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边》作为一张音乐专辑,是十年前的事情;而江湖边,作为一个传统酒水体验的酒馆,则始于八年前。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叫秘密后院的乐队。
这个乐队当年做了那张叫《江湖边》的专辑,又以此为名,做了这间同名酒馆。而后,在酒馆的日常演出里,乐队把自己一拆为二:主唱(即馆主)做江湖边传唱,其余成员则做了这款叫声声不觉的节目。
这是江湖边有且仅有的两款演出。
以上所述,即声声不觉之由来。和乐队作品不同的是,声声不觉专一地做器乐演出,并不加入人声部份。纯器乐演出的形式有很多,声声不觉的不同又在于,他们是即兴,传统音律的即兴。
主创邹广超,以一把七弦吉他,负责动机的点提,并整个乐段的起承转合。
箫者哓哓,用自己各式各样的箫管(甚至酒杯),附着于动机走向,吹嘘呼应,做旋律的拈点提拿。
古琴佘立宇,时与箫管做低音的补充,时与吉他做动机的铺展繁衍,音如游丝,瞻之在前,呼之在后,动静之道,尤在其中。
﹣
▵ 声声不觉演出中
?
· 邹广超聊声声不觉 ·
0|1月5日的录音
几周前,临演出前我问阿佘:你最近哪份心绪重?
阿佘说:有个朋友刚离世,他还那么年轻…
我说:那你弹一段呗。
把当下情绪代入即兴演奏里,其实是行不通的。即兴是极致的理性与感性交织的产物。两方只偏倚其一,声音就会架空。
两周后这场演出里。古琴里又拨出早前那点若即若离的心思。不沉迷也没激扬。理性所致,才能最大地挥洒感性。也许是咽过了那碗苦酒,当晚的古琴弹得很淋漓。
即兴,弹的都是过往尘烟,听的都是后知后觉。
▵当晚的声音片断
古琴:佘立宇
吉他:邹广超
▵ 演出前的简单沟通
1|就像什么也没发生
2017年底,在声声的舞台上再次感到了才尽。
再也挤不出有趣的声音句子。
也许是累了吧。
在这舞台上弹满了七年,每周一次,每次都是一种自我掏空。
心想:要么停一阵吧?
然后我给自己布置了更难的作业。
既然每周一次感到累了,那就每天出一个曲子吧!
然后,声声又继续运转起来。
就像什么也没发生。
▵邹广超的一日一曲
弹了18年琴,弹了7年现场即兴。
一件事能一直做下去,那肯定不是因为坚持。
一定是有些什么牵引着你。
让你自然地就那么做了。
2|声声不觉是传统音律
一直都说声声不觉是个传统音律的即兴演奏。
也许好些人听着会纳闷:这并不全是五声音律啊!
声声是伫立在东方哲学观念里的声音。
外表并不重要。
真假都在呼吸里。
至于发声的人。
你是怎样的人,就只适合做怎样类型的音乐。
呼吸是不一样的。
关于自由的定义也不一样。
所以声声的即兴与爵士有着本质区别。
▵邹广超在山里长大,听了十几年大山的声音
3|我们怎么看待演出
300余场没有重复乐句的即兴演出里。
把每一场都当成一次高强度的练习。
做一场动听且有趣的演奏并不难。
难的是在每一次即兴演奏里合成新鲜的营养。
▵哓哓最近摔断了尾指,将缺席一段时间
声声的演出就像在天桥的卖艺。
无论是杂耍还是说书、相声,都得有足够的本领来换得打赏。
而声声得到的打赏就是台下的尊重。
来听的人五湖四海,各行业各高低。
不设门槛与姿态。
就凭几个乐器。
让进来的人安静下来听一段曲。
是一种很草根的艺人生存方式。
能不能镇得住场子,不靠规矩,靠本事。
这也是声声演出的立身之本。
▵民国时期,北京天桥的卖艺琴师
4 声声不觉想做什么
把每一次演奏都当成这房间里的环境背景。
不炫技、不抓耳朵、不造共鸣、不牵情绪。
把那些诱人的小把戏都扔掉。
用声音去造一块清净的土壤。
