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为原创欢迎转发,不可自行转载
猫眼注
除非特别注明,否则本系列文中所用钱币图片全部来自猫眼个人藏品,仅供猫眼读者参考。未经授权请勿盗用。
我们现在用的这种金属冲压而成的小圆片钱币是外国人发明的。我们国家从19世纪开始学习西方人的制造工艺,也开始做这样的钱币,一百多年下来,也有了我们自己的风格。
图片源自网络
就像、剑和琵琶都是外国传入中土然后落地生根的一样,现代钱币工艺和收藏理念也是国外传进来的。所以,无论玩不玩外国钱币,你都需要理解,我国当代钱币收藏市场是世界钱币收藏市场的一环,国币的研究方法与审美也与外币同根同源。
基于这一点,我们今天来说点通论性的内容。不限于任何国别和时代,我们把这几百年来世界各国钱币爱好者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当然,仅凭这一系列文章势必不能做完整的概括,所以抛砖引玉,让大家多多地补充。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基础中的基础——钱币的基本构成和术语吧。
钱币的构成及术语
音乐有乐理,语言与语法,类似地,钱币也有自己的范式。理解这些范式,记住构成一枚钱币各要素的名称是与其他钱币收藏爱好者交流的基础。
一枚钱币通常分三个面——正面、背面和侧面(一般称“边”)。三面同等重要,都能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证明一枚钱币所经历的前生今世。
下图展示的就是一枚17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双泰勒银币的正面(如果你关心如何判断一枚钱币的“正面”,请猛戳链接:【说文解字】钱币的“正面”)。
接下来,猫眼给大家标出了钱币上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底板(英文为“Field”)
底板是钱币设计的留白处,是钱币图案的背景。大部分情况下,底板是钱币的最低点,除非是阴刻钱币(如美国20世纪初的一些金币)或钱币上有戳记时。相应的,底板也是钱币模具的最高点。
1908年美国阴刻5美元金币,图片来自PCGS Coin Facts
2. 图案/设计(英文为“Device”)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可以说是与“底板”相对的概念。理论上来说,钱币上凸起的部分都可以称为“图案”或者“设计”。但实际上,一般提到这个概念时指的是钱币上的头像、纹章、装饰等非文字性设计内容。
3. 币文(英文为“Legend”或“Inscription”)
币文是为我们提供钱币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在一般情况下,现代钱币的币文可以告诉我们国别、铸造年代、君主名讳、纪念题材等内容。在现代投资纪念币和历史上的贸易金银币上,币文还会标注钱币材质、成色和重量,以便交易。
猫眼的这枚1921年墨西哥20比索金币上写着“20比索·15克纯金”(实际成色90%,重16.6666克)
早期钱币的币文有时会非常让人费解。欧洲钱币大多使用拉丁文书写币文,且多用缩写。
如这枚用于展示的神圣罗马帝国双泰勒银币的币文就是:“”。
下图是这枚银币的背面,币文为:“奥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蒂罗尔伯爵”。这是续写钱币正面没写完的利奥波德的尊号。
不难看出,仅依据币文,我们无法判断此枚钱币的铸造年份和面值。欧洲早期钱币币文都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对于国别、面值、年份这类问题并不都有详细描述。这使得辨别欧洲早期铸币变得非常困难。
下图是猫眼今年芝加哥币展买的英国爱德华一世时期银便士。这枚钱币造型与之后的爱德华二世、三世银便士基本相同,币文只写了“爱德华”,并没写几世。有时辨认这些东西需要花费一个职业钱币学家几十分钟的时间。(关于那次币展猫眼还买了什么请戳:猫眼买家秀 | 芝加哥国际钱币展览会的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币文的一个英文说法“Legend”同时还有“传奇、传说”的含义。曾经有不了解英文术语的藏家在翻看外文资料的时候会误以为钱币有什么历史传奇。
4. 内齿(英文为“Denticles”或者“Dentils”)
内齿是钱币沿着边缘雕刻的一圈齿状装饰。锯齿状造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但也有花饰(如哥特体克朗)和圆点(如共和和飞龙银元)。
图片来自网络
内齿的作用是有争议的。一般而言,任何一国严谨的钱币学家都会告诉你,我们国家的钱币上雕刻内齿最直接的原因是看到其他国家的钱币上雕刻了内齿……
有人认为,边齿早年是用来防止人们切割钱币的边缘牟利的。这是很有可能的。在解释现代钱币上的内齿的作用时,有人提到,其可能的存在的原因是为了给凸起的边缘做一点装饰,给钱币的图案加框。
