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在时光流转中倾听一场南音,会一会唐宋元明清!

在时光流转中倾听一场南音,会一会唐宋元明清!

2020-10-04 23:48:35

小伙伴们

连续几晚的高甲戏

过不过瘾!

记得晚上南安人民会堂

有南音专场哦!

琵琶与洞箫、与清长的吟唱绵延起伏,片刻之间,就将山关水长、薄暮飞花的情境,如梦似幻的铺满整个空间。长音一起,转瞬间又将时空转换成悠长和深邃的古老中国。

聆听者无需想像,时光顷刻穿越千年。将自己轻轻置放在音律之间,恣意于唐宋元明清的日月水山间流转。


对于“南音”

南安人再熟悉不过了

有多少人跟小编一样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住在村里

听着南音长大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也许很多人已经不再熟悉南音

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中

有几人能够静下心来

焚香 品茗 听曲


随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南音

泉州南音起源于唐朝,又称“南曲”“南乐”,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谱无唱词,有琵琶弹奏法,是专供乐器演奏的带标题的乐曲。谱是泉州南音的基础。指,是有词、有曲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带有故事情节的声乐套曲。其词通常不唱,只由乐器演奏。曲,即散曲,也叫草曲,比较简短通俗,数量较多,现有千余首。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

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还吸收楚歌、吴歌、潮调及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泉州南音与泉州地方戏曲特别是梨园戏,更是互相吸纳互相渗透,戏曲吸收南音作为它的唱腔。


泉州南音的演唱形制有严格的规定。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洞箫,下方为二弦;右边,上方为琵琶,下方为三弦。演唱程序固定是“指头谱尾”:开头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后一定要奏谱“煞尾”;中间演唱也要按“支头”顺序来进行。

乐器演奏也有其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和之,犹如“琴瑟和鸣”;而洞箫与二弦的关系,洞箫为主,二弦为辅,“萧咬弦,弦入萧”,即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歇”。

(编辑:今日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