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詹永明箫独奏《妆台秋思》

詹永明箫独奏《妆台秋思》

2022-05-15 22:31:00

关注上方“箫笛逸家”

文化丨箫讯丨交流丨分享


詹永明箫独奏《妆台秋思》


时长:07:47


妆台秋思

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


《琵琶谱》中的《武林逸韵》中,收有陈牧夫传谱的西板四十九曲。李芳园依据此谱、借鉴民间联奏小曲的传统方法,把其中五首情绪一致,各为六十八板的小曲《宫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联缀起来,取名为《塞上曲》,并标明作者为王昭君。托名古人为作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就等于说明了《塞上曲》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乐曲借昭君出塞怀念故国,抒发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



昭君出塞图


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原的乐器,昭君携琵琶出塞,经常弹奏的当然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李芳园用琵琶曲来附会明君的故事是非常恰当的,而把《妆台秋思》从《塞上曲》中抽出来改为箫独奏曲,则是看中了这段曲调同样适合于箫笛演奏。



《妆台秋思》究竟应该表现一种什么情绪呢?1995年8月杜次文夫妇来寒舍借用低音大埙时,曾说他认为《妆台秋思》描写昭君初至塞上、临流梳妆顾影自怜,引起淡淡乡愁。当时昭君年少、离家未久,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似不应奏得过于低沉。



昭君出塞图


其实就是古人也并不是都把昭君出塞看作千古恨事。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说道:"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与其在汉宫倍受冷落,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这是把"昭君怨"看做"昭君乐"的观点。在昭君庙周围的一首诗碣中甚至有"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的诗句,更进一步说和亲创造了边界的和平,昭君的功劳可与当时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相比。


昭君无语,任人评说。乐曲的情绪更不必非落哪家窠臼。杜次文的引子给人以辽阔的如至草原的感觉,已经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演奏者如果再能充分发挥曲调的美感、引人深思就是大手笔了。










箫笛演奏家


詹永明




詹永明,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总歌舞团副团长,现已移居新加坡。 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教授,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等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素材整理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向上滑动


箫笛逸家







联系微信号

xiaodiyijia



联系电话

13552169944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