因为沉静和柔软,才能承载更多的安放。
让每个来听的人,在这块土壤里,各得其所。
音乐可以更清澈些。
听一首曲子,一段音乐,音乐本身并不重要。
听的人在里面会不自觉地回到与自己的对话。
这便是声声不觉的意义。
▵江湖边的每周五
如果有天,声声的演出里。
观众不再抱着倾听、欣赏的态度。
而是习惯地坐在这片声音里某个角落,只与自己相处。
就像我坐在我山里那石堆上听四季的黄昏一样。
那么我想,我非得上台去做的音乐。
就做到了。
﹣
﹣声声不觉﹣
一个纯器乐即兴演奏传统音律的音乐团队
由秘密后院乐队部分成员构成
用吉他、古琴、箫探究发声的自然与人情
在传统音律的呼吸里 安放一份自我
2011年至今 每周演一场
用七年的风雨无阻 砌建起一条寂静山谷
即兴演奏是一种即兴相处
声音和耳朵的相处
自己与自己的自处
声声不觉但凭一腔赤诚 触耳处己
台上台下
一直行走在寂静深处
﹣乐团成员﹣
吉他.邹广超
古琴.佘立宇
箫.哓哓
﹣
· 声声不觉这些年 ·
馆子开了多久,声声不觉就演了多久。
八年以来,即使因乐队外出演出,停了馆子每周五的现场,乐队也会在外地的舞台上,专门有一段属于声声不觉的时间。那是和馆子现场不一样的舞台,虽然毕竟少了几分烟火气。
而烟火气,虽然是馆子现场的特色,然而有时也会气涨焰嚣,弥漫成一种汨没风尘的现场。有时台下忒不懂事,吵吵得过分,我会扼腕心疼,想让他们收琴不演了。但他们并没有自高自慢的时候,依旧不紧不慢我行我素地演完,最多结束时会对那些吵吵的客人赠上一句说话。
对那些喜欢声声不觉的观众,声声不觉是诺大广州,唯一的传统器乐即兴现场,难得且宝贵。对那些充耳不闻的人而言,声声不觉仅是一场拍照发朋友圈以资标榜的看不懂听不明的演出。
——馆主谈声声不觉
2014年之前的声声不觉,每个月均有演出主题,月主题之下,各周设小命题,互成系列。2014年之后,主题不定,以当晚情境,作当下的即时创作。
▵几年前的演出告示
2014年主题
一月|《根》
二月|《生命》
三月|《他乡》
四月|《远》
五月|《方寸》
六月|《夏至》
七月|《味道》
八月外出巡演
九月|《梦》
十月|《无主题》
十一月|《听》
十二月|《初心》
2013年主题
一月|《在水一方》
三月|《归根》
四月|《咏春》:风声、滴水、忘尘、檐前
五月|《故人》:故人、浅巷、繁星、枣碳、老榕
六月|《80年代的夏天》:出走、仰望、结伴、云下
七月|《在野》:叶荫、浅涡、远香、微尘
八月|《仲夏》:守、望、潜、夜
九月|《这里·那里》:遇见、奔程、忘年
十月|《在》:后面、阳光下、赶、不在
十一月|《动机》:秋叶、平湖、暮、一天
十二月|《隐》
2012年主题
二月|《春望》:暮雾、午风、朝阳、夜雨
三月|《似水》:流年、人情、落花、春水
四月|《光·阴》
五月|《洞听》:夏、静、净、空
六月|《知夏》:云下、山外、寂、岁
七月|《闲琴》
八月|《立秋》:晨、午、昏、夜
九月|《立秋》
十月|《过客》
十一月|《明月》
十二月|《冬至》:春望,知夏,立秋
2011年主题
三月|听琴
七月|声声不觉
九月|《入秋》:入秋、色、雷、风、水
十月|《秋后》:听、镜
十一月|《浮光》《空谷》
十二月|《幽兰》《话》
· 声声不觉在哪看 ·
时间
每周五晚21:30
流程
分上下半场
地点
江湖边·小生活
入场须知
不设门票 安静聆听
座位有限 尽请早到
﹣
江 湖 边 .小 生 活
广 州 市 海 珠 区 江 南 西 路 青 竹 大 街 9 号 1 0 3
[ 喝 小 酒 听 小 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