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文艺兄弟】从大山黎村走出来的“飞拓组合”

【文艺兄弟】从大山黎村走出来的“飞拓组合”

2020-11-20 22:40:51



       2月25日,周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悠扬绵长的笛音回荡在校园里。闻声寻人,记者在教学楼前的艺术长廊里见到了王飞、王拓两位老师。

     “我们是亲兄弟,同在思源实验学校任教。”大哥王飞说,自己是一名美术老师,弟弟王拓是语文老师,他们来自琼中红毛镇的黎族村庄番响村,全家8口人,出了5位老师,算是教育世家。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教书育人,并肩同行。”学校里的师生都这样评价王飞、王拓。

                     多才多艺的亲兄弟王飞、王拓两位老师

      土生土长的黎族人,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特殊感情。年满42岁的王飞,在课余时间,创作了《黎族人民生产生活》《黎族小伙迎亲图》《黎村少年围猎》等多幅描绘黎族同胞原始生活状态的画作。

  “我常常告诉学生,绘画是重拾童年回忆的一种方式,将脑海中的遐想与印记,通过画笔展现出来,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王飞说,现在经常受邀到各个黎村苗寨绘制壁画,一幅约20平方米的壁画,用1天时间就能完成,这也是多年来的功底积累。



      弟弟王拓今天37岁,是一名出色的语文老师,兼任琼中书法协会副主席,还是笛子乐器表演者。多重身份,反映出他多才多艺的优势。

  王拓的书法作品常在琼中文化馆展出,楷书是他最为擅长的字体。骨子里就透着文艺气息的王拓,在上小学时,便喜欢执笔挥墨的畅快感。王拓说,20多年来,他坚持每天临帖,闲时写一篇好文,忙时也要抽空写几个词语。

  “这是王拓在全县一次大型晚会上用葫芦丝演奏《竹楼情歌》的视频。”王飞将手机递给记者,瞬间变成了弟弟的“铁粉”。据王拓回忆,在13岁时,他偶然间听到街边卖乐器的人用竖笛演奏了一首《小草》,被玄妙的曲调所吸引,决定用一个月的零用钱,买人生中的第一支笛子。

       看不懂乐谱的他,凭着感觉慢慢摸索,学会了吹奏笛子。“随便一首歌,我都可以不看乐谱,马上吹奏。”王拓自豪地说。现在,葫芦丝、芭乌、横笛、竖笛、唢呐等多种乐器,王拓样样精通,黎族传统乐器唎咧(黎语谐音,指口萧)也是他的长项。

  除了吹奏黎苗民歌,王拓还喜欢当下的流行歌曲。“我现在教初中三年级毕业班,有时为了缓解学生考试的压力,也会在课余时间为大家吹奏一曲民谣,玩一些互动游戏。”王拓说,因为这件事,他收获了不少“学生粉”,和大家相处得更加融洽了。

  王飞、王拓还为自己取名叫“飞拓组合”,这一对从大山黎村里走出来的兄弟,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飞拓组合”表示,在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后,他们很享受如今能将个人爱好寄情于生活的状态。

达人名片:

Brother combination

 姓名:王飞  (美术老师)

              王拓  (语文老师)

 就职学校: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



来源:海南日报

文字:郭畅  陈欢欢

编辑:小泽

琼中宣传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