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绿柳梢,
粉白尽妖娆。
四季轮环替,
春来花正朝。
(一)二龙山爬山运动
戊戌年三月,春临晋阳大地,街头处处枯枝泛绿芽,花开枝头…各色鲜花争相斗妍,粉色的,白色的,红色的…
在梧桐国学研究会山长石烁(萨埵)精心细致的组织安排下,梧桐国学~户外踏青汉服古琴雅集活动如约而至。 3月30日早九点整,参加户外活动爬山的桐油们按时在中北大学门口集合…
活动前夕,大家做了出行攻略…据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最高温度17℃,所以桐油们在群里互相关照说,多穿点衣服… 也许是桐油们出游的热情感染了上天,天气并未像想像中那样恶劣…反而阳光明媚,春风霭霭…
活动第一项,爬山,目的地:中北大学二龙山。二龙山地处太原市中北大学校园内,山不是很高,但却景色秀丽,山上鲜花已然绽放,有益足道、爱心林、怡人台、龙山飞瀑、爱心台、长廊、大型草画等景点,据说是中北大学勤工助学学生修建而成。想想中北大学的学子们读书之余,到山上走走看看,的确是有一番别致的味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二龙山是“龙城”的龙头,山下“列石口”如龙眼,汾河水滋养了三晋大地儿女,因此成为太原的上风上水之地。秀美的风景则是讲述“锦绣太原城”故事的开篇。这里步步有景,四季风光,山水之间,石、松、亭、柏、瀑、坝、泉、廊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拾阶而上到达山顶俯瞰城市,自有一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窃喜…
二龙山顶有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碉堡、防空洞、战壕、掩体等保存完好,可见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重要的军事要塞;而且周边的历史古迹众多,从山顶上眺首远望肉眼都可以看到,所以,这里可谓历史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二龙山不高,适合男女老幼登山锻炼,年轻人正常速度上下一个来回大概半小时左右,沿途有几个休息平台,看看风景,简单停下脚步,也不感觉太累,也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下山途中还会经过爱心台、怡人台、桃园、世纪碑等。如果逛累了的话不妨在这些地方歇歇脚。中北大学是有着七十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来此登山的游人,会同时感受到校园文化和现代气息。二龙山优美的环境是中北大学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持续建设的成果,也反映了一种奉献的精神…走在校园内,看着身边穿梭不停地大学生们,有种感觉想背上小书包重返校园,觉得自己重返年轻了…大家不妨可以亲身去试试…
中北大学校训"致知于行"与梧桐国学研究会提倡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参加爬山活动的桐油们,各个心情愉悦,身轻如燕…在绿树嫩芽,鲜花丛中拾阶而上…春风徐徐拂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身心皆充满在足足的负离子空间中…爬累的时候,身边有朋友搀扶帮带…边爬山边欣赏沿途美景…着实不错的一种人生感悟…梧桐国学研究会卧虎藏龙,才子佳人比比皆是,祝福梧桐国学的所有桐油们友谊地久天长…
(二)窦大夫祠汉服采风
爬山完毕,大家神清气爽的来到了二龙山脚下的窦大夫祠,开始户外活动的第二站,窦大夫祠汉服采风拍摄…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通过史书记载这里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公曾于狼孟(今阳曲黄寨)开渠兴利,因而得到后人的纪念;现存建筑中,山门、献殿、大殿等是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重建,局部还有着宋、金时代的建筑风格,结构严谨而独特…祠庙建筑巍峨壮观,古朴幽深;大殿中塑有窦犨坐像,神态自若,美髯长须,风度翩翩。左有梧桐木,俗传手摸可除百病,现仍光滑溜圆,光可鉴人…祠内有许多侧柏,枝干粗壮…
窦大夫与孔子为同一时代的先贤。赵简子杀害窦大夫后,孔子作琴曲《陬操》来哀悼窦大夫。窦大夫祠内有楹联: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士山下,普贤遗泽及苍生…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传承千年,历史悠久,了解汉服就一定要深入的了解汉服的历史,只有了解汉服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热爱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千年历史恍然过,在历史的舞台上山西文化不可或缺。通过一系列的本土文化简介及汉服历史演绎的简介,作为山西梧桐国学研究会在复兴、传承国学文化中责无旁贷,并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
于古人来说,春风一吹,桃花红、杏花白、樱花粉、梨花如雪铃木黄的这个季节最重要的事,就是去到山野浪漫处,依湖赏春,诗酒花茶…古时女孩子要赴春花宴,总是很隆重的。她们会从衣柜里挑出最合适的一套汉服,于是她们挑好了衣裳,还得挽云髻、施粉黛、扫娥眉、贴花钿……娉娉袅袅,衣袂翩翩…
一恍然,千年过去,我们不得不感叹一句:良辰美景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春来了,那就一路繁花迎它去。几千年过去,一个又一个春天接踵而至,当我们再次穿上汉服去赏花时,在变与不变之间,穿美一点,似乎才配拥一些美好,一些能让我们永怀美好的瞬间…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地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春天来了,一路繁花相迎,明媚如它,不好么…
(三)净因寺琴箫茶舞
中午桐油们略作休息后,驱车来到位于土堂村的净因寺。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净因寺和窦大夫祠隔河相望,相距实在是不远,到这儿来的朋友无不两处联珠而游。土堂内有一尊巨大的土雕大佛,高约十米,由于大佛的高大,左右两侧的二菩萨显得不合比例的小。主佛双手结禅定印,似为阿弥陀佛。一佛二菩萨疑为西方三圣,但大势至菩萨为何也是冠顶化佛?存疑。这三尊像,大佛庄严肃穆,二菩萨端庄神圣…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
此次雅集特邀两位古琴老师,只见纤纤素手拨弄着七根琴弦,弹出一阵清婉流畅的琴声,仿佛涓涓流水。清风拂过刹那间,白袂飘扬。琴声连绵回响久久不绝。起手落手间,那根商弦颤动了谁的心弦?动作慢慢放缓,琴音又变得静雅,婉转,带着淡淡的忧伤,一如这春天暗香飘然。 琴曲和唱更是中国韵味之美。
杨菲老师抚琴轻吟朱唇轻启…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恹恹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成亢老师指尖流淌出声音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着,又好象塞外悠远的天空,沉淀着清澄的光。 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虽琴声如诉,所有最静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
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俗话说,横吹笛子竖吹箫…雅集特邀洞箫演奏者~真实幻境…资深洞箫爱好者…他那悠扬飘渺的箫声,从那颜如玉、金垒屋的境界中勾走了少年的心魄…幽幽的箫声轻柔,涓细,似香炉中飘来的袅袅婷婷的烟…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欢迎各位桐油踊跃投稿
投稿方式:发送文章到公众号或兔兔微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