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词赋·赏析】苏轼《赤壁赋》| 赤壁下那一抹碧波轻载的旷达

【词赋·赏析】苏轼《赤壁赋》| 赤壁下那一抹碧波轻载的旷达

2020-11-07 03:48:52

赤壁赋
苏轼





文/李晓霞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光流逝,谁的风起云涌,谁的尘埃落定,在史册里,不过是薄薄几行书,抵不过一首诗的风流。——安意如



读苏轼的《赤壁赋》,忍不住莞尔。真是个有意思的如青竹般百折不弯的男人,逍遥而风流,倔强而刚毅,兴尽而返扁舟垂纶,于波涛万顷中寻觅本心。虽则贬谪,却也正是样的时节,渔樵唱晚皆有远意。谪人的失意落寞被他在碧波中净化成了诗意。

 

李占名先生认为《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其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观其前后两篇文章,不难发现的确如李占名先生所言。

 

不幸卷入“乌台诗案”风波的苏轼,被贬黄州。许是为了排遣心内苦闷,除了参禅礼佛,苏轼也四处逛逛,投身于大自然。赤壁矶头便是那合了苏轼心意的好去处。于是便有了那“泛舟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如诗画卷,而在这样的美景中,苏轼恰如其分的沉淀了下心中儒道思想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于赤壁下放逐了心里那满满的郁愤,碧波上飘荡着一抹旷达。


文章开篇描述了月夜江上美景:月光、江面、清风、扁舟等,一个个镜头组合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如此惬意,令苏轼不禁发出了“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慨。一个人在逆境中,不管几多沉浮,几多磨难,仍将灵魂置于高处,与命运抗争,也懂得与命运和解,相视一笑,前怨尽消,这才是真的可贵。

 

他虽未见消沉,伤怀却是有的。正如“扣舷而歌”之时,亦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响起。后来者便不由揣测,这许是苏轼排遣内心郁愤的时候,但须得了解一点,此文中主客一体,所以不妨将文中多处关于客人的描写,也当作苏轼自己的内心独白来解读。箫声正折射了苏子的内心。我国传统古典文学意象中,“美人”是暗喻明君,放在此处,。

 

接着,苏轼又追忆了“一世之雄”曹孟德,回忆其“破荆州”、“下江陵”等壮举,转而笔锋一转“困于周郎者乎”,并发问“而今安在哉?”并指出渔樵于江渚之上的自己倒是可以“侣鱼虾而友麋鹿”,此番对比,苏轼的胜利并不是诗品上的超拔,实贵在生命的盎然和不被恶劣环境击溃的乐观。英雄人物败走在时间里,,唯自己从时间里昂首阔步回来。他会在时间中存留下来,是以他成了胜者。此处倒是可以有一丝“阿Q精神”的玩味体会。

 


对于苏轼这种人而言,乐天知命是快乐的。事固有不可知者。你不能把事态想象得过于美好,把自己设想得过于强大,人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反而应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正如“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言,万事万物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尽力而为,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也许不够积极,却是从容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人不在,前事难追,时间停止了流动,感受到天地间苍凉的寂美。任何伟岸的努力最终都会坍塌、渺小、黯然,犹如溪流汇入大海。好在如今波澜他都能承载,情绪只在内心起伏汹涌,不能左右他。虽然一生仕途不平顺,让人欣慰的是苏轼心胸宽广,多年磨折并没有使他沦为穷酸的小文人。生存的智慧是让潦倒亦变从容,不是用来折戟困顿。


仕途的失意没有让他局限于自身的喜悲,失去观想历史的胸怀。赤壁轻舟倾碧波,宦海沉浮十年灯。人是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即使失败了,也是胜者。

 

花开花不喜,花落花不悲。若然有人在经历了千回百转的磨难之后,风流云散物是人非之际,还能保有“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胸怀,我会击掌叫好!这才是真正的豁达与坚毅。




更多精彩可查看“历史消息”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iDaily 漫范儿(iDailyfaner)原创发布

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等你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