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重读《再别康桥》
康桥与徐志摩的关系太密切了,他太爱这个地方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感情呢?作者巧妙地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最佳的视角:那就是选择最能代表剑桥大学之美的康河的黄昏到星夜,展开抒情。在描写中,诗人又突出一个“静”字,以自己无声的悄悄的告别,来展现康河给人印象最为突出的宁静与和谐的美。
诗的一开头,诗人就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他这样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也是一个非常宁静的作别的姿态。诗中有意地连着用了三个“轻轻的”字样,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她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点的喧哗,去惊动了她的宁静,打破了她的这种美。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作者这样的描写,将诗人的感情引入了与所描写对象完全和谐一致的境界,外在的姿态的选择,准确地暗示了内心的波澜,使自己对于剑桥大学眷恋的深情的表现,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徐志摩说:“康桥的性灵全在一条河上。”诗人的抒情也全聚光在一条河上。接着开头这轻轻的别情,诗人共用五节诗,通过想象自己在康河上沿流“漫溯”,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自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一句用比喻,一句用描述,一句似客观的静观,一句有主观的介入,河畔的金柳,水里的波光,夕阳照耀之下的康河的美丽,已经与诗人的情感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在这样的情景中,以致于诗人个人也要完全融化于自然美中间去,响应着那水底的“软泥上的青荇”的“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种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自然美的感悟,是物我两忘的情景,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自由与美的精神的吐露与象征。
弯弯曲曲的康河的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据说这是诗人拜伦当年常在那里游玩的地方。“那榆荫下的一潭”,当指此地。沿着前面的物我两忘的描写之后,诗的第四节,就来写这潭水的幽深之美。在黄昏里,潭里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给人以如梦如幻的诗意。潭水里流的明明是澄澈的清泉,但诗人在这里偏偏说这不是清泉,而说成是天上的彩虹被揉碎了飘落在浮藻间,沉淀在水深处。一潭清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虽然是漂亮的直喻,但用了“揉碎”彩虹这一想象,不但非常新奇,而且将诗的抒情引向了蕴涵更为幽深的境界。这是自然的“彩虹似的梦”,也是人生美好理想的“梦”。对于康桥的自然美的歌颂里,寄托的是诗人追求的美丽的理想和人生之梦。
诗的第五六两节,接着这梦的出现,抒写了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当年,徐志摩曾经撑着长形的撑篙船,或乘小船,在康河上漫游,如梦如痴地享受着快乐自由的青春时光。诗人也是一个人生的“寻梦者”。在康桥这样天之骄子生活的地方,更是如此。此时,他欲撑着长篙,沿流漫溯,载着满船星光,一腔别情,对于这个自己曾经获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给予自己智慧与自由情怀的美丽的母校,不由得不产生“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强烈冲动。可是这里太美丽了,太宁静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构成了一曲大的“调谐”,甚至使自己不忍用压抑不住的豪情的放歌来打破它的这种美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此时此刻里,无声的“悄悄”是一曲深情别离的歌。无言的沉默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这种欲放即敛的方法,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由景的宁静转向为情的宁静,使得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迭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
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最后一节诗,又回到诗的开头的告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里,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一句。效果显然不是民歌体的简单的复沓。而是传达的情感意义不同了。“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告别之初的一般性动作,没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是经历康河上漫溯后产生的灵性,已经饱含了诗人的一番新的感情,将自己对康桥的爱与眷恋化成了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于动态感的姿态,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的深情,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和潇洒,而且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这一个”诗人独自拥有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的抒情结构的建设。
【注】孙玉石,北大中文系教授。
“文先生驾到”公众号由《学习报·中学语文》编辑部创立运营。
《学习报•中学语文》全家福
七年级人教
八年级人教
中考人教
七年级苏教
八年级苏教
中考苏教
七年级语文社版
八年级语文社版
中考语文社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选修)
高考语文综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