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作文教学随笔: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文教学随笔:文似看山不喜平

2022-07-06 19:37:50

这是微语翩翩的第49篇原创文章:

在琐碎的生活里坚守,慢慢长大,微语翩翩。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出自清代袁枚的《李觉出身传评语》“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大意是说:如果文章写得像平平整整的田地、方方正正的石头,就太过于普通和平常,也没什么可看的。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处好山水:这里壑谷幽深,那里峰峦起伏,抬头还能看到绝崖飞瀑。波澜起伏之处,直看得你惊心动魄,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恰巧,昨晚三年级诵读课上的古诗教学,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领略了这种“一波三折、波澜起伏”之美。这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组诗《从军行》中的第二首。


《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写的是边塞军旅生活中“军中宴乐”的片断。“琵琶起舞换新声 ”:琵琶弹奏,又一曲终了。舞姿一变换,琵琶又弹奏出新的曲调。这一回换了新的曲调,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了吧?但,“总是关山旧别情”。琵琶一次又一次“换新声”,而弹奏出的都是“旧别情”。“新”与“旧”形成强烈对比, 这是诗意的第一次波折。

 

那老是听这些充满离愁别绪的乐声,是不是听得乏了,厌了呢?“撩乱边愁听不尽”:这婉转哀怨的曲调,不管听多少遍,都叫人愁肠百转,思绪万千,以至于泪下沾巾。这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在叫人肝肠寸断,又沉浸其中,不能自已。虽是“旧别情”,却叫人“听不尽”。这“听不尽”即是诗意的第二次波折。

 

这首诗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先是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至于“听不尽”处,感情达到高潮,无数感情细流积聚于此,找不到出路,正无可奈何之际,抹一把眼泪,抬眼一望——“高高秋月照长城”。笔锋轻轻一转,即能绝处逢生。无数感情的细流归于浩瀚的海洋,止于丰富和深沉。到这里,离情入景,诗情得到升华,至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了。



可见,文章要想写得生动,就要有曲折,有波澜。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在昨晚的作文课上,孩子们就尝试着这样做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昊轩写的这一篇课堂作文:


紧张的一天

今天,我刚一起床,脑子里就始终回荡着一句话:我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

 

原来啊,今天是期末考试公布成绩的日子。我自己觉得这次考试考得是一塌糊涂:最高295分,最低……唉,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我连检讨书都想好怎么写了。(先是不堪设想的担忧)


就这样,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学校。我走进教室,用试探的语气说:“老师好!”没想到的是——老师一脸笑容,丝毫没有我上次考了85分的严肃表情。就在这时,我那个爱骗人的同桌又来了,说:“哇!你这次语、数、英的总分是299分!”我心想:完了完了!上次就被他给骗了,这次啊,他八成也是骗人的!可是,他的笑容没有上次那么狡诈,莫非我真的考了299分?(再是似是而非的疑惑)


我带着一肚子疑惑来到了课桌旁,心里怦怦直跳。我先用餐巾纸挡住数学、英语的成绩,瞟了一眼语文的分数:九……十……九!Yes!我再看数学的成绩:一……百……分!太棒了!我295分的目标就快达到了!我最后一点一点地打开了英语的分数:耶!一……百……分!我一蹦三尺高,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啦!(最后出乎意料的惊喜)


这激动人心的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

 

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李昊轩用真实细腻的笔触也写出了心里的一波三折:先忧—再疑—后喜。行文有起伏,有波折,读起来既生动又不乏幽默,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曲折折才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