爸爸工作的缘故,小花一家两年前来到中国,在南京安了家。小花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熟练掌握了四门语言,中文、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样样说得溜。来中国短短两年时间,开始自己学,然后和同学老师们每天亲密交流,小花现在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大家交流毫无障碍,中文发音非常标准。
小花有着非常好的人缘,小伙伴都很喜欢这个美丽可爱的同学。记者采访她的时候,穿着演出服的小姑娘们纷纷围过来,争抢着告诉记者关于小花的点点滴滴。除了喜欢唱歌,小花还很喜欢游泳、跑步、骑自行车,偶尔弹一弹吉他。说起在南京学习生活的点滴,小花甜甜地说:“我很喜欢我的学校,同学们很好,老师也都挺好的。”小花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当天小花妈妈带着弟弟妹妹们也都来看演出了。
小萝莉的出现,吸引了现场很多观众的注意力,不少晨报小记者忍不住跑过来,要和这个可爱的异国小姐姐合影拍照。“小姑娘太美了!”“长得真可爱!”这次来看同学们登台跳舞,小花也给自己鼓劲,她现在也在学跳舞,希望明年能考进学校的“精品舞蹈班”。
采访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照片很可能登在报纸上,小萝莉立刻兴奋地说:“刚才那张不好看,能帮我拍个更好看的照片吗?”同时心里也时刻想着小伙伴:“真的会登到报纸上吗?那你可以把她们每个人都采访下吗?我们一起上报纸可以吗?”
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
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看完演出赞不绝口。她说,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演出。从舞台布置就能看出这场青少年传承艺术展演的高规格,也体现了文化自信。特别是主办单位南京晨报邀请了一批传承文化代表人物到现场指导,艺术家们对青少年的叮嘱和期盼,充分体现了艺术的传承。朱昌耀指出“艺术的成功在于坚持”,李亦洁老师说:“让孩子从喜欢传统艺术开始,才能走得更远!”
建邺实验小学副校长窦丽
用童眼观察世界是最好的文化传承
建邺实验小学副校长窦丽看了演出感慨万千。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节目二胡与鼓《鼓动心弦》,这是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的一次震撼心灵的表演。二胡声声入耳、丝丝入心,鼓声铿锵有力,合奏气势磅礴,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心灵震撼。
说到南京的特色文化,不能不说节目中的白局表演《爱南京》。孩子们字正腔圆的说唱,用通俗的老南京话演唱,让观众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南京本土文化。
从小演员们手、眼、身、法等一点一滴的展示,仿佛看到了表演之前小演员们的辛苦付出,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特别是建邺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现场书法表演也展示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常芬 刘静 芦艳 刘颖 孙文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 邵丹 摄
编辑: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