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昔日,京剧业余老旦与杨春霞名角博山堂会

昔日,京剧业余老旦与杨春霞名角博山堂会

2022-06-11 21:14:12

在博山5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位业余票友戏迷——赵增儒,曾经是博山业余京剧团团员团积极分子。
一板一眼老旦像,字正腔圆韵味足。终生爱好京剧痴。热心倡导梨园情。

我的一帖【集市里的戏园子庆胜剧场】在美食博山挂网后,老先生的女儿赵琳女士在网上看到后便与我联系,谈到父亲的爱好、小时候经常见在庆胜剧场演出的往事,勾起了对父亲的怀念,有个想法用笔写下来,赵琳女士常年住北京借清明祭祖回乡,把老先生珍存的博山京剧票友与名角【杜鹃山】柯湘扮演者人民艺术家在博山堂会的照片发与我。


赵女士回忆前排右:赵增儒、乔同昆、 贾普津 那个好像姓徐名字忘了。中间除了三个名角那两个我说不上名字来,后面两个一个叫霍凤翔,一个是刘同森。

当年四大须生之一,奚派创始人奚啸伯来博山庆胜剧场演出,赵增儒老先生和几个戏迷票友拜见了奚大师,请教了许多演戏技巧和唱腔注意事项,并说奚大师名角没大架子,请教尽情点博指导、把他的洞箫声、儒雅范留在博山戏迷和人民心里。
业余京剧团宴请 了奚大师和他的琴师、共进了午餐,并到照相馆合影留念,奚大师还给他们四人,陈维生、刘绪鸿 乔同昆 赵增儒每人留下了一幅墨宝。奚大师的字 俊秀非常好,在家挂了多年,赵琳女士现在还记的大体内容:业余剧团与专业文艺工作者一样,都是为大众服务的。与博山戏迷无私的指导朴、素真挚感交的口碑戏迷票友传颂。虽然那时候的票友先后大都过世,但戏迷票友的后代相传。


          左起,魏明、奚萧伯、刘绪宏、后排,乔同昆、赵增儒、陈维生。
 那时赵女士年龄小,对名人墨宝没有足够的认识,几次搬家找不到啦。今天知道那是幅难得一轴珍贵的见证,那是父亲显耀的资本、当得到她时是何等兴奋与欣慰。


昔日住在南门裡街赵家大院、年后拜见岳父母也去给先生去拜年,几句寒暄后就听他讲京剧艺术的故事。高高的身材儒雅的气质健谈的文雅,对京剧崇拜至深至理,在听他讲地方戏剧种与京剧的关系差别,他生动的举例,地方剧种演的再好、唱的再美、充其量出个名角,中下等人欣赏当属地方粮票。京剧就不是了、有名角大师派别有分、行当別类、达官贵人享受、历史悠久是当之无愧全国粮票,听后忒信服的。讲过与名角杨春霞 在一起近距离交流的经历。
,演出之后主演柯湘扮演者、杨春霞参加了博山票友一次在大街小高家胡同的堂会。据赵女士回忆在姓刘姓叔叔家唱的,净是博山业余京剧戏迷邀请的主要演员、在刘叔家的高堂聚会。
参加堂会的除杨春霞,还有温其久、和大山等(高琛)在高家胡同刘宅琴声合章,雏音旦鸣。会后设宴款待名角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博山饭、就家合影。参加的博山票友有:刘同森、贾普津、乔同坤、赵增儒等几个前辈,赵琳女士回忆 记不全啦。在后来的岁月里赵增儒先生每提到这段经历,名角们不愧为人民艺术家称号,和蔼可亲、对来自基层京剧票友鼓励尤佳。平民意识浓没有一点名人的傲慢。先生也有和方荣翔等交集没有时间难找到资料在这不表述。

赵增儒老先生结交名角戏友广泛,喜欢唱老旦常演【岳母刺字】扮相老道,五十年代经常出演庆胜剧场舞台上,七八十年代活跃文化宫,是京剧票友中的积极分子。戏迷京剧票友居多的博山,在当年业余京剧票友刘绪鸿、陈维生带领下,作基层戏迷业余京剧组织人,经常举行堂会。乔同昆的儿子是琴师,为博山票友铺路搭桥积极推荐票友参加各类比赛。赵增儒先生在九四年参加的市里举行的票友大赛上获得奖项,得到一套漂亮的茶具……清明时节思故旧,赵女士感慨:

一夜思亲泪,湿沾枕满巾,
老爷黄泉唱,声声雌音鸣,

宛如精灵现,耳畔游弋声,
忌日女思故,文字祭父情。

照片权属赵琳女士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赵琳、乔宏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