无论如何,内齿在钱币学的模具版别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猫眼之前介绍过的早期半美元银币版式研究(点击查看:有一种偏执,叫收藏早期半美元银币),奥弗顿先生就以币文和内齿的对应关系确定了许多极其艰涩的模具版别。
5. 边缘(英文为“Rim”或“Periphery”)
边缘既是一个抽象概念也是一个具象概念。比如,当我们描述钱币边缘附近的一圈金色包浆时,“边缘”是个抽象概念,英文上多用“Periphery”;当我们描述钱币实际隆起的边缘上有锉刀锉过的痕迹时,我们用的是具象概念,英文上多用“Rim”。如今许多人都只用“Rim”这个词,也无不可。
在具象概念层面上来说,钱币的边缘对于判断钱币的状态有着很大的作用。许多早期钱币的边缘是突兀地高高隆起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内齿来装饰),这是为了人为地制造浮雕的高点,平衡摩擦,从而保护钱币上的其他浮雕少受磨损。
在贵金属钱币时代,这个功能尤其重要。贵金属钱币在流通过程中,有时需要验证金属成分,验金师通常会从不起眼的边缘切割或打探针。另一方面,一些投机的商家想要盗银赚钱的时候,也会打磨钱币的边缘。
对于一枚早期钱币来说,边缘经常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关于它所经历的遭遇的线索。
6. 边(英文“Edge”)
边又称为侧面,是钱币除正反面之外的第三面。经常有人分不清边缘(Rim)和边/侧面(Edge)的区别,现在应该很清楚了吧?
从18世纪技术成熟那天开始,许多西方钱币的侧面都会有一些图案或者文字,这被称为“边齿”或“边铭”。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有人打磨钱币的侧面盗银。任何人都有权拒收边齿、边铭受损的钱币。
在下图中,猫眼列出了几种基本设计,从左向右依次为:18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花饰边齿;19世纪英国的边齿(称为“Reeded Edge”);20世纪初奥匈帝国的阴刻边铭。
除了上面列举的几种情况外,还有槽边、斜纹边齿、阳刻边铭等许多其他情况,就不一一列举了。
边齿与边铭的工艺特殊,通常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经常被作为判断钱币真伪的关键。
然而,凡事也不绝对,造币厂也存在疏漏和出错的情况。国内泉友有时会根据19世纪德国钱币边铭是否齐整判断钱币的真伪,这是有些苛刻的。以当时的技术,边铭弱打、歪斜、出错事实上并不罕见,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构成钱币的6个基本组成部分及术语大概说完了,猫眼根据自己的经验把与各部分相关的内容和心得也多少写了写,希望不会显得太啰嗦。
掌握这些构成部分和术语是钱币收藏和研究的基础,以此进行讨论可以避免混乱。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为他人描述一枚钱币的状态时,底板-图案(Field-Device)作为一个二维基准可以最快介绍钱币的状态。一个有经验的币商会开门见山地介绍底板上是否有清洗的痕迹,是否有刮伤,以及图案上是否有磨损。这样在10秒钟之内可以为客户建立一个清晰的印象。
无论研究任何时代的钱币,熟悉这些基础构成部分都是很重要的。这些看起来极其简单的概念实则为我们的思维建立了模块,帮助我们有效地组织信息。
题外
如果对文中的主图感兴趣,请戳:被遗忘的贵族——奥地利黄金时期铸币
接着吆喝晒币——
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这一年相信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好藏品!
因此,猫眼在这里征集在2016年你最满意的收获!既然是“最”,同样的还是要限制于一枚或者一套收藏。当然啦,2016年最后一次晒币专题征集啦,所以,前十名分享者将得到纸币+明信片各一张:)
分享方式:
1,直接留言给公众号,并附上想要分享的收藏心得或感言。
2,写邮件给vera.liukan@yahoo.com。
图片格式要求:
1,钱币的两面都要照全。
2,照片清楚,否则不予采用。
3,晒币要说明是投“2016年最满意的收获”专题
猫眼看币™
——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微信号:maoyankkan
今日头条·头条号:猫眼看币
微博:@猫眼藏币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aoyancoin
投稿与其他:vera.liukan@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