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打乐《闹新春》
正月十四,在优雅婉转喜庆的唢呐声中,乡味浓郁的临县大唢呐在吕梁市元宵晚会上精彩亮相,演绎传统唢呐民乐艺术,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让观众享受了一番难得的本土传统民乐盛宴。作为吕梁非遗瑰宝,临县大唢呐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入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赴台湾新竹市参加2013竹堑国乐节文化艺术交流演出 张晶森/摄
临县大唢呐流传于山西省临县及周边市县,其风格既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激昂洪亮的特点,又吸纳了晋川小唢呐细腻动听,幽雅委婉的弦律特征,有时激昂宏亮,威震山谷,有时抒怀叙韵,如诉如泣,有时细吹细打,轻松欢快。其经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临县地方吹打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项目传承人刘晓弘创办临县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挖掘整理研究古曲、培训学员、编排创作节目,组织演出,近年来不断在省内外屡屡获奖,并组织演出队伍代表国家走出国门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临县大唢呐2014年作为“大地情深”——山西省
“群星奖”获奖巡回演出作品在“文化惠民在三晋”
吕梁市行活动中盛装上演
临县大唢呐2013年参加中国十艺节
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 郝大川/摄
临县大唢呐演出成员2013年“黄河春晚”演出时
接受主持人采访 贺文奎/摄
临县大唢呐2012年参加太原临县商会展演 刘晋摄
临县大唢呐吹打乐是以吹、打两类乐器(唢呐与打击乐)为主奏形式,主要采用唢呐、号筒、大鼓、铰子、圪瘩锣等传统乐器。唢呐音色高亢,情绪激越,特别讲究腔正声满,能声传十里之外。一般多用两支同号唢呐,一支在高音区吹旋律,俗称 “靠字”,一支在中低音区衬托主旋律,俗称“拉筒”。两支唢呐音色醇和,清浊有别,在演奏风格和曲目上分为“大家伙吹打”与“细家伙吹打”。打击乐鼓点“合愣则”是唢呐吹打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合愣则,就形不成临县大唢呐吹打乐合奏的独特性。“合愣则”依照它固定的鼓点乐曲循环演奏,唢呐按曲牌旋律吹奏,相互配合。
摄影:张晶森、刘生锋、贺文奎等
临县大唢呐经历代老艺人不断吸收、改革、创新,各种吹奏曲牌已发展到100多种,是民间喜事丧事、迎神祭祀、新春红火秧歌等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至今古风犹存,仍保留着原生态乡土特色,排街则威武雄壮,坐场则幽雅婉转,哀则凄切缠绵,喜则喧闹红火。
传承人刘晓弘采访老艺人 渠珍宝/摄
传承人刘晓弘唢呐演奏《临县道情》 /摄
临县大唢呐在2014年电影
《伞头和他的女人》中演奏剧照 刘生峰摄
临县大唢呐传承人刘晓弘唢呐正在教学 贺文奎/摄
刘晓弘,临县三交镇人,自幼酷爱民间音乐,擅长二胡、板胡、笛子、打击乐等多种乐器,高中毕业后拜著名老艺人张才清(艺名猪娃则)为师,潜心钻研大唢呐的吹奏技法,成为张才清的关门弟子,系属三交班第五代传人。他学习大唢呐期间非常下功,82年--84年间拜访了全县15位著名老艺人,得到绝学真传,不到几年大唢呐吹奏艺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吹奏“反鼓子”“柳青娘”“出对子”等曲牌,心、气、意、境融为一体,技艺超群,别具一格,同行老手,无不称赞。他在演奏技能方面,发明了“指滚音”“气冲音”“腹振音”等不少吹奏技巧,并将各个流派的老艺人们代代相传的大唢呐曲牌搜集整理编成《临县吹打乐》一书,受到著名音乐家刘建昌、任得泽,音乐学博士景蔚岗等专家的高度评价。
临县大唢呐2013年参加吕梁晋中文化生态
保护区非遗展演
唢呐吹奏乐《迎春》
临县大唢呐是吕梁传统民乐艺术文化的瑰宝,作为一种依托乡土滋养的文化艺术,具有典型黄河流域晋西北黄土特色,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为百姓所喜闻乐见,是吕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唢呐传承人刘晓弘通过“传帮带”,组织喜爱唢呐的年轻人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演出与省市内外艺术表演、展演、文化交流等活动,大力发展产业、开拓市场,使这项弥漫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吹打乐声名远扬,广为流传。
欢迎关注《吕梁群众文化》公众号:llqz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