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赏析 | 竹笛北派演奏技巧在笛曲《山村迎亲人》中的运用

赏析 | 竹笛北派演奏技巧在笛曲《山村迎亲人》中的运用

2020-09-03 19:55:57

 

【摘要】 中国竹笛经历了数千年的变化和发展: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竹笛的演奏技巧在每首作品中的运用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而对于竹笛的演奏就需要我们每个学习者对它的技巧要有更好的了解。同时:竹笛在不断的发展中以渐渐的形成了各大不同的流派。本论文就以《山村迎亲人》这首北派典型代表作品为列对竹笛演奏流派中北派的形成、北派的典型技巧、技巧的练习方法以及这些技巧在这首作品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演奏技巧、练习方法、技巧运用

♫ ♫ ♫

中国竹笛广泛流传于我国各民族地区中,音乐语言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风格流派;同时各流派的演奏技法在各自的作品演奏中都各具特色。演奏技法不仅在装饰性层次上是形成北派梆笛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甚至演奏技法在北派乐曲结构中也具有决定性的结构控制力作用。在有些作品中,演奏技法的阶段性就是乐曲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有时,演奏技法的变化发展本身就是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有时,演奏技法甚至可以成为主题发展的原动力。由此可见:各流派的演奏技法在竹笛演奏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一、简析竹笛演奏流派中北派的形成


竹笛中各大派系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演奏、作曲家在生活区域内长期受当地民俗习惯、语言影响而形成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艺术鉴赏力。同时各个时期的上层建筑领域对民间文化生活的影响以及重大历史变迁对社会文化的分解和融合: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等,也赋予演奏、作曲家们以新的追求和新的演奏风貌,从而推动了笛子演奏流派的变化与发展。另外,本土的姐妹艺术笛曲创作、演奏技法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如民歌、民间乐曲、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等。在音调、结构、技法、演奏(唱)流派等方面对笛子的编曲、演奏技巧的区域风格形成以及流派形成都起到直接的影响和渗透。

竹笛流派中北派主要流行于北方,如;内蒙、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受这些地区民俗民风的影响,流行于这些地区的竹笛演奏家擅长演奏梆子戏曲音乐、二人台音乐及山歌小曲等。高亢嘹亮、风趣热情:擅长模拟戏曲唱腔与自然声响:具有北方梆子特色:这样便形成了笛子流派中的“北派”。

二、分析竹笛演奏流派中北派的典型技巧及技巧的练习方法 


 北派的典型技巧包括;“吐音”、“滑音”、“垛音”、“花舌”、“飞指”、“历音”等。在介绍这些竹笛演奏技巧前,我们应该先明确的认识到赵松庭老师所讲的两点: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切勿信手乱用;技巧是表现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力求不断的增加竹笛的表现手段。认识到这两点:对于我们学习竹笛技巧以及技巧在演奏中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技巧的练习方法

吐音:用舌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TK或TKT),是一种断奏的技巧。吐音是笛子技巧中最常用的一种,关键在于舌头的动作。吐音的声音来源归于基本面空气柱撞击吹孔,而不是舌头用力的动。因此:舌头用劲过大则会对吐音造成一定的破坏,还会影响吹奏的节奏。终归一句话“轻则灵:重则拙”。

滑音:音符之间的滑动是“圆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的移动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这就是我们讲到的滑音。滑音是用手指和气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间发出一种连贯圆润音的技巧,民间又称“抹音”或“捻音”。滑音的效果与弦乐器上的单指抹弦相似。气滑音是指借助气息的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

垛音:是指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是指利用舌头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花舌是笛子演奏中的不可缺少的技巧之一,它适用于表现欢快、热情的情绪,状如急风聚雨,具有强烈的气氛。另外也能演奏的淙淙流水,欢快流畅。虽然如此,但是它的使用则不像吐音那样广泛,所以在一首曲子中过多的运用花舌则会使人感觉吵闹。因此,准确的说花舌在笛子演奏中更多的是担任点缀的作用。      

飞指:是指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数个音孔上迅速的左右抹动的动作,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模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是指由底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底(下历音)急速的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晰、流畅,好像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的出现。


三、北派技巧在笛曲《山村迎亲人》中的运用


《山村迎亲人》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11月,以晋北的“二人台”戏曲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韵味浓郁,表现出公社社员欢迎人民子弟兵、子弟兵热爱人民的生动场面。乐曲开始:笛子表现出欢腾喜悦的旋律,描绘村民热烈欢迎亲人解放军的红火场面;既而象征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主题乐会的出现,并与欢腾的旋律融汇,表现解放军与村民亲密无间的感人情景。

根据谱例便可以知道该作品的第一部分是要表现出一个欢快的开场。在这部分中欢快的节奏再加上吐音的运用便很好的表现出了该作品热烈欢快、喜气洋洋的气氛,表现出 了军民同乐的一个场景。同时在该作品的最后一部分部分中吐音又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在北派笛子演奏技巧中吐音则是最基本的也是运用最多的一种技巧,因为吐音适与演奏热烈、欢快、活泼的曲调,它具有时代风格及民族风格,具有独创性、多样性,并运用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表达对事物、作品的理解。

中段的演奏,旋律悠扬流畅,生动的描绘了军民团结、心相印。促膝谈心一家亲的雨水情谊。最后一段乐曲发展了第一段的乐思,情绪更加热烈欢腾。本部分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叙述的、深情的感觉,就像是在讲述老百姓与解放军深情、亲切的交谈着,勾画出了一幅军民一家亲的场景。在该部分中则是少量的运用了花舌这一技巧,并不同于上一部分中吐音的使用。因为在前文中我们就讲到过,如果过多的使用花舌则会使人感觉吵闹,也就不符合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也更好的证明了花舌在竹笛演奏中更多的是担任着一种点缀的作用。

本曲最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运用了垛音、飞指、历音、滑音这几个北派演奏技巧中典型且较难的技巧。这些技巧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演风格,也有着各自特有的音效。连续的垛音、飞指的使用,再加上最后连续的吐音,使得气氛更加欢快、热烈,同时也把本曲推向了最高潮。

通过本论文谈论的竹笛北派技巧在笛曲《山村迎亲人》这首以晋北“二人台”音乐为素材的作品中的运用,我们可以了解到竹笛流派中北派的形成是由它所接触的当地环境及文化而形成的。同时北派演奏中的这些典型技巧以及北派技巧在乐曲中所烘托出来的情感,也都是以它所接触的当地环境及文化特点为基础的。告知我们学习者要能在竹笛学习的同时能增加自己音乐的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音乐涵养,在自己能很好的掌握演奏技巧后,对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就需要我们能有更多的音乐涵养,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竹笛演奏,更明确的表达出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新资讯