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我和笛子

我和笛子

2021-01-27 03:58:17

今年是马年,照例就是有关‘马’的吉利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马上有福’等等以及有‘马’的形象的小商品风靡一时。然而,在我的脑海里还有一首有关‘马’的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让我难以忘却。我熟悉它每个音符,喜欢它激情洋溢的旋律。并成了我的手机铃声。它让我回到了那个年代。
 
在我孩提时代的时候,同年的孩子中,流行了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民族乐器。笛子是最便宜的乐器之一。花了几毛钱,我买了一支一尺多一点的用苦竹做的G调小绑笛。通体谈黄,上面刻有‘苏州民族乐器厂’字样。外面泡了一层‘泡力司’,很亮。我很喜欢。

我家所在的弄堂很窄。对门有个‘大哥哥’姓钱,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他吹的笛声,高音轻快明亮,穿透力强,低音委婉动听,余音绕梁。真可以用‘诗圣’杜甫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来形容。它常常令我如痴如醉,乐不思归。我决心,学好笛子。于是,一放学我就拼命地练习,练运气,练指法,练颤音,滑音,历音,吐音,花舌...

不久,在‘钱哥哥’的指导下,加上本人的刻苦练习,从理解曲谱到风门,口风,口劲的配合运用。吹奏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家里呆不住了,晚上就到附近的‘嘉兴大楼’去吹,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那幢大楼厅层很高,楼底下宽敞,回音很好。声音听起来感觉很好。附近的一些‘同行’的爱好者也常来,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学习,有时还‘PK’一下。好不热闹。

中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上海市郊区农场。开头几年,那段生死煎熬的‘劳动改造’经历,催人泪下,不堪回首。唯一能得到安慰的就是我的竹  笛。那一尺多长的竹笛,带给我多少欢乐,多少欣慰!农闲时,我可以站在大树下,小河边,或者打谷场上弄着短笛,尽情地吹着旋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哭如泣。让笛声随着清风,飘过小河,飘过田野,“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中的诗句)。回响在宁静的夜空…

在农场举行的一次器乐比赛中,我以熟悉的《扬鞭催马运粮忙》这首曲子,脱颖而出。荣获民乐笛子一等奖的第二名。拿到这奖状时,我差点哭出来,我终于成功了。要知道在当时,荣誉比什么都重要。这还意味着我可以有希望,有资格进入农场文艺宣传小分队。这样,我可以经常随队下连队巡回演出,不仅可以逃避整人欲死的‘劳动改造’,还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羡慕。

改革开放后,我去日本留学时,还带了几支笛子。日本是不贴笛膜的笛子,“物以稀为贵”,我当然受到了喜欢中国民乐—笛子的日本‘粉丝’的追捧,趁热打铁我开办了一所笛子培训班。托弟弟从上海带来20几支竹笛。就这样成了20几名‘东洋学生’的“笛子大师”。
从日本回来后,因忙于各种工作,好几年没碰笛子,‘笛艺’也渐渐地荒废了。前几年,我在市民文化,‘公园文化’的带动下,跃跃欲试。去浦东国际乐器展销会上买了好几支从绑笛到曲笛,质量上比较上乘的出自浙江铜铃桥制笛名家之手的竹笛。

从此,我又回到了‘笛子生涯’中来了。在街道文化中心,和民乐爱好者朋友一起排练,合奏所谓的民乐‘老三篇’《喜洋洋》,,《花好月圆》,《紫竹调》等民乐名曲。趁兴我还会来几首独奏,如《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姑苏行》等笛曲。常常沉浸在乐曲的旋律之中,或奔放,或抒情。或置身茫茫草原,或置身汪汪水乡。听众也毫不吝啬地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激励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最近,我在离家比较远的静安寺附近教日语,我总是很早骑车出门,先在学校附近的公园里,吹一会笛子。将近一个小时的“吐故纳新”“扬眉吐气”,只觉得“回肠荡气”,“神清气爽”。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我有事外出总会随身带着心爱的笛子,一有空闲,只要有合适的安静地方,我就会吹几首曲子,过过瘾或打发一点时间。有时和人相约的时候,往往我会提早到,在附近安静的地方,吹一会笛子,对方听的我的笛声,就会找到我。我还会趁兴赶到附近的公园,早晨在明媚的阳光下,歌友们引吭高歌,情绪饱满。《天路》,《我用胡琴和你说话》,《鸿雁》,《草原夜色美》...,和着一首首大合唱的歌声,随着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放飞了笛声,放飞了心情。

每当夏晚,我有时就到附近的体育场或公园里,弄着笛子,摆着架子,运用了丹田之气,让习习凉风,将我的笛声和情愫,融入夜空送到很远的地方。

我喜欢笛子,赞美笛子,它让我陶醉,它给了我充实的每一天。它将伴我终身,激励我在人生的征途上,‘扬鞭催马’奔向光明的目标。
上海农场知青网是18个国营农场42万农场知青情感交流的平台。我们的宗旨:多一点途径、多一点选择、多一点机会,为农场知青创造“比现在好”的生活服务。加入我们,改变自己,即成现实!
微信号ID:shnczq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