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8年成立开始,元音琴院便一直记录学员们学琴过程中的各种经验与感受,“学琴记”断断续续一直在更新,现在重新拾起,希望邀约更多的学员来谈一谈学琴这件事情。
从08年成立开始,元音琴院便一直记录学员们学琴过程中的各种经验与感受,“学琴记”断断续续一直在更新,现在重新拾起,希望邀约更多的学员来谈一谈学琴这件事情。
梁乘翼弹奏《梅花三弄》
元音学员
梁乘翼
小名:乐水
年龄:6岁
学琴时间:1年多
古琴老师:元音琴院胡越老师
乐水和妈妈
乐水妈妈问答录
他人生的第一个自主选择
弹琴
1、怎么想起让小朋友来学古琴的?是家长的意愿还是小朋友自己想学的?
自始至终,学琴都是他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2、小朋友是怎么接触到古琴?又是哪里触动他想学的呢?
有他之前,我曾自己跑去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买过一张练习琴,大约是九年多以前的事儿了。后因家里有事一直搁着没能学。怀着他期间几乎全都是拿古琴和古筝曲来胎教的,尽管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多科学依据,但或许还是有些作用的。他十一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有一天我把琴拿出来擦拭,他摇摇摆摆地走过来问这是什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就拉着他的小手拨弄了一下琴弦,他拍手说太好听了我想学,这应该就是兴趣的开始吧。印象中这是他第一次关于“想学”什么的主动表达,也堪称他人生的第一个自主选择。
练琴
不受任何外物影响地沉浸在弹琴这件事中
3、学琴多长时间了?目前在学什么曲子?
到现在为止,学琴一年零四个月了。刚开的新曲子是《渔樵问答》,还没有正式进行。
4、学琴前后,小朋友有什么变化吗?
专注力和定力都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屋内有人进出或说话他是完全注意不到的,可以不受任何外物影响地沉浸在弹琴这件事中。同时,对于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更加丰富细腻了。比如这次弘琴杯比赛结束回来第二天,他弹完两遍梅花,跟我交流了下感受,突然放声大哭,说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第一次觉得自己原来能弹得这么好,感觉弹了一次真正的《梅花三弄》。这就是比赛对于他的终极意义——能够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和体验。
另外一个就是审美趋向成人化。这个主要是指他在对形象和声音的偏好上,会特别倾向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东西,比如古典建筑、古典音乐、古典服饰与文学等等。平常看影视剧他也不喜欢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普遍热衷的卡通一类的题材,而是喜欢很成人化的作品,譬如《琅琊榜》、《战长沙》这类电视剧、,并且基本上自己可以看得懂,大致能够理解主体部分;特殊的人物情感关系和背景这些对他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他会主动向我们求助、发问。
5、小朋友比成年人学琴的优势和劣势在哪?
个人认为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记诵谱子和扒谱子的速度都远不是以我为参照的成年人可比的。他们心思简单纯净,很少杂念,所以更容易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沉浸到这一样事物当中。
劣势可能主要体现在对曲意的理解无法深入和系统化,往往“手上有而心里短”,太多的技术以外的东西还出不来,音乐表达上有很大的局限。另外在练习的持久和刻苦方面,不及成人更能自律。
专注
静待花开是世间最需要耐心和包容的事
6、每天有规定练琴的时间吗?他是抗拒的还是乐意的?
没有规定,只有建议。除了关乎品行、教养、道德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之外,其他方面我基本上都不是很习惯对他做强制性的要求,大部分事情是随他自觉,我顶多碎碎念一通;至于听不听以及听多少,都是他的事儿。不算特别自觉乐意,但也称不上抗拒,绝大多数时候他都算很听话的吧,只是经常显得比较懒洋洋。
7、听说一开始他特别热衷于练琴,后来有偷懒,是怎么引导的?
