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在这个女性专属的节日里,
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妈妈”的角色里,
女性朋友们都在发生什么故事呢?
▲网络配图
最近,小编一位做了妈妈的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和小儿的诗词会》,让小编颇有感触。
这位妈妈写道:“为了激发小儿的阅读兴趣,今天吹牛说‘你随便在唐诗三百首里找一首诗,我就能讲出作者的故事!’”
小儿第一个翻到贾岛,我就讲了个《推敲》的故事;第二个指定李白,我就着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讲了个酒鬼的故事。
▲网络配图
接着小儿翻到刘禹锡,我脑子里飞快转过《陋室铭》和《秋词》,结合他们学的《秋天来了》,讲了刘禹锡陋室而居却怡然自得的故事。因为刘禹锡交往的都是牛逼朋友,他得意地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并且他在自己的院子里摆酒席请朋友吃饭,忽然看到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马上赋诗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儿开始有点小崇拜:“你这么厉害,比六神磊磊如何?”
我说:“比不上!”
小儿问:“那比范范老师呢?”
我说:“也比不上!”
小儿撇嘴:“你不学霸吗?”
我说:“学霸永无止境!比如你喜欢的周瑜!”
小儿:“周瑜也是学霸吗?”
我说:“当然!有个故事叫‘曲有误 周郎顾’,说的是有一次周瑜在听很多人弹奏曲子,一个弹琵琶的宫女弹错了音符,他马上听出来了。看了宫女一眼,结果宫女被开除了!”
小儿:“这样啊?”
我说:“所以,你该弹吉他了!”
……
▲网络配图
这位妈妈的分享获得一片点赞之声,也让人思考:妈妈爱读书,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
带着这个问题,小编采访了分享中的“范范老师”,以及另外两位爱读书的妈妈。
范范老师:和女儿一起带200个孩子共读古诗
“范范老师”名叫范蕊,是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从去年3月开始,她利用微信群开设“范范的诗词小课堂”。目前已有近200个孩子跟她读诗。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范范老师”。
▲范范老师正在给女儿暖暖读书
3月5日晚上,小编在范蕊老师家里看见,她七岁的女儿暖暖正在看《给孩子的自然简史》杂志。暖暖不但可以自己看书,而且基本的汉字她都认识全了。
“暖暖很小的时候,我就读书给她听,每次一读书她就会变得安安静静。”暖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范蕊就每天都给她读绘本、讲故事。“我自己本身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只要有空闲的地方我都摆上了书,在我看来读书就与呼吸一样自然。”
▲范范老师的书桌上摆满了
暖暖继承了范蕊喜欢看书的爱好,目前她大概有几百本书,每一本她都看过。“我更喜欢给她买一些趣味性和故事性比较强的书,一来可以扩展她的思维,二来也可以启发她的想象力。现在一些大人读的书,她也都能自己看明白了。”
说着说着,范蕊老师拿出了自己写的《在海滩上种花》一书,这本书就是给大人看的,然而暖暖也能看懂,并且还会给她讲书中的道理。“有一次,我与父亲说话的时候,有些不耐烦。没想到暖暖听到了,她就拿出我的书指着书里的内容告诉我,要趁着父母还没有老去的时候珍惜父母。我忽然就惊醒了,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镜子,你的行为就是她的标尺。”
在范蕊看来,书是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除了生活上的关心,更要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范蕊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现在暖暖也学着妈妈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的计划。在书里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也会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和讨论。
走出范蕊家的时候,同事告诉小编,她一位亲戚家的孩子看到A的时候,告诉大家这是“尖儿”。这大概就是父母的爱好在孩子身上的折射吧?
王艳芳:一家三口同阅读,演绎威海版“见字如面”
“十八岁,是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仪式,是童年走向成人的标志。是我们中国人认定的成人礼。你从此就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了。妈妈的心里既甜蜜又心酸。在我的心中,你永远是妈妈乖巧的孩子,可你终究要离开妈妈,就要飞走了。” 从儿子18岁开始至今,每到儿子生日的时候,王艳芳老师都会给儿子写一封信当做生日礼物。
▲王老师一家三口装订成册的书信
王艳芳是威海塔山小学的一名老师,闲暇时间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读书了。书读得多了后,她便开始写书,从2003年至今已经出版过6本书了。受她爱读、爱写、爱看的影响,王艳芳的儿子也爱上了写作,小时候写博客,长大后开始写书。王艳芳的丈夫也是一位老师,与普通家庭不相同的是,王艳芳一家三口沟通时,通常选择写信的方式。
王艳芳说小时候母亲也会给自己留字条。母亲曾因为私拆了同学给自己的信件,专门留字道歉,这件事让她印象最深刻。那张字条让王艳芳感觉到,这种原始的沟通方式最有人情味儿。“我认为亲子之间沟通时,有些话当面说不如写信效果好。给孩子写信,与他平等对话,有些人生哲理孩子更容易接受。”王艳芳说。因为爱读书,家里始终充满浓郁的阅读氛围,王艳芳一家被评为威海市2016年度最美书香家庭。
▲王老师与自己出版的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艳芳始终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格与修养。“儿子从小到大,我从没给过他压岁钱,每到过年的时候我都会给他‘压岁书’,我一直告诉儿子,知识才是最好的财富。”王艳芳的儿子目前正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研究生,儿子念大学至今,她的先生已经给儿子写了近百封信了,他们一家见不了面的时候就靠书信交流。
“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太快,更多人选择用手机沟通,看书也是电子书,而我感觉触摸纸质书更能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写信也比微信更有温度。”
杨莉:陪伴儿子阅读,将阅读做成事业
如果对于美好生活有新的期待,就要有丰富的精神食粮。阅读不仅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也能够拓宽眼界。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杨莉在儿子出生以后一直坚持阅读,并陪伴孩子阅读,而且渐渐做起了自己的事业。2017年,杨莉创办的浚源书院获评威海市“最美阅读空间”。
▲杨老师与儿子李昂
“我喜欢读书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父亲就会带着我一起看书。后来有了儿子,我也会带着儿子一起看书。”2017年,杨莉的儿子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是她最大的骄傲。在儿子李昂小的时候,杨莉就给他讲过邓稼先、、以家为轻,重科学、远名利的故事。 “儿子去国科大面试的时候,面试老师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国科大,我儿子说,,听了妈妈讲那一代科学家的故事,。”杨莉说道。
▲讲台上的杨老师
儿子很小的时候,杨莉就会陪着儿子一起看书。她认为,阅读能够陪伴孩子的一生,书籍也会给孩子指引方向。“孩子小的时候,应该读一些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绘本,这样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能力,他会顺着故事提问题,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时间长了,就会自己主动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杨莉创办浚源书院以后,一直努力引导学生将学习和阅读兴趣相结合,书院的人文阅读课正受到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现在的威海,城市书房遍地开花,还收获“全民阅读示范市”称号。如今阅读也成风尚,书香飘满城。在三八节到来之际希望每个母亲都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猜你喜欢 往期精彩
投诉最多的果然是这两个……
@威海家长,威海公布190家正规小饭桌名单!你家孩子学校附近有哪些?
在“蚂蚁森林”虚拟种树?不如这周末跟大众网实实在在造一片林!
值得收藏!3月在威海赏花,带上这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