这个问题我很尴尬,哈哈~真正的引导几乎是谈不到的,因为说教和批评基本上作用不大,我也索性放弃了。虽然对于他这种懒散的状态我很窝火,但是我有努力说服自己: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尤其如此,而且人对事物的热情也有高低起伏,静待花开是世间最需要耐心和包容的事。我能做到的只有尽力督促,余下的,还是顺其自然为主。我只是不断地跟他强化一个意识:学琴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人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便是要从小学会选择、决断,并能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担当到底,无悔付出。这是人必须要有的做事的态度,绝无商量。
练琴
8、学琴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瓶颈吗?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没太出现很明显的卡顿。最初在接触节奏的时候卡住了一小段,多亏老师耐心讲解梳理、反复训练,才引导他比较快地走出了困境。那个过程虽然不算很长,但还是满艰难的,尤其面对的是个毫无乐理基础和常识的五岁孩子,这对技巧和耐心都是个不小的考验,老师真的格外受累了。其他的曲子他基本都能比较迅速而轻松地掌握,《梅花三弄》算是他预习阶段进行得最慢的一首曲子了。
9、中途他有想过放弃吗?
从未有过。有时候因为他太懒,我和他爸爸也会赌气说你这个样子不要学了,回家玩吧。这是最容易激怒他的情境之一,他说无论如何都不要想让他放弃弹琴。
▲参加元音雅集
▲参加元白杯,和吴文光先生合影
10、为何选择来元音琴院学琴?
俗套回答恐怕只有“缘分”二字。我自己在网上粗略查了下上海的古琴教学机构,最后选出来决定打电话咨询看看的只有两家。第一家叫什么我都已经忘了,只记得当时他们很惶恐地说五岁的孩子是没办法教的,我就直接打给元音了;电话里沟通得很好,就这样来了。
11、现在对元音的主要印象是什么?
学习体验方面,关于老师们严谨规范又灵活的教学,以及要求之严格、教导之耐心细致,都自不必多说。除此之外,一直以来对元音最大印象就是:在上海的古琴圈子里,元音像个闹市中的隐士,喧中守静,清高放达;又像是位绝世独立的佳人,拥林下风,始终坚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处世姿态;怀和璧、抱隋珠,“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屑浮躁于利的自我推销与宣扬,略有些与圈内“主流”格格不入。大约就像陶令诗中所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看到古琴时的兴奋
学琴,不仅是技术的传授与打磨过程,更是意志品格的塑造和砥砺过程
12、听说您还教他认字、背古诗词?
严格来说,认字基本都是他自学的,以他自己看、问为主,我努力把自己放在辅助的位置上。古诗词我倒的确有着意引导过他的兴趣,然后他自己喜欢、明确表达出想学的意愿,我才教他。比如现在他正在学的《滕王阁序》,就是他自己选来让我教的。学古诗词也是,给他书,他自己从目录里挑,挑中哪个我教哪个。还是尽可能多地给他自主权,尊重他审美偏好中独特的个性。在我们家,“逼着学”和“求着学”、“指定学”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
▲读诗和认字
13、有什么其他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学琴不易,跟孩子一起学琴更不易。然而最不容易的,是老师教琴的过程:不仅是技术的传授与打磨过程,更是意志品格的塑造和砥砺过程。《幼学琼林》有云:“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感恩我们能有幸遇见这么好的琴院和老师,无比珍惜。
▲元音琴院胡越老师
乐水问答录
老师能把每首曲子的魂儿都弹出来
1、最喜欢哪首古琴曲?
秋鸿
2、平常喜欢练琴吗?
很喜欢,但是这段时间我有点儿懒,有点儿管不住自己,练得太少了。
3、喜欢你的老师吗?喜欢哪里?
当然喜欢啦,超——喜欢~ 哪儿都喜欢,尤其喜欢听老师弹曲子,因为老师能把每首曲子的魂儿都弹出来O(∩_∩)O~
▲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
4、还有什么其他爱好吗?
有啊,有好多。喜欢下棋,喜欢书法,喜欢画画,喜欢玩乐高………长大了还想学箫O(∩_∩)O
▲乐水的小世界
元音琴院
琴者,太古之元音也。
立院之初,念琴本大雅之声,故名。
元音成立于08年,有二十余名专业教师。
志于昌明琴学,立做最专业的古琴学习教室。
闸北总院
电话:021-66316116;15800975115;
地址:上海闸北区共和新路1536号,大宁茶城4楼410室。
徐汇分院
电话:021-64278447;18939808716;
地址:上海徐汇区南丹东路300弄,亚都国际名园5号楼201室。
长按图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